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11Z207)

作品数:2 被引量:5H指数:1
相关作者:黄正东张莹丁寅更多>>
相关机构: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交通运输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3篇交通运输工程

主题

  • 2篇多模式
  • 2篇站点
  • 2篇公交
  • 1篇优化配置
  • 1篇运输系统
  • 1篇智能运输
  • 1篇智能运输系统
  • 1篇土地利用
  • 1篇汽车
  • 1篇汽车交通
  • 1篇线网
  • 1篇线网优化
  • 1篇快速交通
  • 1篇快速交通系统
  • 1篇基于GIS
  • 1篇交通网
  • 1篇交通网络
  • 1篇交通系
  • 1篇交通系统
  • 1篇公共交通

机构

  • 3篇武汉大学

作者

  • 3篇黄正东
  • 2篇丁寅
  • 1篇张莹

传媒

  • 1篇公路交通科技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2009中国...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2篇2009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多模式条件下基于站点的公交线网优化配置
随着社会经济高速发展,城市交通压力日益增大,构建高效、便捷的公共交通系统成为必然。由于地面常规公交在运量和速度方面的局限,我国许多特大城市开始建设轨道系统。这两种公交模式存在竞争和互补的关系,特别是在轨道系统逐步完善过程...
黄正东丁寅
关键词:常规公交站点线网优化
文献传递
基于GIS可达性模型的公交出行预测被引量:5
2009年
以基于距离衰减理论的可达性模型为基础,运用GIS栅格数据分析方法,探讨了公交出行预测的新方法。主要过程包括社会经济活动的空间分解、可达性模型参数确定及其度量。以武汉市作为实例进行了公交出行需求的分布预测研究,并基于实际调查对结果进行了验证。结果表明,基于GIS的可达性模型对公交出行发生预测具有宏观意义,但在微观层面存在一定的变化。可达性模型不能反映公交站点的换乘情况,而实地观测数据也不能将换乘量剥离,导致一些站点的预测精度偏低。更为重要的是,城市社会经济活动的密度分布也会带来公交出行规律的变化,需要针对不同的区域分别校核模型参数。
黄正东丁寅张莹
关键词:智能运输系统公交站点GIS
大城市多模式公共交通网络空间配置与优化技术
2012年
本课题的研究对象为由常规公共交通和快速公共交通构成的双层、多模式公共交通网络。快速公共交通包括地铁、轻轨、快速巴士等模式,它们在线路布局、站点配置、运送效率等方面具有相似的特征。常规公共交通为普通意义上的地面公共汽车交通,包括与快速交通系统衔接的接运公交。
关键词:公共交通网络多模式大城市常规公共交通公共汽车交通快速交通系统
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分析
在城市中心区,交通与土地利用的互动关系集中体现在交通设施带来的土地利用变化。本文以武汉市轨道交通1号线一期工程为例,通过比较轨道系统运行前后两个年份的土地利用数据,获得轨道交通站点周边土地利用变化的主要特征。主要从土地利...
黄正东周敏
关键词:轨道交通土地利用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