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11JZD025)

作品数:10 被引量:200H指数:8
相关作者:闫云凤赵忠秀王苒裴建锁更多>>
相关机构: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上海海事大学首都经济贸易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重大课题攻关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环境科学与工程自然科学总论社会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0篇经济管理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社会学
  • 1篇自然科学总论

主题

  • 3篇隐含
  • 3篇贸易隐含碳
  • 3篇
  • 2篇碳排放
  • 2篇投入产出法
  • 2篇库兹涅茨
  • 2篇库兹涅茨曲线
  • 2篇环境库兹涅茨
  • 2篇环境库兹涅茨...
  • 2篇交易
  • 2篇产出法
  • 1篇对外贸易
  • 1篇中国对外贸易
  • 1篇中国经济
  • 1篇中国碳排放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数据库
  • 1篇税政
  • 1篇碳交易

机构

  • 9篇对外经济贸易...
  • 5篇上海海事大学
  • 2篇首都经济贸易...
  • 1篇中国社会科学...
  • 1篇利兹大学

作者

  • 9篇闫云凤
  • 8篇赵忠秀
  • 6篇王苒
  • 1篇裴建锁

传媒

  • 3篇国际贸易问题
  • 2篇世界经济研究
  • 1篇中国人口·资...
  • 1篇财贸研究
  • 1篇财贸经济
  • 1篇中国管理科学
  • 1篇经济研究导刊

年份

  • 1篇2015
  • 2篇2014
  • 4篇2013
  • 3篇2012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贸易增长、国际生产分割与CO2排放核算:产业vs.产品被引量:8
2014年
国际生产分割影响碳排放核算的准确性。之前研究集中在讨论产业部门的效应,本文从产品"蕴含"(embodied)污染的角度进行分析。依据最新可获得的投入产出表数据,考虑加工贸易,利用改进的结构分解模型(SDA),本文研究了我国温室气体排放的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出口的迅猛增长造成了大量的污染排放(剔除加工贸易的影响);其次,排放强度的大幅度降低有效地缓解了环境压力,但生产技术变化的方向、最终消费的高速增长使得节能减排的压力巨大。从产品"蕴含"污染的角度,建筑业的扩张对CO2排放影响明显,2002年至2007年间对该产品的消费贡献了28%的CO2排放增幅。因此,应加强技术进步的减排作用,诸如大力推广绿色建筑等。
赵忠秀裴建锁闫云凤
关键词:投入产出表产业政策
贸易隐含碳与污染天堂假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成因的再解释被引量:38
2013年
本文在对中国贸易隐含碳排放研究的基础上,使用污染天堂假说对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理论进行再解释,深入分析污染天堂假说理论中蕴含的以贸易流、投资流为现象的高碳产业跨国界转移的实质。通过对中美高碳行业与低碳行业NETXC指数变化趋势的对比分析发现,我国正在成为美国转移机械、交通运输制造业等高碳行业的"污染天堂"。中国1990-2010年的数据回归分析结果表明,贸易与消费是造成我国人均碳排放增加的主要原因,对外投资并未对我国的"碳环境"造成压力。
赵忠秀王苒闫云凤
关键词:污染天堂假说环境库兹涅茨曲线
基于经典环境库兹涅茨模型的中国碳排放拐点预测被引量:21
2013年
本文使用1960-2010年14个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呈现典型倒U型国家的面板数据,采用改进的STIRPAT模型考察了碳排放拐点在能源结构、生产结构、技术水平、贸易结构、消费水平、政策等因素影响下的变化情况。研究发现,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的拐点并未在上述因素的冲击下产生显著变化,该结果证明了经典环境库兹涅茨曲线在拐点预测方面的有效性。在该结论的基础上,本文使用经典环境库兹涅茨模型对中国的碳排放拐点进行了预测,结论表明,在人均GDP增长率为7%的高油价情景下,中国碳排放拐点最早将会在2022年出现。
赵忠秀王苒Hinrich Voss闫云凤
关键词:碳排放环境库兹涅茨曲线STIRPAT模型
中日货物贸易中的碳排放问题研究被引量:13
2012年
首先使用中国2002年、2007年的投入产出表和日本2000年、2005年的投入产出表数据,对中日两国主要贸易产品的碳强度进行了测算。然后选取典型产品,采用行业面板数据对中日两国的货物贸易与碳排放的关系进行了实证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对日本的主要出口产品中,除钢铁及其制品外,其他产品的碳强度均高于日本;中国出口产品的竞争力越强,其碳强度越高,而日本出口产品的竞争力与碳强度无显著关联;提高产业内贸易水平可以明显降低中国出口产品的碳强度;机械制造业存在日本向中国的产业转移现象;从降低碳排放的角度出发,日本的出口贸易结构优于中国的出口贸易结构。
赵忠秀王苒
关键词:货物贸易碳排放投入产出法贸易方式贸易结构
消费碳排放与碳溢出效应:G7、BRIC和其他国家的比较被引量:16
2014年
随着全球消费水平的提高,温室气体排放也在显著增加,全面了解全球消费碳排放的增长趋势及其影响因素不仅有利于全球气候政策的设计,而且有助于从消费角度减少排放。本文采用WIOD数据库的数据,将全球分为G7、BRIC和其他国家三个区域,建立多区域投入产出(MRIO)模型,构建消费碳排放核算目录,分析各区域的消费碳排放及碳溢出效应。结果表明:G7每年的生产碳排放都小于消费碳排放,BRIC每年的生产碳排放都大于消费碳排放。从增长趋势来看,近几年BRIC的生产和消费碳排放增长率都高于G7。1995年国际贸易隐含碳占全球碳排放的16%,到2009年这一比例上升到20%。其中中国一直是最大的隐含碳出口地区,美国是最大的隐含碳进口地区。消费碳排放核算体系的建立对于国际气候谈判日益重要,在生产者和消费者之间分配碳排放责任,从而改变全球消费模式将有助于减排。
闫云凤赵忠秀
全球碳交易市场对中国经济-能源-气候系统的影响评估被引量:25
2015年
国际气候谈判中,美国等发达国家把中国承诺强制减排目标作为其加入全球减排协定的前提,那么如果我国加入全球碳交易市场,将会对我国产生怎样的影响呢?本文基于Ramsey最优增长模型和博弈论思想,构建世界诱导技术变化混合(WITCH)模型,模拟评估全球碳交易市场对我国经济-能源-气候系统的影响,结果表明:12014年(GCM2014情景)和2020年(GCM2020情景)加入全球碳交易市场,到2100年我国GDP比常规情景(BAU情景)下分别减少6.42%和10.22%,说明加入全球碳市场将会对我国经济增长产生较大的负面影响,越早加入负面影响越小;2BAU、GCM2014和GCM2020三种情景下,2100年我国总投资分别达到98.48亿美元、85.59亿美元和85.13亿美元,其中我国能源研发投资预计分别为32.9亿美元、82.5亿美元和96亿美元,说明对我国总投资的影响差异不是很大,但对能源技术研发投资却有快速而显著的促进作用;3BAU、GCM2014和GCM2020三种情景下,2100年我国一次能源消费分为270 EJ、247 EJ和254 EJ,说明全球碳交易市场可以减少我国一次能源的总消费,但总量减少不是太显著,却能显著减少我国的煤炭等化石能源的消费量,因为GCM2014和GCM2020情景下,2100年煤炭消费仅占到我国一次能源消费的10%左右,而BAU情景下煤炭仍占59%;4全球碳交易市场可以比较显著的降低我国能源强度和碳排放强度;5全球碳交易市场的建立能有效降低全球气温,但不能将气温升幅控制在2℃范围以内。因此,我国要结合本国国情和实际,先建立国内碳交易市场,避免在国际压力下盲目承诺加入全球碳交易市场,至少2020年前我国不应该加入全球碳交易市场。
闫云凤
关键词:碳交易
中欧贸易隐含碳及政策启示——基于投入产出模型的实证研究被引量:25
2012年
虽然欧盟一直是节能减排的积极倡导者和实践者,但如果欧盟各国通过减少国内生产,增加从中国的进口而实现其减排目标,则其承诺将是毫无意义的。采用投入产出法对中欧贸易隐含碳进行结构分解分析,结果表明:1995—2010年,中国对欧盟净出口隐含碳占到中国总排放量的3.07%~8.41%;技术效应和结构效应都有利于减少碳排放,但是它们却不足以抵消规模效应所导致的碳排放增加。因此,欧盟应对中国的部分碳排放负责,中国则需加大低碳技术的应用,改善生产结构和贸易结构。
闫云凤赵忠秀王苒
关键词:中欧贸易投入产出法结构分解分析
碳排放交易市场研究现状述评被引量:2
2013年
气候变化已上升为世界新经济格局构建和新游戏规则制定的背景下,中国一方面要据理力争,积极应对,融入到世界新经济格局当中;另一方面要建设中国碳排放权交易市场,为发展中国经济、提升在世界舞台的话语权助力。深入分析国内外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现状,对碳排放交易机制的设计、碳交易定价机制及价格波动性、排放权交易的经济影响等研究进行深入的分析,并对中国碳排放交易市场的研究进行概括和述评,以期能借鉴国外的经验,为建立和完善中国的碳排放交易市场及碳排放交易市场机制的设计提供理论基础和经验借鉴。
闫云凤
关键词:碳排放交易
基于MRIO模型的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及排放责任研究被引量:50
2013年
国际贸易中的隐含碳对全球碳排放责任的界定和气候政策的制定有重要的影响。由于生产技术差异对国际贸易模式有很大影响,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对外贸易隐含碳的测算需要考虑贸易伙伴生产技术水平和能源结构之间的差异。本文建立多区域投入产出模型测算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并比较其生产和消费排放责任后发现,中国对外贸易隐含碳净出口占中国碳排放的11.77%~19.93%,中国的生产碳排放从1995年的29.2亿吨增加到2009年的70.8亿吨,而消费碳排放在1995年和2009年分别只有24.7亿吨和61.8亿吨。文章进而采用结构分解分析和碳排放贸易条件解释这一现象,并将其具体到主要贸易伙伴,从而证明目前的国际碳排放核算体系引起了消费和全球生产系统的分离。经过贸易调整后的基于消费的碳排放核算体系不仅可为减排责任的分担提供一个新途径,而且可为利用贸易政策实现减排提供新的思路。
闫云凤赵忠秀王苒
关键词:贸易隐含碳
我国出口退税政策的减排效果评估——基于钢铁行业的经验分析被引量:9
2012年
中国是世界第一出口大国,商品出口贸易中隐含了大量的碳排放。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一项促进经济增长和改善贸易结构的措施,是否对节能减排也有一定的作用?本文以钢铁行业产品出口为例,采用倍差法对我国实施的出口退税率调整政策的减排效果进行评估,结果发现,出口退税率的调整能显著地降低出口隐含碳的增长率,相比未调低出口退税率的产品而言,调低出口退税率的商品出口隐含碳增长率降低39%,因而出口退税政策能够显著影响出口隐含碳排放,从而可以把出口退税政策作为一项节能减排的重要政策工具。
闫云凤赵忠秀王苒
关键词:出口退税倍差法减排政策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