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2008ZX08002-005)

作品数:3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王洪刚杜斌马信李国瑜袁园园更多>>
相关机构:山东农业大学河北省农林科学院中国科学院遗传与发育生物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转基因生物新品种培育专项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4篇基因
  • 3篇小麦
  • 2篇土壤
  • 2篇土壤钾
  • 2篇土壤钾素
  • 2篇土壤酶
  • 2篇土壤酶活
  • 2篇土壤酶活性
  • 2篇转基因
  • 2篇酶活性
  • 2篇钾素
  • 2篇
  • 1篇氮高效
  • 1篇阳离子交换量
  • 1篇转基因技术
  • 1篇转基因小麦
  • 1篇小麦高产
  • 1篇芯片分析
  • 1篇基因表达
  • 1篇基因芯片

机构

  • 2篇中国科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河北省农林科...
  • 1篇山东农业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作者

  • 2篇阮丽
  • 1篇张佳宝
  • 1篇李俊明
  • 1篇李辉
  • 1篇张景涛
  • 1篇王庆专
  • 1篇袁园园
  • 1篇张玮
  • 1篇李国瑜
  • 1篇马信
  • 1篇杜斌
  • 1篇程宪国
  • 1篇孙丽静
  • 1篇信秀丽
  • 1篇纪军
  • 1篇王洪刚

传媒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小麦TaPHR1基因表达载体的构建被引量:6
2010年
本研究以植物表达载体pROK2-Ubi为基础,设计带有酶切位点KpnⅠ和BamHⅠ的一对引物,从载体pAC25上扩增到目的基因TaPHR1。酶切回收后与同样双酶切的表达载体pROK2-Ubi连接,获得新的表达载体pTaPHR1,并将所构建的载体导入根瘤农杆菌LB4404菌株。另外以小麦品种济麦22为受体,利用农杆菌介导小麦成熟胚愈伤组织的遗传转化体系和构建的表达载体进行了初步的遗传转化。实验结果表明选择抗生素选择压Kan50mg/L,接种菌液浓度为OD600=0.6,侵染时间为60min时,抗性愈伤的获得率最高,达到4.08%,抗性愈伤组织的分化率达到3.28%。本研究为农杆菌介导缺磷响应基因TaPHR1的小麦遗传转化和小麦磷高效遗传改良研究提供了研究数据。
张景涛马信李国瑜袁园园王庆专杜斌王洪刚
关键词:小麦
转基因技术在贫钾地区的小麦钾高效利用研究
随着农业生产对地力的掠夺,土壤钾素匮乏日趋严重。本文通过根箱试验,对比研究转基因小麦和野生型小麦对土壤钾的吸收利用、形态转化与迁移及土壤酶活性的不同影响,探讨转基因技术对提高小麦钾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的潜力。研究结果表明,...
阮丽信秀丽张佳宝程宪国
关键词:转基因根际土壤钾素土壤酶活性
文献传递
利用基因芯片分析科农9204小麦高产氮高效机制被引量:2
2014年
利用Affymetrix小麦基因芯片技术,比较了高产氮高效小麦品种科农9204和对照京411在不同发育时期和不同组织器官的基因表达谱。结果表明,孕穗期根中,2个品种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共有2 955个,其中科农9204中表达量高于京411的基因为1 201个,科农9204中表达量低于京411的基因为1 754个。孕穗期旗叶中,2个品种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共有2 738个,其中科农9204中表达量高于京411的基因为1 323个,科农9204中表达量低于京411的基因为1 415个。花后10 d旗叶中,2个品种中差异表达的基因共有2 294个,其中科农9204中表达量高于京411的基因为839个,科农9204中表达量低于京411的基因为1 455个。在孕穗期根、孕穗期旗叶和花后10 d旗叶中,科农9204中表达量均高于京411的基因为220个,科农9204中表达量均低于京411的基因为303个。为验证基因芯片数据的可靠性和重复性,选择4个差异表达基因进行半定量RT-PCR分析,所有基因结果均与芯片检测结果吻合。根据基因功能注释,孕穗期根、孕穗期旗叶、花后10 d旗叶科农9204和京411品种间差异表达的基因GO分类(按照生物过程分类)中,差异最显著的GO分类均为细胞含氮化合物代谢途径,从基因组水平揭示科农9204和京411细胞含氮化合物代谢途径的差异很可能是导致2个品种间产量和氮效率差异的分子机制。
孙丽静张玮纪军李辉李俊明
关键词:小麦基因芯片差异表达基因半定量RT-PCR
转EdHP1(氢离子焦磷酸化酶)基因小麦的钾利用特征研究
2012年
由于农业生产对地力的掠夺加剧了土壤的钾素亏缺,严重影响了农业的可持续发展。本文通过根箱试验对比研究K0(不施钾)、K1(施KCl 186 kg·hm-2)和K2(施KCl 805 kg·hm-2)3个施钾水平下,转披碱草EdHP1(氢离子焦磷酸化酶)基因小麦和野生型小麦根系对土壤钾的吸收利用、根际钾素动态及土壤酶活性等的影响,探讨转基因技术对提高小麦钾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的潜力。结果表明:在不同施钾水平下,转基因小麦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均低于野生型小麦。在K1施钾水平下,转基因小麦根际土壤速效钾含量比野生型小麦分别低8.30%(30 d)、15.02%(60 d)和12.53%(75 d)。由于转基因小麦对根际土壤钾的吸收较大,导致在试验中有非根际土壤速效钾向根际迁移的过程。在K0、K1和K2钾水平下,转基因小麦钾生物利用指数比野生型小麦分别提高了22.39%、136.21%和14.03%,地上部钾含量分别提高了225.97%、18.77%和17.28%,根系阳离子交换量(CEC)分别提高了55.19%、33.16%和30.44%。不同钾水平下的转基因小麦根际土壤过氧化氢酶和脲酶活性均显著高于野生型小麦。因此,披碱草根系EdHP1基因的引入,能有效提高根系阳离子交换量,创造适于钾吸收的根际环境,显著提高了小麦对钾素的吸收和利用效率。
阮丽张佳宝信秀丽程宪国
关键词:转基因小麦土壤钾素土壤酶活性阳离子交换量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