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LBH-Z09233)

作品数:10 被引量:46H指数:4
相关作者:孙宝芝郑陆松张羽杨柳杨龙滨更多>>
相关机构:哈尔滨工程大学中国舰船研究设计中心学研究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博士后科学基金黑龙江省博士后科研启动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核科学技术电气工程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核科学技术
  • 1篇化学工程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 1篇电气工程
  • 1篇理学

主题

  • 7篇蒸汽发生器
  • 6篇数值模拟
  • 6篇传热
  • 6篇值模拟
  • 5篇两相流
  • 4篇汽液两相流
  • 3篇热工水力
  • 2篇热工水力特性
  • 2篇耦合传热
  • 2篇管束
  • 2篇仿真
  • 2篇传热特性
  • 1篇迭代法
  • 1篇动力学
  • 1篇动态仿真
  • 1篇对流受热面
  • 1篇增压锅炉
  • 1篇实时仿真
  • 1篇受热
  • 1篇受热面

机构

  • 11篇哈尔滨工程大...
  • 2篇中国舰船研究...
  • 1篇中国航空动力...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11篇孙宝芝
  • 5篇郑陆松
  • 4篇杨柳
  • 3篇张羽
  • 2篇杨龙滨
  • 2篇杨元龙
  • 1篇李彦军
  • 1篇鲍杰
  • 1篇王林川
  • 1篇张国磊
  • 1篇宋福元
  • 1篇韩文静
  • 1篇李娜

传媒

  • 5篇原子能科学技...
  • 2篇化工学报
  • 2篇电力建设
  • 1篇工程热物理学...
  • 1篇第八届(20...

年份

  • 3篇2014
  • 3篇2013
  • 4篇2012
  • 1篇2011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增压强化烟气对流传热机理及其计算方法被引量:2
2011年
增压锅炉装置因其容积热负荷高、体积小、质量轻等优点广泛应用于大中型船舶主动力装置。利用分子动力学原理及流体分子微观理论与性质,分析了增压对烟气导热与热对流的影响机理,并利用Illes教授与前苏联的两种计算方法,分别计算了不同增压比下增压锅炉对流受热面烟气流速、密度以及传热系数等参数并进行了对比。经分析可知烟气压力的提高使分子碰撞频率增加、平均自由程减小、烟气密度增大,从而对流传热得到强化。同时计算结果表明烟气压力较低时两方法计算结果相差不大,但在压力接近0.3 MPa时,Illes教授推荐的热力计算方法所得传热系数可达到前苏联方法的1.3倍。
雷雨孙宝芝李彦军宋福元
关键词:增压锅炉强化传热对流受热面分子动力学
基于流热固耦合的核电蒸汽发生器传热管热应力数值模拟被引量:8
2014年
以大亚湾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为原型,基于相似模化原理建立了蒸汽发生器简化物理模型。采用两流体模型及热弹性力学基本关系式分别描述气液两相流沸腾相变过程和热应力变化规律。利用CFX对一、二回路侧流体流动传热及与传热管的耦合换热过程进行了数值模拟,并在ANSYS WORKBENCH中实现了流体温度场载荷向结构的传递,进而对传热管进行稳态热分析和热应力分析。计算结果表明:二回路出口质量含汽率为24.5%,冷却剂出口温度为296.2℃,均与大亚湾蒸汽发生器实际运行参数相符;传热管热应力与其壁面温差分布一致,且沿壁厚方向先减小后增大,并存在中性层,传热管最大热应力为54.5MPa。研究结果为蒸汽发生器的优化设计及安全运行提供了一定的理论支撑。
郑陆松孙宝芝杨元龙杨柳
关键词:蒸汽发生器气液两相流热应力
蒸汽发生器二次侧汽液两相流数值模拟被引量:16
2012年
以大亚湾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为原型,在相似原理的指导下,建立了蒸汽发生器"单元管"三维物理模型,采用Particle模型和热力学相变模型,并基于CFX软件实现了蒸汽发生器二回路侧两相流流动与沸腾换热特性数值模拟。计算结果表明:满负荷运行时,沿传热管高度升高,蒸汽发生器的传热系数及截面含汽率均呈上升趋势,其平均传热系数的数值模拟结果与Rohsenow经验关联式计算结果间的误差为8.4%,出口质量含汽率与大亚湾核电站实际运行参数相符。热相变模型在蒸汽发生器两相流数值模拟中的成功应用,可为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的准确分析提供参考。
杨元龙孙宝芝杨龙滨张羽
关键词:蒸汽发生器汽液两相流
不同运行工况下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稳态特性数值研究被引量:5
2013年
基于相似模化理论建立了蒸汽发生器一、二回路流体及传热管流-固耦合传热的单元管三维物理模型,对大亚湾核电厂蒸汽发生器不同工况下的热工水力稳态特性进行了数值模拟研究。采用热相变模型描述二回路汽液两相流动与换热、流-固耦合模型描述一回路冷却剂借助U型管与二回路流体换热。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满负荷运行时,传热管内壁温度变化趋势与一次侧流体基本一致,外壁温度与二次侧流体温度变化趋势相同;截面平均含汽率沿传热管高度的升高呈上升趋势,出口质量含汽率与大亚湾核电厂实际运行参数相符;随负荷降低一回路出口温度基本不变,二回路出口温度升高,质量含汽率及传热系数下降,平均传热系数与Rohsenow经验关联式的计算结果基本吻合。
杨元龙孙宝芝王林川杨龙滨
关键词:蒸汽发生器耦合传热稳态特性数值模拟
管束外垂直上升汽液两相流沸腾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被引量:3
2012年
以唐琦琳的管束外垂直上升汽液两相流沸腾传热试验台为原型,进行基于CFX的管束外垂直上升汽液两相流沸腾传热特性数值模拟,得出了不同入口温度、热流密度、质量流速下管束外狭窄通道的热工水力特性。沿管束高度流体温度的模拟结果与实验结果的最大相对偏差为3.5%,从而证明了数值计算的有效性和正确性。在此基础上,探讨了汽液两相流速度分布、沸腾压降与含汽率及其影响因素。
杨柳孙宝芝杨元龙郑陆松
关键词:汽液两相流
管束外垂直上升汽液两相流沸腾传热特性的数值模拟
以唐琦琳的管束外垂直上升汽液两相流沸腾传热试验台为原型,进行基于CFX的管束外垂直上升汽液两相流沸腾传热特性数值模拟,得出了不同入口温度、热流密度、质量流速下管束外狭窄通道的热工水力特性。沿管束高度流体温度的模拟结果与实...
杨柳孙宝芝杨元龙郑陆松
关键词:汽液两相流
文献传递
支撑板缝隙对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特性的影响被引量:1
2014年
采用CFD方法数值研究支撑板缝隙对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特性的影响,获得了一次侧流体温度,二次侧流体温度、传热系数、质量含汽率以及传热管温度等关键热工水力参数的局部分布规律,计算所得出口质量含汽率与大亚湾核电站实际运行参数相符;支撑板缝隙处传热管壁温高于流水孔处,支撑板处传热管外壁温度沿圆周方向变化呈周期性波动,无缝隙结构的波动幅度明显高于有缝隙结构。缝隙处质量含汽率高于流水孔处,而流体平均流速小于流水孔处,导致缝隙中液体不足,增加了支撑板缝隙处杂质浓缩和传热管应力腐蚀的可能。
孙宝芝杨柳杨元龙郑陆松韩文静
关键词:蒸汽发生器热工水力耦合传热
基于群体平衡原理的蒸汽发生器汽液两相流动与沸腾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14年
基于相似原理建立了耦合四叶梅花形支撑板的蒸汽发生器'单元管'三维物理模型。采用考虑汽泡聚合与破碎效应的MUSIG(multiple-size-group)模型描述二次侧汽泡尺度分布和水力特性,热相变模型计算二次侧汽液两相沸腾相变过程,对大亚湾蒸汽发生器汽液两相流动与沸腾过程进行数值研究。模拟结果表明,支撑板位置处汽、液相流速均急剧升高,产生射流,在离开支撑板孔口时迅速形成回流。两相邻支撑板间出现明显的汽泡由小到大的周期性变化过程,冷、热端沿程汽泡最大直径缓慢减小。二次侧平均传热系数与Rohsenow经验关联式的计算结果吻合较好。
杨元龙孙宝芝杨柳郑陆松
关键词:汽液两相流
蒸汽发生器一维均相流模型及其换热性能被引量:9
2012年
以大亚湾核电站蒸汽发生器为原型,在合理假设基础上,分别以一回路流体、二回路流体及U形管内、外壁为研究对象,建立了蒸汽发生器一维均相流模型。采用Jacobi迭代法编制了基于MATLAB的仿真程序,对蒸汽发生器不同工况下的稳态换热性能进行计算,得出各流程关键参数的变化规律,计算结果与大亚湾核电站实际运行数据相吻合。计算结果揭示了蒸汽发生器的内在传热规律,可为蒸汽发生器优化设计提供一定的理论依据。
张羽孙宝芝张国磊杨元龙
关键词:蒸汽发生器JACOBI迭代法换热性能
基于C++ Builder的核电站二回路热力系统建模与实时仿真被引量:4
2013年
以大亚湾核电站二回路主要热力设备为主要研究对象,基于模块化思想,自主开发了基于C++Builder6.0的动态仿真软件。选取典型工况进行调试,在100%、90%稳态工况下绝大多数主要热力参数误差小于5%,100%—70%降负荷运行时,二回路热力系统各主要节点流量、压力、温度等关键参数的变化趋势很好地反映了该系统的动态响应特性,表明该仿直系统静态精度较高,动态响应特性良好,可用于预测核电二回路热力系统动、静态特性。
郭亮孙宝芝宋志宇雷雨
关键词:二回路热力系统系统仿真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