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12BAI12B02)

作品数:45 被引量:991H指数:12
相关作者:刘博徐先荣张祎金占国孔维佳更多>>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空军总医院华中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西京医院学科助推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4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45篇医药卫生

主题

  • 24篇眩晕
  • 12篇阵发
  • 12篇阵发性
  • 12篇位置性
  • 12篇位置性眩晕
  • 12篇良性阵发性位...
  • 11篇前庭
  • 11篇梅尼
  • 11篇梅尼埃病
  • 5篇疾病
  • 5篇飞行人员
  • 4篇诊治
  • 4篇外科
  • 4篇康复
  • 4篇航空医学
  • 4篇航空医学鉴定
  • 4篇耳鸣
  • 4篇鼻咽
  • 3篇眼震
  • 3篇诊断和治疗指...

机构

  • 13篇空军总医院
  • 13篇首都医科大学
  • 6篇华中科技大学
  • 5篇北京市耳鼻咽...
  • 3篇空军军医大学
  • 2篇上海交通大学...
  • 1篇安徽医科大学
  • 1篇北京大学第一...
  • 1篇山东大学
  • 1篇天津市第一中...
  • 1篇教育部
  • 1篇首都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新疆医科大学...
  • 1篇中国人民解放...
  • 1篇新疆维吾尔自...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 1篇石家庄市第三...
  • 1篇首都儿科研究...
  • 1篇第四军医大学...

作者

  • 13篇徐先荣
  • 13篇刘博
  • 6篇张祎
  • 6篇金占国
  • 5篇孔维佳
  • 5篇张扬
  • 5篇熊巍
  • 4篇付兆君
  • 4篇翟丽红
  • 3篇刘红巾
  • 3篇何萍
  • 3篇崔丽
  • 3篇郑军
  • 3篇刘玉华
  • 3篇刘晶
  • 3篇李远军
  • 2篇徐蜀宣
  • 2篇汪斌如
  • 2篇刘晶晶
  • 2篇于栋祯

传媒

  • 16篇临床耳鼻咽喉...
  • 7篇解放军医学院...
  • 5篇中华耳科学杂...
  • 5篇中华耳鼻咽喉...
  • 4篇听力学及言语...
  • 2篇中国听力语言...
  • 2篇中国卒中杂志
  • 1篇中华医学杂志
  • 1篇军医进修学院...
  • 1篇中国耳鼻咽喉...
  • 1篇中华临床医师...

年份

  • 1篇2022
  • 2篇2021
  • 1篇2020
  • 1篇2019
  • 6篇2018
  • 6篇2017
  • 8篇2016
  • 8篇2015
  • 4篇2014
  • 7篇2013
  • 1篇2012
4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静脉甘油试验和鼓室钆造影在梅尼埃病诊断中的价值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观察静脉甘油试验和鼓室钆造影在梅尼埃病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对2015年5月至2016年7月,在空军总医院航空航天眩晕诊疗研究中心诊治的89例梅尼埃病患者(其中6例为双侧发病,共95耳)进行静脉甘油试验(静脉点滴甘油果糖250ml,分别于点滴前,结束后1、2、3h进行纯音测听,甘油应用前后低中频区任意频率听阈下降≥15d B,或相邻两频率听阈下降≥10d B,或不连续的3个频率或以上下降≥10d B为阳性)。其中55例(4例为双侧发病,共59耳)24h后进行鼓室钆造影[鼓室内注入钆喷酸葡胺稀释液,并再过24h后进行内耳3D-FLAIR MRI扫描,进行三维重建,在水平半规管层面测量前庭中内淋巴间隙面积与同侧耳前庭总面积,求二者比值R,R=低信号区÷(低信号区+高信号区)×100%,>33.3%为阳性]。结果 95耳静脉甘油试验,阳性率65.3%(62/95),且试验中患者无头痛、头晕、恶心、呕吐、口渴、乏力、腹痛等不适反应。进行两项检查的59耳,甘油试验阳性率67.8%(40/59),鼓室钆造影剂阳性率96.6%(57/5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741,P<0.01)。结论甘油试验和鼓室钆造影在梅尼埃病诊断中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其中静脉甘油试验方法简单,患者无口服甘油引起的副作用,仪器和技术条件要求不高,适用于各级医院;鼓室钆造影阳性率更高,但检测设备和和技术要求高,适用于有条件的医疗单位进行精确诊断和研究。
章梦蝶金占国徐先荣张扬李远军罗金叶
关键词:梅尼埃病膜迷路积水甘油试验
偏头痛与眩晕、耳鸣、听力下降被引量:10
2014年
目的观察偏头痛患者的神经耳科学改变;方法回顾性总结321例偏头痛患者的神经耳科学表现,并将其按有无眩晕分成伴眩晕组和不伴眩晕组。所有存在与偏头痛相关的耳部症状的患者进行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反应及耳鸣匹配检查,所有存在与偏头痛相关的眩晕患者行前庭功能检查。结果 25.5%(82/321)的偏头痛患者伴有眩晕,7.5%(24/321)的患者有耳鸣症状,2.8%(9/321)的患者自觉听力下降,8.4%(27/321)的患者纯音测听异常,9.0%(29/321)的患者听性脑干反应异常(表现为各波绝对潜伏期延长和或波间期延长)。对比两组耳鸣发生率、纯音测听、听性脑干异常率,有显著性差异。结论伴随眩晕的偏头痛患者更易出现前庭耳蜗症状,本文旨在加深耳鼻喉科医生对偏头痛在耳蜗及前庭器官上所产生的影响的认识,从而对其在接诊偏头痛患者时做出更加精准的评估、诊断提供帮助。
袁庆程秀琴李江余力生柯星星
关键词:偏头疼眩晕耳鸣听力下降
前庭神经炎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0
2016年
前庭神经炎是引起急性眩晕发作的常见原因之一,可导致单侧前庭功能障碍。其发病原因可能是潜伏于前庭神经节中的单纯疱疹病毒被激活。大多单侧发病,且多累及前庭上神经,而极少单独累及前庭下神经,可能与其解剖结构有关。病史和查体、头脉冲试验、温度试验、前庭肌源性诱发电位检测能实现分型诊断。对症支持药物只用于急性期缓解眩晕、恶心、呕吐等症状,类固醇激素(糖皮质激素)等药物治疗的效果还存在争议,但可以减轻水肿,改善眩晕症状和促进前庭功能康复。而早期积极的前庭康复治疗是使各类患病人群回归正常生活、回归社会不同岗位(包括飞行人员重返蓝天)的最有效方法。本文就前庭神经炎在流行病学、临床特征、病因学、相关检查、诊断、鉴别诊断、病程、治疗、医学鉴定等方面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李远军徐先荣
关键词:前庭神经炎病因学前庭康复
飞行人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的特点及航空医学鉴定被引量:12
2013年
摘要:目的分析飞行人员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paroxysmalpositionalvertigo,BPPV)的临床特点,总结其航空医学鉴定原则。方法收集我院2000—2012年因BPPV住院的7例飞行人员临床资料,分析其临床特点、诊疗经过及航空医学鉴定情况。结果7例均为原发性BPPV,其中后半规管BPPV5例,外半规管BPPV2例,病程最短者1周,最长者反复发作1年以上。均为在地面发作,没有飞行中发病情况。7例变位试验均为阳性,听力检查均正常。前庭双温试验6例正常,1例提示右侧半规管功能下降。3例在发病后2周内自愈,4例经过耳石复位治疗。短期(1周)疗效评价为:痊愈5例,有效1例,无效1例。长期(3个月)疗效评价为:痊愈6例,有效1例。所有患者均在治疗后给予3。6个月的地面观察,5例飞行合格,1例因心理原因停飞,1例因长期前庭功能异常停飞。结论因空中失能的风险及复发风险均较小,BPPV是周围性眩晕中可以完全康复并有望恢复飞行的疾病,但恢复飞行之前必须进行全面的前庭评价,根据病情特点、前庭功能恢复情况并结合飞行机种、飞行职务等进行医学鉴定。恢复飞行后需密切复查,了解疾病动态发展情况。
熊巍徐先荣郑军付兆君刘红巾
关键词:航空医学眩晕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飞行人员
飞行员强直性脊柱炎3例临床分析及航空医学鉴定被引量:1
2013年
摘要:目的探讨飞行员强直性脊柱炎的临床诊治及航空医学鉴定原则。方法分析我院2009—2012年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的3例飞行员的临床诊治及航空医学鉴定过程,复习国内外相关文献,提出飞行员强直性脊柱炎的航空医学鉴定原则。结果3例飞行员均因长期反复腰背部疼痛人院,病史8个月一5年,疼痛于夜间明显,有晨僵现象,活动后好转。实验室检查示血清HLA—B27阳性,血沉及C反应蛋白正常。骶髂关节x线片及骶髂关节cT均提示骶髂关节炎性改变f1例Ⅱ级,2例Ⅲ级)。根据1984纽约标准,均诊断为强直性脊柱炎,给予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物及柳氮磺胺吡啶片等治疗。3例均在治疗后症状明显改善,半年至1年后复查X线片提示病情无明显进展。飞行结论:1例运输机飞行员于确诊半年后停飞。1例歼击教练机飞行员于确诊1年后、1例歼击机飞行员于确诊半年后给予飞行合格结论。结论患强直性脊柱炎的飞行人员,早期诊断及早期治疗十分重要,其飞行结论应根据病情轻重、治疗效果、飞行机种、飞行职务、个人意愿等综合评定,特许飞行的患者需要密切随访。
熊巍付兆君徐先荣刘晶崔丽
关键词:强直性脊柱炎航空医学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诊治研究进展被引量:5
2015年
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 positional vertigo,BPPV)是最常见的前庭疾病,其发病率越来越高,占眩晕病人的30%。本文系统地回顾了有关BPPV的相关文献,阐明了BPPV的历史进程、病理基础、诊断方法及分型,详细描述了BPPV的不同治疗方法和最新进展。根据飞行人员BPPV的特点,总结BPPV的航空医学鉴定原则。
何萍徐先荣
关键词: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航空医学鉴定飞行人员
梅尼埃病早期临床特征及干预效果分析被引量:10
2015年
目的分析梅尼埃病(Ménière’s disease,MD)患者的临床特征,探讨早期诊断的路径;通过纵向随访评价干预的效果和治疗周期。方法资料收集于2013年8月~2014年8月在北京同仁医院耳科门诊入组的65例MD患者,登记标准的病史表格、量表评价和听力学检查,并依据平均纯音听阈分为临床早期组和临床中晚期组。所有入组患者均给予规范的药物治疗和生活方式指导,对满足连续随访3个月及以上的患者再次进行主观症状量表评价与听力变化趋势分析,比较治疗前后临床症状的改善情况和听力水平。结果 1首次发病症状依次为头晕26例,占40%;耳鸣22例,占34%;耳聋17例,占26%;首发症状为耳鸣和耳聋的患者共39例,占60%,从首发症状出现到确诊MD的时间为4.23年。2治疗后眩晕、耳闷堵感评分较治疗前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耳鸣主观症状评分较治疗前下降,但无统计学意义(P>0.05)。3治疗后听力改善,平均纯音听阈降低6.36 d B HL,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纯音听阈恢复至正常者有10例,占15%,治愈所需时间平均为(1.65±0.92)个月。结论 MD患者的首发症状表现多样,60%MD患者以耳聋或耳鸣为首发症状;MD患者的主观症状及纯音听阈均可依据规范治疗获得显著改善。
王蕊刘博张祎段金萍刘冬鑫傅新星
关键词:梅尼埃病听力
眩晕中心门诊1419例患者的病因分层研究被引量:8
2018年
目的总结眩晕中心门诊患者的疾病病因规律,为眩晕/头晕的精确诊疗提供依据。方法从2016年1~12月期间空军总医院眩晕中心门诊诊治的6450例次病例中,选择具有全科医师工作经历并长期从事眩晕诊疗和研究的某专家团队诊治的眩晕/头晕患者1419例作为研究对象,按患者性别和年龄进行病因分层的构成比分析。采用χ~2检验比较不同性别病因分层的构成比差异。结果 (1)眩晕/头晕患者前9位病因为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PPV)占38.55%(547/1419)、前庭性偏头痛(VM)占21.92%(311/1419)、前庭神经炎(VN)占7.89%(112/1419)、梅尼埃病(MD)占6.20%(88/1419)、精神性眩晕(PV)占4.65%(66/1419),高血压占3.24%(46/1419)、后循环缺血(PCI)占2.54%(36/1419)、突发性耳聋伴眩晕(SD)占1.48%(21/1419)、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CHD)占0.85%(12/1419)。按眩晕分类前庭外周性眩晕占56.03%(795/1419),中枢性眩晕占24.59%(349/1419),非前庭系统全身疾病所致眩晕/头晕占10.50%(149/1419),不明原因眩晕/头晕占8.88%(126/1419)。(2)患者年龄9~90岁,按年龄病因分层,排在前4位的为:<18岁组BPPV(0.42%,6/1419)、晕动病(0.42%,6/1419)、VM(0.35%,5/1419)、VN(0.21%,3/1419),共26例;18~44岁组为BPPV(11.35%,161/1419)、VM(7.26%,103/1419)、VN(2.47%,35/1419)、MD(1.20%,17/1419),共412例;45~59岁组为BPPV(15.01%,213/1419)、VM(8.25%,117/1419)、MD(3.38%,48/1419)、VN(2.68%,38/1419),共548例;60~74岁组为BPPV(10.36%,147/1419)、VM(4.79%,68/1419)、高血压(2.11%,30/1419)、VN(2.11%,30/1419),共343例;75~90岁组为PCI(2.54%,36/1419)、BPPV(1.41%,20/1419)、VM(1.27%,18/1419)、VN(0.42%,6/1419),共90例。(3)患者男:女为1:1.79。按性别病因分层,PV和不明原因以女性多见(χ~2=4.02,P=0.044;χ~2=29.94,P <0.001),高血压和PCI以男性多见,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17.90,21.32,P均<0.001)。结论眩晕/头晕表现复杂、诊断困难,涉及多个传统学科,眩晕中心门诊与其他专科门诊的�
王朝霞李远军徐先荣罗金叶翟丽红
关键词:眩晕病因分析全科医学
视频头脉冲试验临床研究进展被引量:12
2015年
视频头脉冲试验(video -head impulse test , v HIT )是在头脉冲试验[1](head impulse test ,HIT )的基础之上演变而来的用以评估前庭眼动反射(vestibular -ocular reflex ,VOR)功能的新技术。v HIT是近年来较受关注的高频前庭诱发性试验,作为眩晕患者床边检查中的一种,可有效鉴别中枢性与外周性前庭疾病[2];由于其具有设备简单便携、重复性好、耗时短、患者易耐受等优点日渐受到重视。然而,v HIT 目前在临床尚未广泛推广应用,其临床实用性仍有待检验。本文就其检查方法、优点、影响因素、与其他类似技术的比较以及临床应用进行综述。
高林溪林颖邱建华
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诊断进展被引量:4
2018年
1咽鼓管异常开放症的概念咽鼓管异常开放症(patulous eustachian tube,PET)的概念最早于1864年由Schwartze提出,他描述了鼓膜与呼吸同步运动的特征性体征~[1]。咽鼓管失去正常静态时的闭合功能,管腔及开口持续开放,导致鼓室压随呼吸气流升降,使鼓膜内外扇动。PET的主要症状为耳闷胀感、自听增强、听到与自身呼吸脉搏等生理活动相一致的声音。
查定军林颖
关键词:咽鼓管异常开放症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