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2006BAD02A07)

作品数:23 被引量:294H指数:8
相关作者:郭天财马冬云王晨阳朱云集赵会杰更多>>
相关机构:河南农业大学河南省农学会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粮食丰产科技工程河南省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水利工程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2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2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水利工程

主题

  • 14篇小麦
  • 5篇淀粉
  • 5篇玉米
  • 4篇籽粒
  • 4篇夏玉米
  • 3篇淀粉糊
  • 3篇淀粉糊化
  • 3篇淀粉糊化特性
  • 3篇小麦品种
  • 3篇酶活性
  • 3篇糊化
  • 3篇糊化特性
  • 3篇灌浆
  • 2篇氮素
  • 2篇淀粉特性
  • 2篇冬小麦
  • 2篇穗型
  • 2篇土壤
  • 2篇种植密度
  • 2篇种子

机构

  • 20篇河南农业大学
  • 3篇河南省农学会
  • 2篇甘肃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河南广播电视...
  • 1篇河南农业职业...
  • 1篇河南省安阳县...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7篇郭天财
  • 6篇马冬云
  • 5篇朱云集
  • 5篇王晨阳
  • 4篇尹钧
  • 4篇赵会杰
  • 3篇郭红祥
  • 3篇岳艳军
  • 3篇宋家永
  • 3篇宋晓
  • 3篇查菲娜
  • 3篇王永华
  • 2篇罗梅浩
  • 2篇蔺海明
  • 2篇付晓伟
  • 2篇李洪岐
  • 2篇郭线茹
  • 2篇杨丽
  • 1篇崔长海
  • 1篇常闪闪

传媒

  • 4篇河南农业科学
  • 3篇麦类作物学报
  • 3篇中国农学通报
  • 2篇生态学报
  • 2篇植物生理学通...
  • 1篇华北农学报
  • 1篇中国生态农业...
  • 1篇江苏农业学报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河南师范大学...
  • 1篇贵州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种业
  • 1篇河南科学
  • 1篇江西农业学报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2篇2012
  • 6篇2009
  • 8篇2008
  • 5篇2007
2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转反义trxs基因对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淀粉水解酶的影响被引量:4
2007年
检测转反义trxs基因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胚乳内α-淀粉酶、β-淀粉酶和支链淀粉酶活性变化的结果表明,在种子萌发4d内,转基因小麦3种酶的活性态酶活性均低于野生型小麦,而3种酶的抑制态酶活性则均高于野生型小麦,转基因小麦淀粉酶的抑制程度高于野生型小麦,这可能是转基因小麦酶活性降低的原因之一。
郭红祥尹钧任江萍王振云
关键词:小麦反义TRXS基因萌发淀粉酶
转反义Trx s基因小麦灌浆期间籽粒和成熟后种子萌发期间的过氧化物酶和过氧化氢酶活性变化被引量:4
2008年
检测转反义Trx s基因小麦灌浆期间籽粒和萌发期种子中过氧化物酶(POD)和过氧化氢酶(CAT)活性及其同工酶变化的结果表明,在籽粒成熟过程中,转基因小麦籽粒中POD和CAT活性均低于非转基因小麦;在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转基因小麦种子中的POD和CAT活性也均低于非转基因小麦。
郭红祥尹钧
关键词:小麦S基因过氧化物酶过氧化氢酶
有机肥对强筋和中筋小麦籽粒产量及淀粉组成的影响被引量:4
2009年
为给有机肥在小麦高产和淀粉品质调优栽培中的应用提供理论依据,2007-2008年度在盆栽条件下以强筋类型郑麦9023和中筋类型豫麦49—198两种冬小麦为供试材料,研究增施有机肥对两种冬小麦品种产量与籽粒淀粉组成的影响.结果表明,增施有机肥处理提高了两种冬小麦品种的单位面积成穗数、千粒重和产量;同时提高了籽粒中直链淀粉含量,降低了支链淀粉和淀粉支/直比例;降低了淀粉粒总量,且B型淀粉数量与体积减小明显.在本试验条件下,增施有机肥处理有利于强筋和中筋冬小麦品种的产量的提高,但不利于这两类小麦淀粉品质的改善.
刘海英朱命炜崔长海岳高超
关键词:冬小麦有机肥
河南小麦品种演变分析被引量:7
2008年
小麦品种是小麦生产发展的关键要素。本文回顾了新中国成立以来河南小麦品种更新换代的历史,根据时代背景和发展状况把河南小麦生产过程划分为4个阶段,把品种更替划分为9大世代,并对各个阶段和世代的特征进行了比较、分析,进而探索了河南小麦品种演变的轨迹、规律以及对增产的贡献,为今后河南小麦品种繁育、推广、更新换代提供了科学的参考依据。
宋家永
黄体酮对高温下玉米幼苗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被引量:4
2015年
为了探讨外源黄体酮对高温胁迫下玉米幼苗脂质过氧化及抗氧化酶系统的影响,以玉米驻玉309为材料,人工模拟高温条件下采用不同浓度外源黄体酮处理玉米幼苗,研究其电导率、丙二醛(MDA)含量、光合作用放氧速率、叶绿素荧光参数、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过氧化氢酶(CAT)活性、过氧化物酶(POD)活性及CAT、SOD同工酶的变化。结果显示,10-9mol/L黄体酮处理玉米幼苗CAT活性为高温处理的2.4倍;10-7mol/L黄体酮处理玉米幼苗SOD、POD活性分别为高温处理的1.1倍、1.2倍;10-9mol/L、10-7mol/L黄体酮处理的幼苗高温下其外渗液相对电导率减少至高温处理的70%和65%,MDA含量减少至高温处理的69%和74%;10-7mol/L黄体酮处理的玉米幼苗其POD、CAT同工酶表达量和放氧速率明显增加,同时叶绿素荧光参数与对照(常温水处理)植株相比也有明显缓解。研究表明,10-9mol/L、10-7mol/L黄体酮处理可以提高高温胁迫下玉米幼苗抗氧化酶的活性及同工酶的表达,降低膜脂过氧化及电解质外渗率,改善光合作用。
薛瑞丽赵鹏飞杨彦芳苏小雨郜明泉杨丽张欢玲赵会杰
关键词:玉米幼苗黄体酮高温胁迫抗氧化酶脂质过氧化
河南优质小麦品种结构分析被引量:3
2008年
河南小麦经济的重要支柱是优质小麦的生产、加工和贸易。影响优质小麦发展的第一要素是品种及其结构。本文对跨世纪以来河南优质小麦的品质结构、品种结构及其相应的贡献状况作了具体的比较和分析,对今后河南优质小麦生产及小麦经济的发展趋势进行了推导、预测。结果表明,河南优质小麦仍然保持强劲的发展势头,总趋势呈现出"S"型。品种向多元化发展,但是,2~3个优势品种仍然遥遥领先。"十五"以来,河南优质小麦中郑麦系列品种做出了突出贡献。
宋家永
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酶活性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8
2012年
在豫北灌区的生产条件下,以郑单958和浚单20为试验材料,研究了不同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碳氮关键酶的影响。结果表明:生育后期夏玉米叶片硝酸还原酶(NR)、谷氨酰胺合成酶(GS)和籽粒蔗糖磷酸合成酶(SPS)、蔗糖合成酶(SS)活性均呈先升高后降低的变化趋势,叶片NR和GS活性峰值出现在吐丝期,籽粒SPS和SS活性峰值出现在灌浆后15d。基因型、密度和种植方式对夏玉米生育后期叶片NR、GS和籽粒SPS、SS活性均有显著影响,而3因素间总体上没有显著的互作效应。郑单958生育后期叶片NR、GS和籽粒SPS、SS活性均显著高于浚单20,分别提高5.02%、7.40%、6.25%和4.43%。在6.75—9.00万株hm2的范围内,随着密度的增大,夏玉米生育后期叶片NR、GS和籽粒SPS、SS活性显著降低。与60cm等行距种植方式相比,80cm-40cm宽窄行种植方式下夏玉米生育后期叶片NR、GS和籽粒SPS、SS活性均显著提高,分别提高6.23%、9.25%、6.87%和2.84%。在采用宽窄行种植、密度为8.25万株hm2时,产量最高。
李洪岐蔺海明梁书荣赵会杰王俊忠
关键词:夏玉米酶活性
追氮时期对冬小麦籽粒灌浆及淀粉特性的影响被引量:25
2007年
为给小麦高产优质栽培中氮素的合理运筹提供依据,在大田高产栽培条件下,以大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八为试验材料,研究了返青、拔节、抽穗三个关键时期追氮对其籽粒灌浆特征和淀粉糊化特性的影响。结果表明,不同时期追氮处理小麦籽粒灌浆进程均呈"慢-快-慢"的"S"型变化曲线,Logistic方程决定系数均在0.99以上,达到极显著水平,拟合效果良好。籽粒干物重随灌浆进程的推进呈逐渐增加趋势,籽粒灌浆速率与粒重呈显著正相关,而灌浆持续时间与粒重形成无显著相关,表明提高籽粒灌浆速率对增加该品种粒重尤为重要。不同时期追氮对兰考矮早八籽粒灌浆及淀粉特性的效应不同,以抽穗期追氮籽粒干物质积累量和灌浆速率最大。随施氮时期的后移,籽粒直链淀粉含量下降,而支链淀粉、总淀粉含量及淀粉糊化特性则以拔节期追氮处理最高(优)。
郭天财岳艳军马冬云查菲娜宋晓朱云集王晨阳王永华韩巧霞
关键词:小麦追氮时期籽粒灌浆特性淀粉特性
尿素施用量对小麦根际土壤微生物数量及土壤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09
2007年
在大田高产条件下,研究了不同尿素施用量下两种不同穗型小麦品种"兰考矮早8"和"豫麦49-198"根际微生物数量和土壤酶活性的变化。结果表明:微生物数量随小麦生育时期的进行呈规律性变化,其中微生物总量在拔节期和抽穗期时数量较多。尿素施用量对小麦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均产生一定的影响,并且处理间差异达到显著水平。两个小麦品种根际微生物总量、细菌、放线菌、真菌数量随着尿素施用量的增加呈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但两个品种根际微生物数量最高时的尿素量略有差异。同一生育时期,随着尿素施用量的提高,土壤蛋白酶、过氧化氢酶呈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以T2(391kg/hm2)或T3(586kg/hm2)处理的酶活性较高,T4(782kg/hm2)处理的酶活性略有降低;脲酶活性则呈上升趋势,以T4(782kg/hm2)处理的脲酶活性最大。表明适宜尿素施用量有益于小麦根际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的提高,过高则微生物数量和酶活性下降。
马冬云郭天财宋晓王晨阳朱云集王永华岳艳军查菲娜
关键词:土壤微生物土壤酶小麦根际
反义Trx s基因对小麦种子萌发中α-淀粉酶的影响被引量:3
2009年
为进一步明确转反义Trx s基因小麦抗穗发芽的生理机制,以转反义Trx s基因小麦为研究材料,采用电泳等生化技术分析了小麦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活性及其同工酶的变化。实验结果表明,反义Trx s基因转入小麦后,明显降低了种子萌发过程中α-淀粉酶的活性。这种影响作用主要表现在三个方面:(1)影响酶蛋白的合成或降解速度;(2)影响酶存在的状态(抑制态和活性态);(3)影响淀粉酶由麦胚向胚乳的转运。
郭红祥尹钧
关键词:小麦S基因Α-淀粉酶萌发
共3页<123>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