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2011E-0301)
- 作品数:11 被引量:71H指数:6
- 相关作者:马新民马峰石亚军程玉红赵明君更多>>
-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中国石油青海油田公司更多>>
- 发文基金: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科技重大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石油与天然气工程更多>>
- 柴达木盆地西南部重力流沉积特征及其沉积模式研究被引量:2
- 2016年
- 根据野外露头、岩心观察和测井分析,在柴西南古近纪发现浊流和碎屑流2种重力流沉积。碎屑流以湖底扇的形式发育于山前滨浅湖带;浊流以浊积扇形式发育于半深湖中,这2种重力流在盆缘交替沉积。该区重力流沉积分为陡坡欠补偿型和缓坡过补偿型,前者形成近岸湖底扇+碎屑流—浊积扇沉积组合,后者形成扇三角洲—浊积扇沉积组合。
- 杨柳郑希民易定红王朴杨平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重力流浊流碎屑流
- 柴达木盆地昆北地区路乐河组砂砾岩有效储层发育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被引量:8
- 2014年
- 柴达木盆地昆北地区路乐河组砂砾岩储集体非均质性强,明确砂砾岩体内有效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及分布规律是油藏勘探开发中亟待解决的关键地质问题。本文主要利用了区内路乐河组大量钻井岩芯分析资料,应用储层量化地质研究方法对该问题进行了探讨。首先根据试油、岩芯油气显示与物性之间的分布关系,对砂砾岩体内有效储层进行量化识别,认识到渗透率是评价该砂砾岩是否为有效储层的决定性物性参数,确定的渗透率下限值约0.7×10-3μm2(气测值)。其次,通过对有效储层发育控制因素的量化分析,确定泥质杂基含量是砂砾岩体内有效储层发育的主控因素,含量上限值约7%。最后,根据泥质杂基含量与沉积微相间的密切联系,揭示出砂砾岩体内有效储层主要为冲积扇辫状水道微相沉积,其在垂向上主要发育在单期冲积扇扇体的顶部,平面上在扇中区域呈大面积连片分布,并沿扇体辐射线方向向扇根和扇端地区呈条带状延伸和尖灭。该认识被近期钻探所证实,对下一步勘探开发部署具指导意义。
- 斯春松刘占国寿建峰李积永宫清顺张庆丰王鹏王波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砂砾岩储层
- 基于地层形变的古构造应力场恢复及区域断裂封堵性评价方法被引量:4
- 2015年
- 古构造应力场恢复和区域断裂封堵性评价一直是盆地构造研究中的难题.本文将多轴电阻应变计测量工程构件变形量的原理应用到地质实体,通过沉积地层的形变率来反推造成该形变的古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并根据古构造应力场主压应力方向与断裂平面展布之间的关系判断区域断裂的封堵性能,该方法在柴达木盆地阿尔金山前大型气田的发现中取得了良好的应用效果.根据阿尔金山前东坪一牛中-牛东鼻状构造带三个构造古应力场方向的恢复结果,认为在关键成藏期北西向油源断裂开启,北东东向遮挡断裂封闭,从而指出该鼻状构造带具有较大勘探潜力,改变了以往阿尔金山前带烃源岩缺乏,勘探价值不大的传统认识,后经钻探证实,发现了东坪-牛中-牛东大气田.
- 马新民刘池洋罗金海陈大友张越清
- 关键词:古构造应力场柴达木盆地
- 柴北缘西段新生代弧形构造带演化历史及成藏过程被引量:7
- 2016年
- 本文在钻井和二、三维地震数据精细解释的基础上,详细研究了柴北缘西段晚新生代弧形构造带演化历史和油气成藏过程。认为柴北缘西段是由一系列沿造山带前缘展布的弧形逆冲断裂和褶皱组成的弧形构造带。晚新生代以来的构造演化具有自山前向盆内扩展,东西两侧向中间传播的特点,油气运聚与构造演化过程紧密耦合。各弧形构造带两侧形成时间早,生储盖配置好,且具有古构造背景,是油气运聚的长期指向,应是下一步优先勘探目标。
- 马新民刘池阳罗金海陈大友张建魁
- 关键词:油气成藏柴达木盆地
- 昆北油田切16-切4井区成藏条件分析被引量:1
- 2013年
- 切16-切4井区是昆北油田目前勘探效果最好的区块,位于柴达木盆地西南部昆北断阶带的中段,其成藏条件的分析对昆北断阶带乃至整个盆地的勘探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从油源条件、构造条件、沉积储层特征和盖层特征等4个方面对昆北油田切16-切4井区成藏条件进行了分析。研究结果表明,昆北油田原油主要来源于扎哈泉凹陷的E23源岩,有机质类型主要为Ⅱ型,有机质丰度高,目前已达成熟阶段,具有较强生烃能力;油气通过昆北断裂及不整合面运移到岩性圈闭聚集成藏,且切16-切4井区储层发育,储盖配置良好;昆北断阶带上盘原油运移受主要次级断裂影响,靠近切16井东断裂的封闭储层具有较好的勘探前景。
- 张静陈世加路俊刚王鹏王永生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成藏条件
- 柴达木盆地昆北断阶带上盘原油成因与成藏特征被引量:12
- 2012年
- 昆北断阶带上盘渐新统下部(E31)、古新统-始新统(E1+2)和基岩勘探均获得重大突破,发现亿吨级整装油田。该区沥青与原油并存,分布复杂,不同井区原油富集程度不同,中间切4井区勘探效果较差。通过原油、沥青与源岩生物标志化合物对比,明确指出昆北原油和沥青成因不同,原油为扎哈泉凹陷渐新统上部(E32)源岩成熟阶段产物,沥青来自渐新统下部(E31)源岩,属于低演化阶段并遭破坏稠化的产物。通过原油性质、储层显微荧光、储层包裹体分析,结合源岩和构造演化特征,确定昆北地区存在2期成藏,成藏时间分别在中新世(N1)早期和上新世(N2)晚期以后,目前储层中的油主要是第2期原油。第1期油主要沿基岩和上覆沉积岩层之间不整合面侧向运移成藏,因切6和切12井区古构造位置较高,成藏规模较大,受破坏形成的沥青规模也较大;第2期油先沿昆北断裂运移到上盘,然后沿不整合面侧向运移、后再沿主要次级断裂运移到目前圈闭中成藏,主要次级断裂对油的运移成藏起重要控制作用。远离切16井东断层、E1+2储层与切163井区不连通是导致目前切4井区勘探效果较差的主要原因。
- 陈世加路俊刚马达德汪立群赵明君薛建勤张纪智刘超威张静
- 关键词:柴达木盆地生物标志化合物成藏期次
- 利用多属性聚类分析方法预测扎哈泉构造致密油储层
- 地震多属性聚类分析的方法指出,具有相同或相似性质的属性参数往往反应的是同一个地球物理现象,在实际工作中,利用属性参数的时候,不加分类而使用属性参数,往往会造成信息的重复使用或一些信息的缺失。本文利用地震多属性聚类分析的方...
- 史晓辉马峰石亚军倪祥龙刘全虎许建权
- 关键词:聚类地震属性
- 文献传递
- 柴达木盆地牛北潜山的形成演化及地质意义
- 2013年
- 在柴达木盆地西部北区新采集、处理二维地震测线的精细解释的基础上,对牛北潜山进行了深入研究。通过连片追踪与构造演化史分析,第一次确定了其空间展布范围及形成时代;结合区域构造演化过程,对它的成因进行了探讨,指出其实质是中新世末期在阿尔金断裂右行走滑和祁连山向南挤压推覆共同作用下形成的一个地垒,其形成和演化经历了岩浆侵入-古凸起-古潜山-地垒潜山等阶段。牛北潜山的存在对于柴西北区东坪-牛鼻子梁鼻状构造带具有重要意义,主要表现在3个方面:一是控制了上新世以来该地区的沉积体系展布,形成了有效储盖组合;二是促成了局部构造圈闭的发育,且增加了鼻状构造带倾斜的坡度,有利于油气向上倾方向的运移;三是在阿尔金山及鼻状构造带之间形成一道天然屏障,使得鼻状构造带的油气藏免受喜山晚期强烈构造运动的改造,得以有效保存。
- 苟迎春杨春燕马新民石亚军马峰乐幸福王鑫
- 关键词:油气成藏
- 柴西油砂山地区英北断裂活动时限及形成机制被引量:1
- 2014年
- 油砂山断裂是柴西主干断裂之一。多年来,对英北断裂的活动时限和形成机制众说不一,有人认为是Ⅺ号断裂的上分支,形成时间早,新生代以来持续活动;也有人认为是油砂山断裂在喜马拉雅运动中的派生断裂,与油砂山断裂同期形成,时间为上新世下油砂山组沉积时期。借助野外露头调查和断裂样品的ESR年龄测试结果,结合三维地震资料,从生长地层发育情况、断裂生长指数分析和主应力方向变化与构造形变关系等角度对英北断裂的活动时限和形成机制进行了约束与探讨,指出:(1)英北断裂是喜马拉雅晚期油砂山断裂右行压扭走滑过程中派生出来的P断裂,与Ⅺ号断裂无关;(2)其形成时间晚于油砂山断裂,活动时限为中更新世,距今约50万年;(3)英北断裂不参与该地区早期油气的运聚,但对晚期的油气调整具有一定作用。
- 万传治石亚军马新民吴武军王鑫
- 关键词:ESR测年柴达木盆地
- 柴北缘鱼卡大煤沟组七段油页岩开发价值被引量:12
- 2013年
- 针对柴达木盆地鱼卡地区中侏罗统大煤沟组七段(J_2d^7)油页岩,开展了以固体矿产形式的开发、综合利用的研究。通过野外实测剖面、钻井、地震资料、样品分析,对鱼卡凹陷油页岩形成的构造背景、沉积环境进行了探讨,并对鱼卡油页岩矿产进行资源经济技术评价,认为鱼卡地区油页岩品质好,储量大,具有很好的开发价值。对其进行勘探、开发,一方面可以改善柴达木盆地当前能源短缺的局面,另一方面通过循环利用,有利于促进柴达木地区的农牧业生产。借鉴中外多年来油页岩开发经验,结合柴达木地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了地上开采和原位开采相结合,以提取页岩油、燃烧发电、燃烧取暖为主,建筑材料、有机复合肥等循环经济为辅的开发方案。
- 马新民郝海燕马峰段国禄程玉红
- 关键词:油页岩柴北缘柴达木盆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