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重大专项(2008ZX05036-002)

作品数:1,253 被引量:8,540H指数:38
相关作者:魏国齐金惠胡烨孙卫邓秀芹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中国石油西南石油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中国石油天然气集团公司科技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石油与天然气工程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242篇期刊文章
  • 53篇学位论文
  • 4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920篇石油与天然气...
  • 341篇天文地球
  • 24篇环境科学与工...
  • 22篇经济管理
  • 18篇自动化与计算...
  • 13篇化学工程
  • 13篇矿业工程
  • 10篇交通运输工程
  • 7篇金属学及工艺
  • 7篇文化科学
  • 6篇机械工程
  • 5篇电子电信
  • 5篇一般工业技术
  • 5篇理学
  • 4篇电气工程
  • 3篇动力工程及工...
  • 2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冶金工程
  • 1篇医药卫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247篇盆地
  • 204篇储层
  • 170篇页岩
  • 116篇油田
  • 112篇压裂
  • 111篇页岩气
  • 86篇平井
  • 85篇勘探
  • 83篇水平井
  • 80篇煤层气
  • 77篇油气
  • 73篇油藏
  • 73篇鄂尔多斯盆地
  • 72篇气藏
  • 67篇砂岩
  • 61篇钻井
  • 54篇致密砂岩
  • 54篇四川盆地
  • 52篇气田
  • 51篇低渗

机构

  • 398篇中国石油天然...
  • 274篇中国石油
  • 89篇中国石油大学...
  • 76篇西南石油大学
  • 70篇长江大学
  • 59篇中国石化
  • 53篇中海石油(中...
  • 52篇中国石油大学...
  • 47篇低渗透油气田...
  • 45篇中海油田服务...
  • 39篇中国地质大学...
  • 39篇中国石油化工...
  • 37篇中石化江汉石...
  • 35篇成都理工大学
  • 26篇西安石油大学
  • 23篇中海油能源发...
  • 22篇中联煤层气有...
  • 22篇中国石油天然...
  • 22篇中海石油(中...
  • 19篇西北大学

作者

  • 10篇胡烨
  • 10篇金惠
  • 10篇孙卫
  • 10篇魏国齐
  • 9篇杨威
  • 9篇王彦青
  • 9篇邓秀芹
  • 8篇谢武仁
  • 8篇李士祥
  • 8篇师永民
  • 8篇蒲秀刚
  • 8篇陈迎宾
  • 8篇周新平
  • 8篇郝翠果
  • 7篇石文睿
  • 7篇贾爱林
  • 7篇周立宏
  • 6篇姚泾利
  • 5篇沈珏红
  • 4篇张忠义

传媒

  • 51篇大庆石油地质...
  • 49篇天然气工业
  • 47篇钻采工艺
  • 47篇特种油气藏
  • 42篇石油机械
  • 42篇江汉石油职工...
  • 41篇当代化工
  • 40篇石油勘探与开...
  • 36篇中国石油勘探
  • 33篇天然气地球科...
  • 29篇岩性油气藏
  • 28篇油气地质与采...
  • 27篇重庆科技学院...
  • 27篇石油化工应用
  • 26篇石油地球物理...
  • 25篇石油科技论坛
  • 21篇石油地质与工...
  • 20篇石油钻采工艺
  • 19篇石油实验地质
  • 19篇石油矿场机械

年份

  • 33篇2023
  • 49篇2022
  • 157篇2021
  • 224篇2020
  • 236篇2019
  • 227篇2018
  • 138篇2017
  • 67篇2016
  • 59篇2015
  • 61篇2014
  • 33篇2013
  • 24篇2012
  • 16篇2011
  • 12篇2010
  • 6篇2009
1,253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大庆长垣构造体系的变形序列及形成机制被引量:9
2015年
为了搞清大庆长垣的发育过程,根据断层走向的统计结果和三维地震相干数据体的分析,从大庆长垣的构造特征、变形序列及应力分布出发,论述了大庆长垣的变形序列及形成机制。研究认为:北东向的局部构造、近南北向的大庆长垣、北东向的逆断层和北西向的正断层,均为白垩纪末期北西一南东向挤压应力作用下形成;不同形态、不同性质、不同等级、不同序列及不同方向的具有成生关系的各结构要素在空间和时间上有规律地按一定序列排列组合在一起,共同构成了大庆长垣构造体系;大庆长垣构造体系经历了北东向局部构造发育、近南北向大庆长垣统一、北东向逆断层发育和北西向正断层发育的过程,整体来看具有递进变形的特征。
陈均亮林春华杭文艳
关键词:挤压应力
川南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结构综合表征及其分形特征被引量:26
2018年
为了科学评价川南地区龙马溪组页岩孔隙发育特征对页岩气赋存与流动过程的影响,综合采用压汞、液氮吸附及二氧化碳吸附等测试方法,对页岩孔隙结构进行全尺度表征,并对不同尺寸的孔隙进行分形拟合,计算综合分形维数,最后结合地球化学和矿物组成对综合分形维数的影响因素进行探讨。结果表明:页岩样品孔径分布呈多峰态,各阶段孔隙均对总体积有一定贡献,而孔隙比表面积主要由微孔和介孔贡献。龙马溪组页岩孔隙符合分形规律,具有自相似性,宏孔孔隙结构较介孔、微孔更为复杂。以2个孔径段的孔体积比为加权值,计算获得综合分形维数为2.491~2.623,平均为2.560,孔隙结构较为复杂。有机碳含量和矿物组成对综合分形维数具有明显控制作用,有机碳含量越高,综合分形维数越大。孔隙结构复杂程度与综合分形维数呈正相关关系,脆性矿物含量与综合分形维数呈负相关关系,有机质成熟度和黏土矿物对孔隙综合分形维数有积极影响。
陈居凯朱炎铭崔兆帮张闯辉
关键词:孔隙结构分形维数龙马溪组
涪陵海相页岩生物成因硅特征及确定方法被引量:2
2019年
通过对涪陵页岩气田奥陶系五峰组-志留系龙马溪组下段海相暗色页岩岩心样品、薄片观察、岩石学特征、TOC含量与硅质含量相关性分析,证实研究区上奥陶统五峰组-下志留统龙马溪组海相页岩底部富有机质页岩中部分硅质为生物成因,其含量最高可达50.0%以上,可占到硅质总量的70.0%,具有富含海洋有机质、笔石化石种类丰富、有机质丰度高、富含生物硅的特征。利用元素录井快速确定生物硅含量的方法,可为国内其他页岩气探区提供参考。
张新华
IPM软件在浅海油田井筒压力计算的应用
2019年
浅海油田井筒压力计算的准确性有利于保障油田的高效生产与开发。针对海上油田井筒管柱特点,运用油藏工程软件,建立单井井筒管流模型,选用不同运算方法,计算单井井底压力。通过实例计算,优选出适合于浅海油田的井筒计算方法,并根据A油田实际特点,推荐了相应适合的井筒压力计算方法。该计算方法计算值与实际值相对误差小于5%,可准确反映井筒实际管流特征。
高震刘宇航杨火海
关键词:浅海油田井筒模型井底压力计算
致密油水平井分段注采一体化管柱研究被引量:3
2022年
水平井注水吞吐采油是三塘湖盆地致密油区块开发的重要方式。针对水平段合层笼统注水吞吐工艺出现层间吸水不均,低渗透储层储量无法有效动用,以及多轮次吞吐后开发效果变差的突出问题,设计了水平井分段注采一体化管柱,研制了机电一体化智能注采器、高压过电缆封隔器及安全辅助工具等,实现了水平井一趟完井管柱分段注水-分段采油的功能。现场试验结果表明:一趟完井管柱承压差50 MPa、耐温120℃,在内径121 mm套管内完成3段分注分采,水平段长达1000 m^(3)一体化完井管柱封隔器20 MPa一次性完成坐封,验封25 MPa合格,分段密封性良好;注采器注采嘴采用柱塞式设计,连续可调、开-关灵活可靠,控制精度2%,单层最大日注量20 m^(3)。该管柱的研制成功对于提高致密油非均质储层储量的有效动用有重要意义。
张鹏张鹏张鹏
关键词:注水吞吐
体积压裂套管温度应力计算分析被引量:18
2016年
体积压裂过程中大量压裂液经套管持续注入使井筒温度产生较大变化,温度变化引起的套管热应力对体积压裂过程中井筒完整性有较大影响。以我国南方某页岩气井体冬季、夏季体积压裂中井筒降温情况为例,文中对体积压裂过程中井筒降温情况进行了计算,计算结果表明,体积压裂过程中井筒降温幅度较大,最大温度降低值近76℃。针对体积压裂中套管温度应力问题,文中基于热传导理论及热弹性力学理论,建立了体积压裂中套管温度应力计算模型。同时,推导了体积压裂中温度影响下套管抗外挤强度计算公式。依据推导的公式,对体积压裂过程中套管抗外挤强度进行了校核分析,计算结果显示,温度应力对套管抗外挤强度有较大影响,冬季施工过程中温度应力使套管抗拉强度降低23%,内压与温度应力联合作用下,套管抗外挤强度降19%。
董文涛申瑞臣梁奇敏张弘代宇
关键词:体积压裂套管强度页岩气
随钻侧向电阻率仪器钮扣电极扫描成像影响因素分析被引量:1
2022年
随钻侧向电阻率仪器通常采用钮扣电极设计,实现电阻率井周全方位扫描采集。利用钮扣电极提供的成像测井图像,可以进行裂缝识别等储层精细评价和地质导向,提高水平井储层钻遇率。在现场应用过程中,钮扣电极排布、井周扫描数据采集速度等,都将影响扫描成像分辨率。为了探究随钻侧向电阻率仪器不同采样模式对钮扣电极成像的影响,建立钮扣电极理论模型,对比分析仪器转速、采样频率、采样占空比对扫描数据采集的影响。其次建立周向采样点分布规律与转速、采样频率、占空比的对应表达式,构建不同电阻率对比度、不同厚度地层模型。通过设置不同周向和轴向采样点分布模型,分析钻铤环境下采样点分布对钮扣成像分辨率的综合影响。通过钮扣电极成像模拟结果,建议仪器采样周期T为带2位小数的质数,质数可以保证周向的成像效果,且采样周期T越小轴向的成像效果越好,轴向前进速度越慢,轴向层界面识别效果越好。
尤嘉祺陈刚陈思嘉阳质量许月晨唐章宏
关键词:测井仪器图像分辨率采样周期占空比
鄂尔多斯华庆地区低渗透岩性大油区形成与分布被引量:93
2012年
通过深入分析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华庆地区沉积物源、湖盆底形以及构造事件,深化研究优质烃源岩、成藏动力和成藏史,建立了湖盆中部低渗透岩性大油区成藏模式。上三叠统延长组沉积期鄂尔多斯盆地中部发育典型的坳陷湖盆中部深水区沉积:长7油层组为盆地最大湖泛期的富营养湖盆沉积,位于湖盆中部的华庆地区烃源岩条件优越,具有有机质丰度高、生排烃能力强、分布范围广的特点;长6油层组沉积期为三角洲大规模发育期,在物源供给丰富、多坡折湖盆底形背景下,华庆地区发育三角洲前缘与重力流复合成因的厚层储集砂体,并在有利沉积相和成岩相共同控制下形成大规模低渗透储集层。长6油层组大规模低渗透储集层与长7油层组优质烃源岩配置良好,形成了"生烃增压、近源运聚、大面积充注、油层连续分布"的岩性大油区成藏模式。
杨华付金华何海清刘显阳张忠义邓秀芹
关键词:烃源岩重力流低渗透储集层
塔中奥陶系硫化氢成因及寒武系油气探勘潜力被引量:7
2019年
塔里木盆地塔中地区经多次构造抬升、风化剥蚀,存在多套烃源岩,多期生烃,从下寒武统到上奥陶统均含有油气或沥青,且含有大量H2S。H2S分布不受温度或埋深控制,既可随甲烷等天然气一起运移,也可以水溶相态流动,还可由储集H2S的油气藏本身形成。为明确奥陶系储层H2S成因及分布规律,追踪古油气藏分布,探寻寒武系油气资源潜力,从区域油气成藏和演化入手,分析现今流体和古流体化学组成及演变,总结烃类与硫酸盐之间反应(TSR)的控制因素。利用岩心薄片鉴定及野外剖面露头,分析寒武系白云岩储层孔隙类型及成因。研究表明,奥陶系内H2S为原地TSR成因,在上寒武统—下奥陶统内产生,含量高低与埋深或地温没有直接关系,同时受控于走滑断裂注入的寒武系高矿化度、富镁地层水和油气影响。寒武系储层深埋溶蚀孔隙发育,孔隙度普遍为10%左右,具储集油气潜力。因此,预测走滑断层下切的寒武系发育油气藏,这些油气藏中的硫化氢在喜山期并未运移到奥陶系中,仍保存良好。
徐蝶古家青贺维胜代瑜廖如潮
关键词:塔里木盆地奥陶系硫化氢油气运移
页岩储层新型清洁滑溜水压裂液体系被引量:10
2020年
滑溜水压裂液体系以其低摩阻、低伤害等特点,在页岩气储层压裂施工过程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而由于其自身黏度较低导致携砂能力较差,为达到施工设计的加砂量就需要大幅增加滑溜水压裂液的用量,从而增大了压裂施工的成本。为解决滑溜水压裂液携砂能力差的问题,开发出一套新型清洁滑溜水压裂液体系,该体系主要由高效低分子量减阻剂FJZ-2和新型聚合物乳液增黏剂FZN-1组成,体系综合性能评价结果表明,无论在室温还是80℃条件下,体系均具有良好的降阻效果;在80℃、170 s^(-1)条件下剪切90 min后,体系的黏度仍在20 m Pa·s以上,具有良好的耐温抗剪切能力;在一定的应力和频率扫描范围内,体系的储能模量G'一直高于耗能模量G",说明该压裂液体系具有良好的黏弹性能;支撑剂在该压裂液体系中的沉降速度明显低于常规滑溜水压裂液,而不同砂比条件下支撑剂的沉降时间均远远高于常规滑溜水压裂液,说明该压裂液体系具有良好的携砂能力;另外,该压裂液体系的其他性能指标均能满足滑溜水压裂液的技术指标要求。矿场应用效果表明,S-1井压裂施工过程顺利,最高砂比可达25%以上,最大降阻率达到70%以上,压裂施工效果明显。
张扬赵永刚闫永强王海兵杨晓影王强
关键词:清洁压裂液携砂能力降阻效果
共135页<12345678910>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