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2012CB518100)
- 作品数:23 被引量:142H指数:6
- 相关作者:夏照帆赵三军王晓燕高润池施利民更多>>
- 相关机构:第二军医大学云南师范大学美国加州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更多>>
- 慢性缺氧大鼠心肌HSP47 mRNA的表达及其与PⅠCP和PⅢNP含量的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17年
- 目的探讨慢性缺氧大鼠心肌HSP47 mRNA表达与血清Ⅰ型前胶原C端原肽(PⅠCP)、Ⅲ型前胶原N端原肽(PⅢNP)含量及心肌纤维化的相关性。方法模拟缺氧环境,建立慢性缺氧大鼠模型。将40只SD大鼠随机分为5组,每组8只。对照组不给于缺氧处理(A组),各慢性缺氧组大鼠分别缺氧7 d(B组)、14 d(C组)、21 d(D组)、28 d(E组)。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检测心肌中热休克蛋白(HSP47)mRNA的表达量;运用酶联免疫吸附测定(ELISA)方法检测血清及心肌中PⅠCP、PⅢNP的浓度;采用HE和MASSON染色法对对照组和慢性缺氧组大鼠进行组织切片染色。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的HSP47 mRNA表达量增多(P<0.01),血清和心肌的PⅠCP、PⅢNP浓度升高(P<0.01);心肌HSP417 mRNA的表达与血清和心肌的PⅠCP、PⅢNP含量呈正相关(P<0.05);HE和MASSON染色显示慢性缺氧组心肌组织广泛纤维化。结论在慢性缺氧条件下HSP47 mRNA的表达量与PⅠCP、PⅢNP浓度正相关,提示HSP47作为心肌胶原分子伴侣在慢性缺氧所致心肌纤维化中起一定作用。
- 林梦娇田倪妮魏玲朱向情杨晓华田青曹帅阮光萍潘兴华
- 关键词:慢性缺氧心肌纤维化热休克蛋白47
- 红外热疗预防深二度烧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疗效被引量:2
- 2017年
- 目的观察红外热疗对于预防深二度烧伤创面铜绿假单胞菌感染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5年1月至2016年10月笔者单位烧伤科收治的43例以深二度创面为主的烧伤住院患者,随机将患者分配至磺胺嘧啶银联合创面红外热疗组(简称试验组)及磺胺嘧啶银组(简称对照组)。在治疗前和治疗后第3、7、14、21、28天,行创面分泌物评分、铜绿假单胞菌培养、创面愈合率、创面愈合时间及创面总体评价等指标,同时观察不良反应,最后对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1)两组患者在年龄、性别、烧伤总面积等方面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2)治疗第3、7、14天试验创面分泌物评分分别为(2.3±0.6、1.7±0.5、1.0±0.6),明显低于常规治疗组(2.8±0.4、2.1±0.7、1.7±0.7)(均P<0.05);治疗前及治疗第21、28天,两组患者创面分泌物评分相近。(3)两组绿脓杆菌检出率在治疗第7、14、21天试验组铜绿假单胞菌阳性率分别为(8/22、6/22、0/22),明显低于对照组(18/21、15/21、4/21)(均P<0.05)。(4)治疗后第7、14、21天,试验组创面愈合率分别为[(39.2±11.1)%、(71.3±22.0)%、(94.6±7.3)%],高于对照组[(22.9±13.1)%、(54.8±19.9)%、(87.6±9.8)%],各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患者创面愈合时间[(21.1±6.5)d]明显短于对照组[(26.2±6.5)d,P<0.05]。(5)治疗后第14和21天试验组治疗总体评价优于对照组(均P<0.05)。结论创面红外热疗通过减少深二度烧伤创面分泌物,从而有效控制铜绿假单胞菌定植感染,进而有助于创面愈合,达到一定缩短愈合时间的作用。
- 洪旭东郑仕清罗鹏飞伍国胜夏照帆
- 关键词:烧伤铜绿假单胞菌创面愈合
- Klotho基因转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移植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被引量:6
- 2017年
- 目的观察Klotho基因(抗衰老基因)修饰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移植对慢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纤维化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扩增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慢病毒介导Klotho转染至BMSC中,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BMSC中Klotho mRNA的表达。制备大鼠慢性心力衰竭模型,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BMSC组(EGFP-BMSC组)、EGFP-Klotho-BMSC组。细胞移植28天后多普勒超声检测心功能,荧光显微镜观察细胞存活及分布,HE染色观察心肌组织病理变化。Masson染色检测心肌胶原沉积含量和心肌纤维化程度。结果 Klotho转染BMSC后,BMSC中Klotho mRNA表达明显增多(P<0.05)。移植28天后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与EGFP-BMSC组及模型对照组比较,EGFP-Klotho-BMSC组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提高(P<0.05)。EGFP-BMSC组及EGFP-Klotho-BMSC组心肌纤维化程度较模型对照组减轻(P<0.05),EGFP-KlothoBMSC组较EGFP-BMSC组心肌纤维化改善更为明显(P<0.05)。结论 Klotho基因联合BMSC治疗可进一步抑制心肌纤维化,减少心肌间质胶原沉积,改善心功能。
- 王欢杨晓华李慧萍朱向情尹娜杨静潘兴华魏玲
- 关键词:心肌纤维化
- 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发病机制及其防治研究进展被引量:20
- 2018年
- 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是心肌的一种自我修复和炎症反应过程,病理学表现为心肌组织中肌成纤维细胞增殖和以胶原纤维为主的细胞外基质代谢异常及过度沉积,胶原容积分数和胶原浓度异常增加,各类胶原比例失调并排列紊乱。心肌纤维化的发病机制尚未完全明确,心肌纤维化发生过程中有许多细胞和分子参与,调控机制受许多因素的影响,各种因素相互作用,形成机制十分复杂。目前认为,心肌纤维化的发生与肾素-血管紧张素-醛固酮系统、炎症反应和氧化应激、多种细胞因子、气体信号分子、自噬、微小RNA等相关。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会造成心室重塑,导致心功能下降及代谢、传导障碍,诱发恶性心律失常、心力衰竭及心源性猝死,预防和逆转心肌纤维化是改善心肌梗死患者预后的关键。探讨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的发病机制,旨在为预防及治疗心肌梗死后心肌纤维化提供研究方向和治疗靶点。
- 杨小溪魏玲
- 关键词:心肌梗死心肌纤维化发病机制
- 内源性电场及其生物学意义被引量:3
- 2016年
- 早在18世纪,人们就在肌肉损伤处检测到电流的存在,但直到近些年这种内源性电场的生物学意义才得到阐释.研究表明,内源性电场广泛存在于体内各种组织,并在系统发育、组织再生等生物学过程中有重要的生物学意义.本文综述了内源性电场产生的机理及其在伤口愈合、组织再生、胚胎发育以及肿瘤生成过程中的作用,并对与内源性电场紧密相关的组织水平的离子流动进行综述,以期为内源性电场的研究提供参考.
- 董晓蒙高晶孙沁王晓燕施利民高润池赵敏赵三军
- 关键词:生物学意义
- Bland-Altman图评价高频超声和病理测量大鼠皮肤厚度的一致性研究被引量:2
- 2019年
- 目的探讨高频超声测量大鼠供皮区皮肤各层厚度的准确性。方法以购自海军军医大学动物实验中心的10只SD大鼠为对象,每只大鼠构建4个供皮区模型,共40个供皮区模型,分别应用高频超声和组织病理学方法,测量大鼠供皮区表皮厚度、真皮厚度、全层皮肤厚度以及断层皮片厚度,Bland-Altman散点图计算测量数据的95%一致性界限(95%LOA)。结果 Bland-Altman散点图显示两种方法测量表皮厚度、真皮厚度、全层皮肤厚度以及断层皮片厚度差值的95%LOA分别为(-15. 80~14. 30μm,P=0. 54)、(-9. 99~8. 59μm,P=0. 36)、(-32. 33~32. 03μm,P=0. 95)、(-33. 62~32. 87μm,P=0. 89)。两种方法测量表皮厚度差值和断层皮片厚度差值的点都分别在其95%LOA内,真皮厚度、全层皮肤厚度差值各仅有1个点落其95%LOA外。真皮厚度、全层皮肤厚度以及断层皮片厚度测量差值的95%LOA全部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表皮厚度测量差值的95%LOA有95%的点在临床可接受的范围内。结论高频超声测量大鼠供皮区皮肤各层厚度的数据与组织病理学测量数据具有较好的一致性。高频超声作为一种无创、快速、准确、客观的方法,可望在供皮区取皮深度评估中得到广泛应用。
- 周浩张永存王光毅唐洪泰夏照帆
- 关键词:皮肤移植高频超声一致性
- 富马酸二甲酯在人体自身免疫疾病中的临床应用进展被引量:3
- 2017年
- 1前言富马酸二甲酯(Dimethyl fumarate,DMF)是一类将富马酸酯化后再利用甲醇重结晶得到的酯化物,用途十分广泛。在食品领域,其被用作食品抑菌剂,用于食品的防腐和保鲜[1]。20世纪50年代DMF开始应用于临床银屑病的治疗,随着银屑病免疫致病机制逐渐被揭示,DMF的免疫调节作用也被进一步深入研究。
- 于庆王星童罗鹏飞夏照帆
- 关键词:富马酸二甲酯自身免疫疾病免疫相关性疾病免疫调节作用FUMARATE抑菌剂
- 外源性电场对组织修复过程中细胞行为的影响被引量:1
- 2014年
- 组织修复涉及一系列复杂的生理学、免疫学及细胞生物学过程。研究表明,受损组织周围存在着一定强度的内源性电场,类似生理强度的外源性电场能指导细胞定向迁移、控制细胞极化、调节细胞增殖和分化等一系列生物学行为。该文针对外源性电场在伤口愈合、骨组织愈合以及血管新生过程中的细胞生物学作用及其对修复过程中组织水平的影响进行综述,以期为外源性电场在今后临床中的应用提供参考。
- 刘永玲高润池赵三军赵敏王晓燕
- 关键词:细胞行为
- 脓毒症时中枢调节外周免疫反应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
- 2012年
- 脓毒症是一种由感染所诱发失控的、持久性全身炎症反应。近年来,随着对脓毒症研究的深入,发现临床脓毒症患者常伴有严重的免疫功能紊乱。然而,至今对脓毒症状态下机体免疫反应障碍的确切机制及其病理生理意义仍不明确,给脓毒症的临床救治带来诸多困难。
- 李俊聪张庆红姚咏明
- 关键词:脓毒症患者免疫反应全身炎症反应免疫功能紊乱临床救治生理意义
- 溴美喷酯对瘢痕成纤维细胞相关纤维化活动的影响被引量:1
- 2016年
- 目的探讨溴美喷酯对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与Ⅰ型胶原、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以及Smad3磷酸化的影响。方法分离提取人原代瘢痕成纤维细胞进行培养,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和不同浓度的溴美喷酯(0.5、1.0、2.0 mg/m L)干预组,应用CCK-8方法检测溴美喷酯对细胞增殖的影响,RT-PCR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Ⅰ型胶原、α-SMA的mRNA表达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各组细胞中Ⅰ型胶原、α-SMA、Smad3和磷酸化Smad3(pSmad3)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细胞增殖实验显示不同浓度的溴美喷酯干预组较对照组细胞增殖降低,其中2.0 mg/m L降低最明显。RT-PCR结果显示不同浓度的溴美喷酯干预组中Ⅰ型胶原、α-SMA的mRNA表达较对照组减少(P<0.05),在2.0 mg/m L时效果最显著。Western blot结果同样显示不同浓度干预组中Ⅰ型胶原、α-SMA的蛋白合成减少(P<0.05),而且干预组中pSmad3蛋白较对照组减少,但Smad3蛋白表达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溴美喷酯能够抑制瘢痕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并减少Ⅰ型胶原、α-SMA的表达,而且还能够减少Smad3的活化,但对Smad3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表明溴美喷酯或许能够通过抑制TGF-β1/Smad3信号通路中Smad3的磷酸化来降低瘢痕成纤维细胞的纤维化活动。
- 田松郑勇军罗鹏飞田闪纪世召孙荣距肖仕初刘钧军夏照帆
- 关键词:瘢痕成纤维细胞增殖胶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