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LY12C09004)

作品数:9 被引量:21H指数:3
相关作者:张智君刘志方刘炜孙雨生唐溢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大学宁波大学云南民族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哲学宗教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哲学宗教

主题

  • 5篇中文阅读
  • 4篇眼动
  • 2篇性别
  • 2篇眼跳
  • 2篇知觉
  • 2篇相互作用
  • 2篇面孔
  • 1篇于字
  • 1篇语义信息
  • 1篇阅读知觉广度
  • 1篇知觉负荷
  • 1篇视觉
  • 1篇视觉特征
  • 1篇统计学习
  • 1篇切分
  • 1篇注意捕获
  • 1篇自我
  • 1篇消失文本
  • 1篇发动
  • 1篇范式

机构

  • 9篇浙江大学
  • 5篇宁波大学
  • 3篇云南民族大学
  • 1篇贵州师范大学
  • 1篇天津师范大学
  • 1篇西南民族大学

作者

  • 9篇张智君
  • 5篇刘志方
  • 3篇刘炜
  • 2篇唐溢
  • 2篇孙雨生
  • 1篇赵亚军
  • 1篇闫国利
  • 1篇潘运
  • 1篇宫勇
  • 1篇黄可
  • 1篇杨桂芳
  • 1篇孙钊
  • 1篇王飞
  • 1篇苏志敏

传媒

  • 3篇心理学报
  • 3篇应用心理学
  • 1篇心理学探新
  • 1篇心理科学进展
  • 1篇心理与行为研...

年份

  • 2篇2016
  • 5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的视觉统计学习被引量:3
2015年
视觉统计学习是指个体依据视觉刺激之间的转接概率来掌握统计规律的过程。本研究通过5个实验探讨了个体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进行视觉统计学习的加工机制。每个实验均包括熟悉(学习)和测试两个阶段:在熟悉阶段,让被试观看名人面孔并完成重复图片探测的无关任务;在测试阶段,让被试进行二选一迫选任务。其中,实验1和2分别考察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的视觉统计学习效果;实验3分别考察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视觉进行统计学习的精确性;实验4进一步考察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进行视觉统计学习的时间特征;实验5验证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的视觉统计学习具有面孔特异性。结果表明:个体能同时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进行精确的视觉统计学习;基于正立名人面孔的视觉统计学习效果显著高于基于倒置名人面孔的视觉统计学习效果;虽然基于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的统计加工都具有一致的精确性,但后者需要更多的加工时间。这提示: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的视觉统计学习具有面孔特异性,个体基于名人面孔视觉特征和语义信息的视觉统计学习过程是分离的,统计运算发生于面孔特征加工完成之后。
唐溢张智君曾玫媚黄可刘炜赵亚军
关键词:视觉特征语义信息
中文词汇的视觉编码和识别难度对阅读眼动控制的影响被引量:2
2015年
通过两项消失文本实验分别考察了中文词汇的视觉编码和识别难度(以词频代表)对中文阅读眼动控制的影响。实验一的结果显示,注视词呈现50~60 ms后消失就不再影响总阅读时间,表明预视加工后对注视词的视觉信息的重新编码是识别该词的必要加工阶段。实验二发现,在正常阅读条件下,词频影响凝视时间、首次注视时间、再注视概率和跳读概率,而在消失条件下(50~60 ms延迟消失)词频对这些指标的影响作用消失,此时出现比正常呈现条件下更高的跳读概率。综合两个实验的结果可见:对注视词进行视觉再编码是识别该词的必要过程;词汇的视觉编码和识别难度都影响中文阅读中的眼动控制,其中词汇加工对眼动控制过程的影响是间接的。
刘志方张智君王飞苏志敏
关键词:中文阅读词频效应
中文阅读中的词内再注视眼跳和词间眼跳发动的时间进程
2016年
研究通过两项消失文本实验考察中文阅读中的词内再注视眼跳和相邻词间眼跳发动的时间进程。实验一操控字/词消失的延迟时间考察词内再注视眼跳发动的时间进程,结果发现,以词为消失单元的消失文本(词n消失)和两项以字为消失单元的消失文本(词n上两个汉字分别消失)随着延迟时间增加,其再注视概率的变化模式不尽相同。实验二考察相邻词间眼跳发动的时间进程发现,以词为消失单元的消失文本(词n+1消失)和两项以字为消失单元的消失文本(词n+1中两个汉字分别消失)随着延迟时间增加,跳读概率的变化模式也不尽相同。综合两个实验结果表明,中文阅读中存在以词和以字为目标选择单元的两种眼跳策略。
刘志方吕飒飒张智君宫勇
关键词:中文阅读眼动眼跳
面孔知觉中面孔性别与情绪表情的相互作用被引量:4
2014年
面孔知觉中,面孔性别与表情的加工有不同的机制。Bruce和Young(1986)及Haxby,Hoffman和Gobbini(2000)的面孔知觉理论虽然对表情加工也较为关注,但对面孔性别加工机制的解释却较少,也未能明确面孔性别与表情的相互关系。当前关于两者是否独立加工尚无明确结论,但更多证据支持它们相互影响。我们认为,Garner范式下面孔性别与表情加工的研究可能忽略了面孔熟悉性因素。同时,面孔适应范式为该研究领域提供了新的思路。此外,文章对于两者相互作用的机制也进行了一定的探讨。
吴彬星张智君孙雨生
知觉负荷对自我面孔注意捕获的影响
2015年
自我相关的刺激一般被认为更易捕获注意。以往的一些研究发现,面孔刺激作为干扰刺激时更易对当前任务产生干扰。然而,以往关于自我面孔是否具有注意捕获优势的研究结果并不完全一致。本研究通过两项实验考察了知觉负荷对自我面孔注意捕获的影响。结果发现:(1)在负荷较低的相关任务中,与陌生面孔相比,自我面孔表现出显著的注意捕获优势;(2)在注意捕获能力上,自我面孔与熟悉面孔不存在显著差异,提示自我面孔优势的产生可能源于熟悉效应;(3)在负荷较高的相关任务中,自我面孔注意捕获优势消失,表明知觉负荷是影响自我面孔注意捕获的重要因素。
张智君孙钊唐溢张序堃
关键词:注意捕获
阅读知觉广度内中文词汇的视觉信息提取:眼动研究证据被引量:3
2015年
采用消失文本范式,通过两项实验考察中文阅读中词n-1、词n、词n+1和词n+2的视觉信息提取过程。除正常呈现句子的控制条件外,两项实验都还包含4种消失条件(词n-1消失、词n消失、词n+1消失和词n+2消失)。实验一将各消失条件的延迟时间设为0ms,结果发现词n-1消失、词n消失和词n+1消失都影响词汇加工和阅读理解;词n+2消失则只影响眼动过程。实验二将各消失条件的延迟时间设为50ms,结果发现词n-1消失、词n消失和词n+1消失都不再影响词汇加工和阅读理解;相对于实验一词n+2消失条件对眼动过程的影响模式发生变化。综合两项实验结果可知:中文读者的阅读知觉广度包含3个双字词词汇(词n-1、词n和词n+1),对这些词汇进行识别所需的呈现时间没有差异;中文读者不能识别词n+2,但其视觉信息能够引导眼跳过程。
刘志方张智君刘炜
关键词:中文阅读词汇眼动
中文阅读中基于字、词的眼跳目标选择策略:来自消失文本方面的证据
2016年
采用两项消失文本实验考察中文阅读中眼跳选择目标的策略问题。实验一操控注视词(词n)上不同位置汉字的呈现与消失情况,结果发现无论单字消失条件(注视字消失、非注视字消失)还是单词消失条件,三种消失条件对再注视概率的影响程度相同,说明词内再注视眼跳选择目标的基本依据单元是整个视觉词汇。实验二操控词n+1处汉字的呈现与消失情况,结果发现只有词n+1消失条件的跳读概率大于控制条件,词n+1消失条件下的相邻词间眼跳数量小于控制条件,词n+1内单个汉字的消失(字n+1消失和字n+2消失)条件都不影响跳读概率和相邻词间眼跳数量,说明相邻词间眼跳选择目标的基本依据单元是汉字。文章进一步讨论了字词加工在眼跳目标选择环节中的作用。
刘志方王若逸张智君刘炜
关键词:中文阅读眼跳消失文本眼动
中文阅读中的预视效应与词切分被引量:7
2013年
通过眼动随动显示技术操作注视点右侧文字的掩蔽范围和掩蔽单元,考察中文阅读的预视效应和词切分现象。研究包括两项实验。实验一以词为单元掩蔽注视点右侧的文字,发现词n右侧文本掩蔽(条件1)、词n+1右侧文本掩蔽(条件2)和词n+1掩蔽(条件3)均显著影响总阅读时间。其中,条件2剥夺了词n+1以右文字的预视加工,同时提供了词n+1的右侧边界线索,结果导致总阅读时间增加,并减少基于单词的平均凝视时间和再注视概率。实验二采用与实验一相同的处理方式,以不提供词边界的双字为单元掩蔽注视点右侧文字,结果发现掩蔽条件对阅读的影响程度甚于实验一,条件2基于词的平均凝视时间显著高于控制条件。综合两个实验的结果可见,中文读者能够切分出注视点右侧的第一个词汇,并以词为单元识别词n和词n+1处的汉字,在注视词n的时间内可加工到词n+2处的文字。
刘志方闫国利张智君潘运杨桂芳
关键词:中文阅读眼动
面孔熟悉度对面孔性别与表情相互作用的调节被引量:3
2015年
对于面孔性别与表情的关系,目前的理论尚不完善。而众多研究证据表明,面孔熟悉度与面孔性别及表情的加工均有密切关系。本研究基于Garner范式考察了在不同面孔熟悉度下面孔性别与表情的相互关系。共包括4项实验:实验1,面孔刺激的身份陌生且不重复,刺激在Garner范式的控制组和正交组中均仅呈现一次,面孔熟悉度低;实验2,除面孔刺激的身份重复外,其余均同实验1,面孔熟悉度中等;实验3,面孔刺激的身份陌生且不重复,但分别在控制组和正交组中重复呈现多次,面孔熟悉度高;实验4,通过面孔学习增加面孔的熟悉度,以直接验证面孔熟悉度的增加对面孔性别与表情相互关系的影响。结果发现:对于陌生面孔,表情单向影响面孔性别的加工;随着面孔熟悉度的增加,面孔性别与表情之间出现双向的影响。因此,面孔熟悉度对面孔性别与表情的相互影响具有调节作用。
吴彬星张智君孙雨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