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111-2-03)

作品数:12 被引量:117H指数:6
相关作者:解超杰刘志勇孙其信杨作民李根桥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农业大学北京农学院中国农业科学院作物科学研究所更多>>
发文基金:高等学校学科创新引智计划长江学者和创新团队发展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9篇基因
  • 8篇小麦
  • 6篇抗白粉病
  • 6篇抗白粉病基因
  • 6篇分子标记
  • 6篇白粉
  • 6篇白粉病
  • 4篇普通小麦
  • 3篇野生
  • 3篇野生二粒小麦
  • 3篇小麦品种
  • 3篇分子标记定位
  • 2篇普通小麦品种
  • 2篇抗病
  • 2篇抗病基因
  • 2篇SSR标记
  • 1篇淀粉
  • 1篇锈病
  • 1篇叶绿
  • 1篇叶绿体

机构

  • 11篇中国农业大学
  • 2篇北京农学院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2篇中国农业科学...
  • 1篇悉尼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遗...
  • 1篇国际水稻研究...
  • 1篇山西省农业科...

作者

  • 8篇杨作民
  • 8篇孙其信
  • 8篇刘志勇
  • 8篇解超杰
  • 5篇李根桥
  • 4篇尤明山
  • 3篇房体麟
  • 3篇张宏涛
  • 3篇张连松
  • 2篇韩俊
  • 2篇华金平
  • 2篇胡铁柱
  • 2篇李洪杰
  • 1篇刘子记
  • 1篇王彦霞
  • 1篇李朋波
  • 1篇徐芹
  • 1篇李自超
  • 1篇张曦
  • 1篇李闪

传媒

  • 9篇作物学报
  • 1篇棉花学报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2篇2011
  • 6篇2009
  • 3篇2008
12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小麦品种“唐麦4号”抗白粉病基因的分子标记与染色体定位被引量:13
2008年
唐麦4号是对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具有良好抗性的T1BL·1RS育成品种,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唐麦4号携带1个抗白粉病半显性单基因,暂命名为PmTm4。采用唐麦4号为抗病亲本的杂交组合(唐麦4号/Clement)F2代抗、感病分离群体和F3代家系,利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建立了与PmTm4连锁的分子标记连锁图Xcau12—Xgwm611—PmTm4—XEST92—Xbarc1073—Xbarc82—Xwmc276。根据小麦7BL连锁图的标记顺序和抗白粉病基因连锁标记在中国春缺体-四体、双端体和缺失系上的定位结果,将PmTm4基因定位于小麦7BL染色体臂末端。以上研究结果为唐麦4号抗白粉病基因在育种中的利用、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累加提供了便利。
胡铁柱李洪杰解超杰尤明山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
关键词: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
水稻β-淀粉酶基因密码子使用特性分析被引量:3
2009年
本研究分析了水稻10个β-淀粉酶基因(OsBmy1~OsBmy10)在cDNA和蛋白质上的同源性,分析了每个基因反映密码子使用特性的参数——GC含量、同义密码子第1~3位置中的GC含量、有效密码子数和相对同义密码子使用度。结果表明:水稻β-淀粉酶家族基因序列间的同源性差异较大,在cDNA和蛋白质序列上的基因同源性分别为39.2~79.6和25.9~74.0,其中,OsBmy3和OsBmy9间的同源性最高;OsBmy3、OsBmy4、OsBmy5、OsBmy7、OsBmy9和OsBmy10等为高GC含量基因,并表现出极强的密码子使用偏好。可见,水稻β-淀粉酶基因在进化过程中不仅氨基酸组成发生了分化,而且其在氨基酸密码子使用偏好上也发生了分化。
廖登群张洪亮李自超Bennett John
关键词:水稻Β-淀粉酶进化GC含量
雷蒙德氏棉叶绿体基因组Fosmid文库构建被引量:6
2011年
采用高盐、低pH值法提取雷蒙德氏棉叶绿体DNA;通过物理剪切法获得随机断裂的DNA片段;剪切片段末端、补平修饰后与pCC1FOS载体连接;用噬菌体包装蛋白包装重组DNA,侵染大肠杆菌EPI300,构建了雷蒙德氏棉叶绿体基因组文库。对于叶绿体DNA剪切,以1 mL注射器中等速度吸打18次为最佳参数。叶绿体基因组Fosmid文库滴度为1×104 cfu.mL-1,插入片段大小平均为38 kb,最终筛选出39个克隆用于后续研究,覆盖叶绿体基因组9.2倍。以叶绿体特异标记筛选出能够覆盖雷蒙德氏棉叶绿体全基因组的6个克隆:F66,F46,F28,F8,F55和F3,为基因组结构和功能基因分析提供了良好的基础。
李朋波薛龙飞王彦霞张曦李召虎华金平
关键词:叶绿体DNAFOSMID文库
野生二粒小麦导入普通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MlWE29分子标记定位被引量:8
2009年
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是严重影响小麦生产的重要病害之一,培育和应用抗病品种是有效控制和减少病害的最经济有效的方法。野生二粒小麦是硬粒小麦和普通小麦的四倍体野生祖先种,是小麦抗病性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本研究利用来自以色列的野生二粒小麦WE29与普通小麦杂交,再用普通小麦连续回交和自交,育成高抗白粉病小麦新品系3D258(系谱为燕大1817/WE29//5*87-1,BC4F6)。将3D258和高感小麦白粉病的普通小麦品种薛早配制杂交组合,对其F1、F2代分离群体和F3代家系进行白粉病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3D258携带抗白粉病显性单基因,暂命名为MlWE29。利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和分子标记分析,发现6个SSR标记(Xgwm335、Xgwm213、Xgwm639、Xwmc415、Xwmc289和Xwmc75)和5个EST-STS标记(BE494426、BE442763、CD452476、BE445282和BE407068)与抗白粉病基因MlWE29连锁。利用中国春缺体-四体系、双端体系和缺失系将抗白粉病基因MlWE29及其连锁标记物理定位于5BL染色体的0.59–0.79区域。这一普通小麦抗白粉病种质资源的创制及其连锁分子标记的建立为小麦抗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基因积聚和分子育种提供了新的物质基础。
张连松华为关海英李根桥张宏涛解超杰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
关键词:白粉病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
来自野生二粒小麦IW3和IW10的两个抗白粉病基因的鉴定及SSR标记定位被引量:4
2009年
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dicoccoides)是小麦抗病育种的重要资源库之一。来自以色列Mount Hermon的野生二粒小麦材料IW3和IW10对我国小麦白粉病菌生理小种E09表现高抗。对硬粒小麦Langdon与IW3和IW10两个杂交组合F2分离群体和F3家系的遗传分析表明,IW3和IW10对小麦白粉菌E09的抗性均受显性单基因控制,暂被命名为MlIW3和MlIW10。采用BSA法和SSR标记分析,筛选到与抗白粉病基因MlIW3和MlIW10连锁的5个SSR标记,这两个基因均位于Xbarc84和Xwmc326之间,顺序为Xbarc84–4.6cM–MlIW3–1.6cM–Xwmc326和Xbarc84–6.6cM–MlIW10–0.6cM–Xwmc326。根据SSR分子标记的遗传图谱和在中国春的缺体-四体、双端体和缺失系的定位结果,这两个抗白粉病基因被定位在3BL染色体的末端。根据MlIW3和MlIW10的来源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推断这两个基因可能是小麦抗白粉病基因Pm41或其等位基因或位于同一个基因簇中。
李根桥房体麟张宏涛解超杰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
关键词: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SSR标记
陆地棉两个同源基因GhBlind的克隆与表达分析被引量:3
2011年
Blind同源基因对植物株型调控起着重要作用。本研究用同源克隆策略,在陆地棉(GossypiumhirsutumL.)腋芽部位cDNA中克隆出2个Blind同源基因GhBlind1(GenBank登录号为HQ115643)和GhBlind2(登录号为HQ115644)。GhBlind1和GhBlind2均由3个外显子和2个内含子组成,分别编码359个和262个氨基酸残基。组织特异性表达分析表明,GhBlind1在腋芽部位和茎尖分生组织部位优势表达,在根、叶、茎尖、幼嫩纤维表达,而在茎部不表达;GhBlind2在腋芽部位以及根、茎、叶片、茎尖表达,而在幼嫩纤维不表达。通过重组PCR技术,构建表达载体pSuper-gus-b1和pSuper-gus-b2;应用根癌农杆菌EHA105介导转化棉花胚性愈伤组织进行瞬时表达分析。将棉花胚性愈伤组织共培养4d后,2个表达载体转化的胚性愈伤组织中均能检测到GUS活性,但pSuper-gus-b2表达活性强于pSuper-gus-b1。对Blind同源蛋白的保守结构域比对发现,GhBlind1和GhBlind2与Blind同源蛋白的一致性分别达94%和91%。以Blind同源蛋白作为外参,结合NCBI已公开的23个棉花MYB蛋白构建系统发生树,发现GhBlind1和GhBlind2与棉花大多数MYB蛋白遗传距离较远,和Blind同源蛋白组成一个较小的分支。
熊冠军徐芹华金平
关键词:棉花BLIND同源克隆
普通小麦品种Brock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定位被引量:16
2009年
为明确利用Brock转育成的小麦抗白粉病品系3B529(京411*7//农大015/Brock,F6)抗性的遗传基础,将高感白粉病小麦品系薛早和3B529杂交,获得F1代、F2分离群体和F2:3家系。抗病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3B529对E09小种的抗性受1对显性基因控制,暂被定名为MlBrock。利用BSA和分子标记分析,获得了与MlBrock连锁的3个SSR标记Xcfd81、Xcfd78、Xgwm159和2个SCAR标记SCAR203和SCAR112,根据SSR和SCAR标记在中国春缺体-四体、双端体和缺失系的定位结果,将MlBrock定位在小麦染色体臂5DS Bin0~0.63区间上。MlBrock与Xcfd81和SCAR203共分离,与SCAR112的遗传距离为0.5cM。这些分子标记的建立有利于今后Brock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基因聚合。综合抗白粉病基因MlBrock的染色体定位和抗谱分析结果,推测MlBrock很可能是Pm2基因。
李根桥房体麟朱婕高亮亮李闪解超杰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
关键词:小麦白粉病PM2
小麦条锈病抗源S2199抗病基因分子标记及其与Yr5的关系被引量:11
2008年
选用含有小麦条锈病抗源S2199的杂交组合(3338/14119//S2199)F4/2*陕354F2代519个单株和其F3家系对S2199抗条锈病基因进行遗传分析和分子标记定位。结果表明,来自条锈病抗源S2199的条锈病抗性为显性单基因控制,暂命名该基因为YrS2199。采用BSA法和SSR分子标记分析,筛选到与抗条锈病基因YrS2199连锁的SSR分子标记Xdp269和Xgwm120,连锁距离分别为0.7cM和11.0cM,并将其定位在2BL染色体末端上。这两个分子标记为S2199抗条锈病基因的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抗病基因聚合提供了便利。通过等位性检测和14个条锈菌生理小种分小种鉴定,初步明确了S2199含有的抗条锈病基因可能是Yr5或其等位基因。抗源S2199是一个具有优良农艺性状的材料,为小麦育种提供了一个新的Yr5或其等位基因供体。
房体麟程颖李根桥徐世昌解超杰尤明山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
关键词:小麦条锈病SSR标记
从野生二粒小麦导入普通小麦的抗白粉病基因MlWE18分子标记定位被引量:5
2009年
野生二粒小麦(Triticum turgidum var.dicoccoides)是小麦抗白粉病遗传改良的重要基因资源。利用野生二粒小麦WE18与普通小麦品种(系)连续多次杂交和自交,育成对白粉病菌生理小种E09高度抵抗的小麦新品系3D249(京双27//燕大1817/WE18/3/温麦4,F7)。利用高感白粉病品系薛早和3D249组配杂交组合,获得杂种F1代、F2分离群体和F3代家系,进行苗期白粉病抗性鉴定和遗传分析。结果表明,小麦品系3D249对E09小种的抗性受显性单基因控制,暂命名该基因为MlWE18。利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和分子标记分析,发现4个简单重复序列(SSR)标记(Xwmc525、Xwmc273、Xcfa2040和Xcfa2240)、1个EST-STS标记(Xmag1759)和1个EST-STS序列标记(XE13-2)与抗白粉病基因MlWE18连锁,在遗传连锁图谱上的顺序为Xwmc525–Xcfa2040–Xwmc273–XE13-2–Xmag1759–MlWE18–Xcfa2240。SSR标记的染色体缺失系物理定位结果表明,抗白粉病基因MlWE18位于小麦7A染色体长臂末端的Bin7AL16–0.85–1.00。与已知定位于该染色体区域的Pm基因遗传连锁图谱比较表明,MlWE18与抗白粉病基因Pm1、MlIW72、PmU、Mlm2033和Mlm80均位于7AL相同染色体区段。
韩俊张连松李根桥张宏涛解超杰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
关键词:野生二粒小麦抗白粉病基因分子标记
普通小麦品种“豫麦66”抗白粉病基因的鉴定与分子标记被引量:7
2008年
豫麦66是对小麦白粉病(Blumeria graminis f.sp.tritici)具有良好抗性的小黑麦后代品种。本试验通过抗病鉴定与遗传分析,明确了豫麦66携带1个抗白粉病显性单基因,暂命名为PmYm66。采用2个以豫麦66为抗病亲本的杂交组合(豫麦66/铭贤169和豫麦66/ND3509)F2代抗、感病分离群体和F3代家系,利用集群分离分析法(BSA)找到了与PmYm66连锁的分子标记XKsum193、EST48、EST83和EST84,抗病基因和分子标记的顺序为EST48—EST83(EST84)—Xksum193—PmYm66,并通过中国春缺体-四体、双端体和缺失系将PmYm66基因及其连锁的分子标记定位在2AL染色体臂末端。多小种鉴定结果表明PmYm66(豫麦66)与2AL染色体臂上已有的Pm4a(Khapli/8Cc)和Pm4b(Armada)基因存在致病反应型差异。
胡铁柱李洪杰刘子记解超杰周益林段霞瑜贾旭尤明山杨作民孙其信刘志勇
关键词:小麦豫麦66白粉病抗病基因分子标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