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0YJA860003)
- 作品数:4 被引量:25H指数:2
- 相关作者:陈岳芬李立更多>>
- 相关机构:汕头大学成都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政治法律更多>>
- 意识形态领导权的现实实践——以《人民日报》对“热比娅”“、世维会”的报道为例被引量:1
- 2011年
- 本文以葛兰西的"意识形态领导权"理论为基础,以批评性语篇分析为方法,以《人民日报》对"热比娅"和"世维会"的报道为分析对象,在解构文本结构的基础上,分析《人民日报》的报道倾向与价值取向,透视中国主流媒体报道社会安全事件的指导原则和操作方式,探索意识形态对现实实践的指导和控制方式。
- 陈岳芬李立
- 关键词:《人民日报》意识形态批评性语篇分析
- 微博用户对灾难信息的解码方式探微——以“7·21北京暴雨”为例被引量:2
- 2013年
- "7·21北京暴雨"致77人遇难,事件令各方愕然。本文以斯图尔特.霍尔的编码解码理论为指导,以戴维.莫利的访谈方式为参照,以个案研究及网络文本分析为方法,探究危机事件中微博用户解码灾难信息的方式。研究结果显示:权力话语对微博用户的解码方式具有主控作用,网络匿名性特征强化了抵抗式解码,霍尔的三种解码方式在新媒体中依然具有适应性;微博用户以个人化编码的的形式解码,清晰度低于人际访谈,离散式的产生是其必然结果;微博用户以编码的方式解码,融受众与传者于一身,传统"受众"的概念将不再适用于使用新媒体的网民。
- 陈岳芬
- 关键词:文本
- 话语的建构与意义的争夺——宜黄拆迁事件话语分析被引量:21
- 2012年
- 本文以福柯"将话语和语言置于社会实践和过程的中心位置"的观念为指导,采用费尔克拉夫"以文本为方向的话语分析"路径,分析宜黄拆迁事件中的三方话语——《南方都市报》的媒介话语、宜黄官方话语以及新浪微博直播"机场围堵战"和"女厕攻防战"的民间话语。本文认为,"话语描述"(discourse representation)和"预先假设"(presuppositions)是话语建构的主要方式且具意识形态效能,在事件发展过程中,不仅话语与话语互动,而且话语实践与社会实践互动,话语既反映社会现实,又建构社会现实。
- 陈岳芬李立
- 关键词:话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