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0773020)

作品数:9 被引量:117H指数:7
相关作者:刘燊齐有强胡瑞忠冯彩霞冯光英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西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西北大学大陆动力学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课题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0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地球化
  • 5篇地球化学
  • 4篇地球化学特征
  • 4篇岩石
  • 4篇化学特征
  • 4篇基性
  • 3篇岩墙
  • 3篇岩石成因
  • 3篇同位素
  • 3篇基性岩
  • 2篇年代学
  • 2篇花岗岩
  • 2篇基性岩墙
  • 1篇底侵
  • 1篇底侵作用
  • 1篇地质
  • 1篇地质意义
  • 1篇地幔
  • 1篇岩浆
  • 1篇岩浆混合

机构

  • 8篇中国科学院
  • 5篇中国科学院研...
  • 2篇西北大学
  • 1篇里贾纳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中国地质大学...

作者

  • 7篇齐有强
  • 7篇刘燊
  • 6篇胡瑞忠
  • 6篇冯彩霞
  • 4篇冯光英
  • 3篇杨毓红
  • 3篇杨朝贵
  • 1篇田建吉
  • 1篇钟宏
  • 1篇唐亮
  • 1篇戚华文
  • 1篇池国祥
  • 1篇王涛

传媒

  • 3篇吉林大学学报...
  • 1篇矿物学报
  • 1篇岩石学报
  • 1篇地质通报
  • 1篇Journa...
  • 1篇矿物岩石地球...
  • 1篇Acta G...

年份

  • 2篇2013
  • 1篇2012
  • 2篇2011
  • 3篇2009
  • 2篇2008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igh-Pressure Eclogite-Blueschist Metamorphic Belt and Closure of Paleo-Tethys Ocean in Central Qiangtang, Qinghai-Tibet Plateau被引量:28
2009年
The high-pressure metamorphic belt (HPMB) of eclogite-blueschist in Central Qiangtang (羌塘) lies in the Longmu Co (龙木错)-Shuanghu (双湖) suture zone. To the west, the HPMB extends 500 km from Hongjishan (红脊山) to Caiduochaka (才多茶卡), east of Shuanghu; to the east it extends to Baqing (巴青) and Jitang (吉塘) in Qamdo (昌都), and then bends southward to Yunnan (云南) Province. Including the Lancangjiang (澜沧江) blueschist belt, the entire HPMB is about 2 000 km long. In Central Qiangtang, the belt is mainly composed of blueschist and eclogite, whereas in West Yunnan it contains only blueschist. The Baqing-Jitang segment is dominated by garnet phengite schist. 40Ar-39Ar dating of glaucophane and phengite from the blueschists yielded plateau ages ranging from 223 to 215 Ma, whereas SHRIMP U-Pb dating of zircon from the eclogites gives metamorphic ages of 243–217 Ma. The calculated metamorphic conditions for the blueschists are 410–460 ℃ and 0.67–0.75 GPa, and for the eclogites, <500 ℃ and 1.56–2.35 GPa. The metamorphic ages suggest that the Longmu Co-Shuanghu suture closed in the Late Triassic. The region south of the Longmu Co-ShuanghuLancang suture consists of the pan-African basement overlain by Gondwana sedimentary and metasedimentary rocks, whereas the region north of the suture is dominated by the Jinning (晋宁) basement and Yangtze sedimentary and metasedimentary rocks. The Qiangtang HPMB marks the closure of the paleo-Tethys Ocean.
李才翟庆国董永胜刘燊解超明吴彦旺
关键词:高压变质带羌塘中部古特提斯蓝片岩
承德三岔口基性岩墙地球化学特征及地质意义被引量:2
2012年
对承德三岔口基性岩墙进行了锆石LA-ICP-MS U-Pb年代学和岩石地球化学研究。定年结果表明岩墙属晚印支期(222.1±1.6)Ma岩浆活动的产物;地球化学特征显示岩墙具有拉斑玄武岩特征,轻稀土(LREE)和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相对富集岩墙,亏损Nb、Ta和Ti等。同位素组成特征显示,岩墙具有正的初始Sr比值和负的εNd(t)值。以上特征都暗示三岔口基性岩墙可能来源于富集的岩石圈地幔。根据年代学、地球化学和前期研究成果认为,与三岔口基性岩墙同期位于华北北缘的东西向侵入岩带,可能是华北克拉通减薄的最初表现。
杨毓红刘燊胡瑞忠冯彩霞冯光英杨朝贵齐有强
关键词:锆石U-PB年龄地球化学SR-ND同位素基性岩墙岩石成因
渔塘坝富硒硅质岩成因及沉积环境探讨:硅、氧、碳和硫同位素证据被引量:11
2009年
鄂西渔塘坝含碳硅质岩段(P_1~3m)为硒矿床的主要赋硒层位,其硅、氧同位素组成δ^(30)Si变化范围为0.5‰~1.8‰(平均1.25‰);δ^(18)O为22.7‰~27.1‰(平均25.3‰);硅质岩中黄铁矿δ^(34)S的值变化范围为-27.7‰~5.65‰,幅度大于20‰;硅质岩层位中方解石样品的δ^(13)C值范围为4.19‰~0.52‰。综合研究表明,渔塘坝硅质岩在成因上主要表现为热水沉积特征,成岩温度为45℃,形成于半封闭的浅海至滨浅海(滞留的盆地)缺氧沉积环境。
冯彩霞刘家军刘燊胡瑞忠池国祥
关键词:硅质岩沉积环境
赣北黄土岭单元花岗岩年代学及岩石地球化学特征
华南燕山晚期发育的花岗岩出露面积~5万km,同时伴随大面积流纹质岩石出露,为华南重要的一期岩浆活动。主要分布在浙、闽、粤沿海地区及湘北、鄂南和苏沪的长江中下游地区,前者分布地区展布于北北东向,后者展布于北东东向,岩浆活动...
齐有强胡瑞忠刘燊朱经经陈恒
文献传递
河北下堡基性岩墙地球化学特征及源区性质被引量:7
2013年
通过对河北后城基性岩墙进行系统研究,SiO2=47.07%--50.28%,(Na2O+K2O)在2.83%-3.75%之间变化。具有明显的轻稀土元素富集((La/Yb)N=4.40--4.86)和大离子亲石元素(Kb、Th和U等)富集现象,亏损高场强元素№和Ta。地球化学特征表明,岩墙产于板内拉张的构造环境,经过了橄榄石、单斜辉石、角闪石和黑云母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对La/Sm、Ta/La、Nb/La的分析表明,本区岩浆在上升过程中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作用影响不明显,岩墙的源区与深俯冲作用引起的地幔交代作用有关。通过对微量元素及稀土元素比值的研究证明,基性岩墙源区为过渡型地幔源区,岩墙的母岩浆来自石榴子石二辉橄榄岩地幔,主要经历了石榴石+尖晶石二辉橄榄岩部分熔融.熔融程度在10%-20%之间。岩浆的起源深度在75km左右。
杨毓红刘燊胡瑞忠冯彩霞冯光英齐有强杨朝贵唐亮
关键词:基性岩墙主量元素微量元素源区
赣杭构造带中西段中生代基性脉岩地球化学特征被引量:10
2008年
赣杭构造带中西段发育的基性脉岩以辉绿岩为主,SiO2质量分数为46.88%~53.69%,从西段至中段总体显示亚碱性至碱性的变化规律。微量元素相对富集大离子亲石元素(LILE)和轻稀土元素(LREE),亏损高场强元素(HFSE)和重稀土元素(HREE)。稀土元素总量具有明显的规律性分布,即呈中段(广丰)—中西段交接部(余江、东乡)—西段(永丰、峡江)的递减趋势。西段永丰地区有明显的负Eu异常。Sr、Nd同位素变化比较大((87Sr/86Sr)i为0.704 635~0.708 769,(143Nd/144Nd)i为0.512 173~0.512 758,εNd(t)为-6.8^+5.6),暗示其源区具有明显的不均一性。具体表现为中西段结合部(东乡、余江)及西段(峡江)为亏损地幔,而西段(永丰)和中段(广丰)为偏向EMⅡ型富集地幔来源。基性脉岩总体表现为地幔部分熔融的产物,西段(永丰)受到较明显的分离结晶作用影响。在古太平洋板块俯冲影响下产生的弧后拉张作用以及造成的构造带重新活化作用对基性脉岩的形成产生了重要影响,地区间岩石地球化学特征上的差异主要与流体对岩浆源区交代程度的不同有关。
齐有强胡瑞忠刘燊戚华文冯彩霞
关键词:赣杭构造带基性脉岩地球化学特征
苏鲁造山带A型花岗岩的元素地球化学及其成因被引量:12
2009年
苏鲁遣山带花岗岩SiO2质量分数变化范围为71.3%-74.5%,以富碱(Na2O+K2O为8.66%-9.60%)、高钾(K20为4.95%-5.89%)、富轻稀土元素而亏损重稀土元素、明显的负铕异常(3Eu=0.51-0.61)、较高的Ga/Al(×10^4)比值(2.85-3.41)和Zr+Nb+Ce+Y值(384-714)×10^-6、富集Rb、Th、K、La、Nd、Hf、Zr和Pb以及亏损Ba、Ta、P和Ti为特征。主微量元素研究表明,所研究花岗岩为过铝质(A/KNC为1.90-2.17)A型花岗岩,为华北板块富集岩石圈地幔的部分熔融的产物。岩浆在上升侵位的过程中没有受到地壳物质的混染,但在成岩过程中存在斜长石、钾长石、黑云母、磷灰石和钛铁矿等矿物的分离结晶作用,锆石饱和温度计算表明岩浆的结晶温度大致为876-961℃。
王涛刘燊胡瑞忠冯彩霞齐有强冯光英王长华
关键词:A型花岗岩元素地球化学岩石成因岩石圈地幔苏鲁造山带
U-Pb Zircon Age, Geochemical, and Sr-Nd-Pb Isotopic Constraints on the Age and Origin of Mafic Dykes from Eastern Shandong Province, Eastern China被引量:7
2013年
U-Pb 锆石年龄, geochemical,和从东方山东省的 mafic 女同性恋的 Sr-Nd-Pb 同位素的数据,东方中国此处被报导。激光脱离诱导地联合了从调查 mafic 女同性恋的二件样品的 U-Pb 锆石分析产出一致年龄从 121.9 妈的血浆团 spectrometry (LA-ICP-MS )?????? 猠潨桳湯瑩捩吗?
LIU ShenHU RuizhongFENG CaixiaGAO ShanFENG GuangyingLAI ShaocongQI YouqiangIan M. COULSONYANG YuhongYANG ChaoguiTANG Liang
关键词:U-PB年龄基性岩同位素年龄岩墙
辽西建昌碱性粗面岩的年代学及岩石成因研究被引量:12
2011年
义县组火山岩在辽西分布广泛,研究区碱性粗面岩位于建昌地区义县组火山岩的顶部,详细的年代学及地球化学研究表明,锆石U-Pb年龄为(120.3±1.5)Ma,具有较高的SiO2和碱含量,w(SiO2)=63.52%~65.94%,w(Na2O+K2O)=9.63%~10.15%,w(Na2O)/w(K2O)为0.96~1.08,属于高钾碱性岩系列,同时具有较低的w(MgO)(0.75%~1.05%),稀土配分模式为轻稀土富集,重稀土亏损的右倾型模式((La/Yb)N=8.96~12.02),较弱的正Eu异常(δEu=1.07~1.16),相容元素Cr(1.46×10-6~4.15×10-6)、Co(19.8×10-6~45.9×10-6)和Ni(0.100×10-6~1.55×10-6)含量低。微量元素蛛网图显示明显的Ba和Pb正异常,以及Sr、Ti和Y负异常,此外,Zr和Hf显示一定的正异常。认为碱性岩形成于拉张的构造环境,且来源深度较大,是壳幔相互作用的结果,研究区火山岩是经过强烈橄榄石、斜方辉石和单斜辉石结晶分异的富集地幔岩浆上升底侵至下地壳,并经历同化混染和部分熔融,然后沿着深大断裂喷发至地表。
冯光英刘燊钟宏冯彩霞齐有强杨毓红杨朝贵
关键词:义县组岩石成因
岩浆混合作用研究综述被引量:29
2008年
本文详细阐述了近年来国内外对岩浆混合作用的研究进展,集中在混合作用的验证及地幔物质参与对混合作用的影响。从能量、物质运移的角度认识岩浆混合作用,以揭示上地幔、地壳的信息,并为认识区域构造-岩浆演化提供约束。综合归纳了岩浆混合作用主要的研究方法,系统总结了混合作用发生的规律及主要影响因素,并应用已有理论和数据进行简单的数值模拟,合理解释岩脉的不混合特征。作为壳-幔间物质与能量交换的重要形式,阐述了岩浆混合与底侵作用的关系,并介绍了常见的岩浆混合作用岩石成因模型。最后说明了岩浆混合作用今后的发展趋势和存在问题。
齐有强胡瑞忠刘燊田建吉
关键词:岩浆混合作用壳幔相互作用底侵作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