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20B07)

作品数:52 被引量:1,457H指数:24
相关作者:蒙吉军许学工颜磊王仰麟卢亚灵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中国农业大学中国农业科学院农业资源与农业区划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基础性工作专项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农业科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2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19篇环境科学与工...
  • 13篇经济管理
  • 11篇农业科学
  • 7篇天文地球
  • 5篇生物学
  • 1篇文化科学
  • 1篇历史地理

主题

  • 12篇生态风险
  • 12篇生态风险评价
  • 8篇土地利用
  • 7篇区域生态
  • 6篇气候
  • 5篇区域生态风险
  • 4篇灾害
  • 4篇植被
  • 4篇农牧
  • 4篇气候变化
  • 4篇小波
  • 4篇小波分析
  • 3篇食物安全
  • 3篇土地利用变化
  • 3篇区域生态风险...
  • 3篇自然灾害
  • 3篇集约利用
  • 3篇降水
  • 3篇脆弱性
  • 2篇指标体系

机构

  • 41篇北京大学
  • 12篇中国农业大学
  • 3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广东海洋大学
  • 2篇中国土地勘测...
  • 2篇中国科学院生...
  • 1篇环境保护部环...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三江学院
  • 1篇昆士兰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中国气象局沈...
  • 1篇北京市西城区...
  • 1篇中国石油

作者

  • 20篇蒙吉军
  • 12篇许学工
  • 8篇颜磊
  • 7篇王仰麟
  • 6篇刘黎明
  • 5篇卢亚灵
  • 4篇李正国
  • 4篇朱利凯
  • 4篇殷贺
  • 4篇周平
  • 3篇徐丽芬
  • 3篇王钧
  • 3篇马禄义
  • 3篇周婷
  • 3篇江丽
  • 3篇刘亚彬
  • 3篇赵春红
  • 2篇严汾
  • 2篇刘小茜
  • 2篇钟来元

传媒

  • 11篇北京大学学报...
  • 5篇生态学报
  • 4篇农业工程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资源科学
  • 2篇水土保持研究
  • 2篇干旱区资源与...
  • 2篇自然资源学报
  • 1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城市环境与城...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海洋湖沼通报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中国沙漠
  • 1篇地球科学进展
  • 1篇干旱区研究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12
  • 17篇2011
  • 13篇2010
  • 16篇2009
  • 4篇2008
  • 2篇2007
5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海平面上升的风险评估研究进展与展望被引量:14
2008年
海岸带是海陆交互作用的集中区域,人类活动密集,面对未来海平面上升带来的影响具有敏感性和脆弱性。评估未来海平面上升对海岸带的风险,具有理论与实际意义。根据海平面上升风险评估研究框架,总结了海平面上升、海岸侵蚀、风暴潮淹没、海水入侵、湿地丧失等方面的研究现状,在此基础上,分析了目前研究存在的不足,并提出了海平面上升风险评估未来研究的关键问题。
段晓峰许学工
关键词:海平面上升海岸带风险评估
中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性评价——以鄂尔多斯市为例被引量:54
2010年
农牧交错带在我国区域生态安全建设中具有重要的生态地位。选择鄂尔多斯市作为研究区域,基于1988年和2000年自然和社会经济数据,通过对景观动态变化及生态脆弱性驱动因素的分析,确定脆弱性评价的指标体系,建立脆弱性评价模型,在GIS和SPSS软件支持下,运用空间主成分分析进行生态脆弱性评价。结果显示,鄂尔多斯大部分地区处于高度脆弱区和中度脆弱区,抵御外界干扰能力较差。生态脆弱性指数的空间分布有从东北、西部向中部逐渐增加的态势,生态脆弱性指数高的地区主要分布在人类活动比较频繁的城市区域、生态本底较为脆弱的库布齐沙漠和毛乌素沙地的西部地区。2000年与1988年相比,高度脆弱区分布范围有明显扩大、且连片趋势。其中,东胜区生态质量有所好转,准格尔旗没有较大变化,其他各旗都呈现恶化趋势,尤其以伊金霍洛旗为最。
蒙吉军张彦儒周平
关键词:农牧交错带生态脆弱性评价地理信息系统
超微弱发光用于番茄果实冷害发生程度的无损监测被引量:9
2010年
超微弱发光测定法可快速、灵敏地反映生物体在逆境下的生理状态,已开始得到广泛应用,但有关其在采后园艺产品冷害发生监测中的应用尚未见报道。文章通过分析番茄果实在不同冷害状态下的超微弱发光规律,及其与冷害程度间的关系,探讨超微弱发光测定法在监测采后番茄果实冷害中应用的可能性。结果表明,果实超微弱发光强度随冷害程度的提高而上升,且在表现冷害症状前,冷害果实的超微弱发光值已显著高于正常果实(P<0.01)。不同冷害程度下果实的冷害发病率、冷害指数分别与超微弱发光值的相关系数达到0.901 6和0.957 7(P<0.01),证明超微弱发光可以准确反映番茄果实冷害程度。
赵丹莹生吉萍丁洋申琳范蓓刘灿
关键词:超微弱发光冷害逆境番茄果实
区域生态风险管理研究进展被引量:38
2009年
近20a来,随着生态风险评价研究的不断深化,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理论和方法日臻完善,与此紧密相关的生态风险管理日益受到了广泛关注。生态风险管理具有基于监控的反馈机制、风险受害者参与、程序灵活非线性化、关注成本效益等共同点。总结了国内外生态风险管理的研究进展,发现近年来生态风险管理的研究多是基于生态风险评价的结果,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和等级采取不同的管理措施。国内现有的研究对灾害风险管理的体系、机制建设较为成熟,但区域生态风险管理的机制研究尤其是预警和防范方面研究尚不成熟。基于此,构建了基于风险来临前、风险到来时和风险过后的区域生态风险管理的基本框架,研究结果对生态风险管理理论的构建和实践应用具有重要的意义。
周平蒙吉军
关键词:区域生态风险生态风险评价生态风险管理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方法研究进展被引量:64
2009年
生态风险评价是近十几年逐渐兴起并得到发展的一个研究领域,区域生态风险评价作为生态风险评价的组成部分,由于其空间异质性和评价过程的复杂性,而成为了研究的难点与热点。本文综述了生态风险评价和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方法和实践研究的进展,总结了具有代表性的生态风险评价概念模型框架和步骤以及物理、数学和计算机模拟等评价方法;归纳了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概念模型、PETAR方法以及相对风险评价模型等;介绍了针对多样化的风险源、风险受体和评价数据源类型的不同而进行的实践案例研究。针对目前研究中存在评价阈值确定、暴露和危害分析、定量表征、不确定性处理等方面的问题,提出需进一步研究和探讨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的指标体系、评价标准、定量化方法与技术以及风险效应表征等。
周婷蒙吉军
关键词:生态风险评价
震后重建中的自然遗产保护--以都江堰市为例被引量:1
2008年
自然遗产是人类的共同财富。在5.12汶川大地震的灾后重建过程中,不能忽视对自然遗产的保护和恢复。以都江堰市的灾后重建为例,探讨自然遗产的保护和恢复问题。首先,通过实地调查,了解都江堰市域的自然遗产受损状况,进行自然遗产地的地质灾害和生态脆弱性空间格局分析;在此基础上,针对自然遗产地的不同特点,提出了灾后重建的规划框架和可行措施。
许学工颜磊许诺安
关键词:灾后重建自然遗产
区域生态风险评价研究进展被引量:42
2010年
生态风险评价已进入到区域生态风险评价阶段,评价尺度的扩展反映了人类对自身生命支持系统的关注和对环境进行管理和决策的实践需要。针对区域尺度的生态风险评价,着重从评价区域类型、评价内容、范式、方法、技术、模型等层面进行综述。结果表明:区域生态风险评估的核心和关键是合理选择和表征区域生态风险源和风险受体,科学探讨和量化多风险源和多风险受体的交互作用。面向未来,区域生态风险评价应该在等级斑块动态理论框架指导下,发展一套具体的评价方法,深入进行不确定性分析,加强G IS技术和其他模型、技术的综合运用。
颜磊许学工
关键词:生态风险生态风险评价
基于土地利用变化的区域生态安全评价--以鄂尔多斯市为例被引量:67
2011年
在人类活动导致的生态环境问题中,土地利用变化对区域生态安全起着决定性的作用。选择地处我国北方农牧交错带的鄂尔多斯市作为案例区,以G IS和SPSS软件为平台,通过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指标标准阈值的确定、区域生态安全评价模型的建立,对研究区1988、2000及2008年的区域生态安全状况进行了研究。结果表明:①研究区20 a来整体生态安全状况呈现"先恶化、后改善"的趋势,与2000年后"退耕还林还草"、"禁牧和休牧"政策的实施直接相关;②高覆盖度草地是最安全的土地利用方式,其次是中覆盖度草地,林地的生态安全水平非常稳定,水域和低覆盖度草地的生态安全多处于"临界安全"水平,相比之下,耕地、建设用地和未利用地最不安全;③各旗区生态安全水平差异较大,鄂托克旗"较为安全",鄂托克前旗和准格尔旗为"临界安全",达拉特旗和东胜区的生态安全值最低。研究结果可为当地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更为有效的理论依据。
蒙吉军赵春红刘明达
关键词:区域生态安全土地利用变化
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模拟研究--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被引量:24
2010年
近年来,土地利用变化模拟模型成为GLP的研究热点.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因变化剧烈而特殊,一直都是LUCC研究的重点领域.本研究采用国际前沿的土地利用变化及其影响空间建模方法——CLUE-S模型,基于GIS分析和统计分析,以北京市昌平区为例,运用1996年和2004年土地利用数据,构建CLUE-S模型,对2007—2015年不同土地利用政策情景下土地利用变化进行模拟,得到2010年和2015年的土地利用模拟图.结果表明:(1)专门针对中小尺度区域的CLUE-S模型能够对区域内的土地利用变化进行较好的模拟和预测,其中对分布相对集中的林地和建设用地的模拟效果相对较好,而对比较分散的园地、耕地和城市绿地的模拟效果相对较差;(2)在Markov情景下,建设用地的扩张最为明显;粮食安全情景下,山前平原区质量比较好的耕地没有转换为建设用地;而生态安全情景下,林地得到比较好的保护,并且林地的增加在靠近城区和高速公路的两侧最为明显.本研究可为研究区土地利用规划修编和土地可持续性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蒙吉军严汾赵春红
关键词:大城市边缘区土地利用变化CLUE-S模型
1980-2010年我国耕地利用的空间特征及其变化趋势
本研究选取垦殖率、复种率和粮农比为研究指标,借助地统计学方法,在全国范围内以200km×200km的网格均匀选取了231个样点,分析1980年、1990年、2000年和2010年我国耕地利用空间分布规律及其发展趋势。结果...
季翔刘黎明
文献传递
共6页<123456>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