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21176125)

作品数:9 被引量:22H指数:3
相关作者:贾丽华郭祥峰杨瑞马良徐丹更多>>
相关机构:齐齐哈尔大学广东石油化工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黑龙江省教育厅科学技术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理学轻工技术与工程化学工程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期刊文章
  • 2篇会议论文

领域

  • 7篇理学
  • 2篇化学工程
  • 2篇轻工技术与工...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一般工业技术

主题

  • 4篇荧光
  • 4篇光谱
  • 3篇亚胺
  • 3篇荧光光谱
  • 3篇酰亚胺
  • 2篇萘酰亚胺
  • 2篇吸收光谱
  • 2篇光谱研究
  • 2篇BIODIE...
  • 2篇TRANSE...
  • 1篇新型表面活性...
  • 1篇衍生物
  • 1篇氧化钛
  • 1篇圆二色
  • 1篇圆二色谱
  • 1篇增稠
  • 1篇增稠剂
  • 1篇制苯
  • 1篇色谱
  • 1篇生物量

机构

  • 9篇齐齐哈尔大学
  • 2篇广东石油化工...

作者

  • 9篇贾丽华
  • 8篇郭祥峰
  • 5篇杨瑞
  • 1篇阚伟
  • 1篇徐丹
  • 1篇马良
  • 1篇孟凡华
  • 1篇李逸娜
  • 1篇王金平
  • 1篇卢冰冰
  • 1篇李艳徽
  • 1篇刘子佳
  • 1篇孟欣
  • 1篇王震

传媒

  • 2篇Chines...
  • 1篇分子科学学报
  • 1篇化工时刊
  • 1篇食品工业科技
  • 1篇化学研究与应...
  • 1篇精细化工
  • 1篇齐齐哈尔大学...
  • 1篇日用化学工业...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4
  • 6篇2013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对Fe^3+和草酸具有荧光“关-开”功能的喹啉衍生物被引量:1
2020年
通过8-羟基喹啉-2-甲醛与水杨酰肼的缩合反应合成了一种喹啉席夫碱衍生物荧光分子探针(L)。采用FTIR、1HNMR、13CNMR、ESI-MS对探针L进行了表征。利用紫外吸收和荧光光谱研究了探针L的识别性能。在二甲基亚砜中,探针L与Fe3+能够形成物质的量比1∶1型配合物L-Fe,表观结合常数为4.6×10^4 L/mol。利用该配合物的形成导致的探针荧光猝灭,能够在常见金属离子中高选择性识别Fe^3+,检出限为6.8×10^-8 mol/L。进一步以L-Fe配合物为探针,实现了对草酸的高选择性荧光增强识别,检出限为1.3×10^-7mol/L。该方法可用于菠菜中草酸的检测。
高昕贾丽华杨瑞王金平赵振龙郭祥峰
关键词:荧光席夫碱喹啉FE3+草酸
Transesterification of soybean oil using Montmorillonite supported KF/MgO catalyst
<正>Introduction Biodiesel is an alternative energy source derived from the reaction of vegetable oils or lipid...
Li.YanhuiJia.LihuaGuo.Xiangfeng
关键词:TRANSESTERIFICATIONBIODIESELMONTMORILLONITE
文献传递
N-(羧苯基)-4-氯-1,8-萘酰亚胺的合成及光谱研究
2013年
合成了N-(羧苯基)-4-氯-1,8-萘酰亚胺及其衍生物,通过红外光谱、核磁氢谱、碳谱等表征了产物的结构。在乙腈、甲醇溶剂中测定了紫外-可见吸收光谱和荧光发射光谱。比较了化合物在溶剂中的光谱性质,发现其荧光强度随化合物取代基位置的不同而发生明显的改变。转动弛豫的荧光团因取代基的位置不同导致了荧光量子产率的变化。上述化合物的紫外光谱没有因取代基和溶剂的不同而明显改变,说明该化合物的吸收光谱特性比较稳定,不易受各种因素的影响。
孟欣郭祥峰孟凡华贾丽华
关键词:萘酰亚胺吸收光谱荧光光谱
A novel biodiesel production using calcined sodium silicate
<正>Introduction A traditional biodiesel is a mixture of fatty acidmethyl esters derived from the reaction of t...
Fan.FenglanJia.LihuaGuo.Xiangfeng
关键词:TRANSESTERIFICATION
文献传递
增稠剂改进浊度法测定面包酵母生物量的研究
2013年
以面包酵母为模式微生物,研究了大粒径微生物在浊度测量过程中的沉降现象。通过添加增稠剂水解型阴离子聚丙烯酰胺(HPAM),改善了面包酵母悬浮体系的稳定性,并在增稠体系中建立了浊度与酵母浓度的标准曲线。结果表明,增稠体系中HPAM浓度达到0.100g/L时,可以有效阻止酵母细胞的沉降,悬浮液的浊度与细胞浓度在0~4.9×106个/m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相关系数R2=0.9976,检出限为1.0×104个/mL。该方法的平均回收率为100.99%,具有良好的准确性,适用于液体环境中微生物生物量的定量检测。
王震郭祥峰贾丽华李逸娜
关键词:面包酵母增稠剂生物量浊度
光谱法研究联二萘酚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被引量:3
2014年
在pH=7.40的Tris-HCl缓冲溶液体系中,利用荧光光谱法、圆二色谱法以及UV-vis吸收光谱法研究了联二萘酚(BINOL)及其两种手性异构体与牛血清蛋白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BINOL对BSA荧光产生猝灭现象,猝灭方式为静态猝灭。随着温度的升高,BINOL与BSA的结合常数逐渐减小,结合过程是自发且放热的,主要作用力是氢键和范德华力。在相同条件下S-BINOL比R-BINOL更易与BSA结合,其外消旋体的结合能力居于两者之间。根据Forster能量转移理论可知BINOL与BSA的结合距离1.78 nm(S-BINOL-BSA)、1.79nm(Rac-BINOL-BSA)、1.91 nm(R-BINOL-BSA),均小于8 nm。通过对同步荧光光谱法和圆二色谱法发现,BINOL的存在明显改变了BSA的构象,α-螺旋的含量分别由49.45%降到36.34%(R-BINOL-BSA)、57.83%降到34.46%(Rac-BINOL-BSA)、50.16%降到37.81%(S-BINOL-BSA)。
刘子佳郭祥峰贾丽华杨瑞李艳徽
关键词:联二萘酚牛血清蛋白荧光光谱圆二色谱相互作用
Ag/SBA-15低温气相选择性催化氧化苯甲醇合成苯甲醛(英文)被引量:10
2014年
以SBA-15为载体,采用浸渍法制备了不同Ag含量的Ag/SBA-15,通过N2吸附-脱附、X射线衍射、扫描电子显微镜、高分辨透射电子显微镜、X射线光电子能谱和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将Ag/SBA-15用于苯甲醇气相选择性催化氧化合成苯甲醛,研究了反应条件对转化率和选择性的影响.结果表明,Ag/SBA-15具有均一的一维孔道结构、较厚的孔壁(3–5 nm)及较大的比表面积(411–541 m2/g),其规整纳米空间的限域作用使一定负载量的Ag以纳米尺寸均匀分散于介孔SBA-15孔道内,增加了活性组分的比表面积.亲核性氧物种从Ag到SBA-15表面的氧溢流,提高了低温下Ag/SBA-15对苯甲醇气相选择性氧化合成苯甲醛的催化性能.5.3%Ag/SBA-15中的Ag粒径为5–6 nm,且均匀分散于载体孔道中,反应温度为220°C时,苯甲醇转化率为87%,苯甲醛选择性为95%;240°C时,苯甲醇转化率和苯甲醛选择性分别高达94%和97%;并在240–300°C范围内,其催化活性和选择性保持不变,表现出了良好的温度耐受能力.催化剂经活化再生可以连续使用40 h,选择性基本保持不变.
马良贾丽华郭祥峰项礼军
关键词:SBA-15苯甲醇苯甲醛
Cu掺杂对介孔VO_x-TiO_2催化苯羟基化制苯酚的影响被引量:7
2013年
将Cu作为第二金属,制备了不同Cu掺杂量的和不同温度下焙烧的双金属改性的Cu/VOx-TiO2复合催化剂,并用于液相苯直接羟基化制苯酚反应中.固定钒的含量为4.3%,合成了一系列不同Cu掺杂量(w=0.29%~2.5%)的催化剂,并在不同的温度下(350~650°C)进行了焙烧.利用X射线衍射、N2吸附-脱附、扫描电镜、透射电镜、H2程序升温还原以及X射线光电子能谱对催化剂进行了表征.结果表明,加入Cu后催化剂仍保持有序的介孔结构,并且有效地促进了VOx物种在载体TiO2上的分散和VOx物种的还原,同时提高了催化剂的热稳定性,其中Cu以+2价的形态存在于催化剂中.另外,考察了催化剂用量,反应温度等对苯羟基化反应性能的影响.
徐丹贾丽华郭祥峰
关键词:介孔二氧化钛羟基化
N,N-二甲基乙二胺改性的碳纳米点的制备及光谱研究
2016年
本文以柠檬酸和尿素为碳源制备了碳纳米点(CD),进一步以N,N-二甲基乙二胺为表面修饰剂,制备了改性的碳纳米点(DA-CD),并通过红外光谱对DA-CD进行了结构表征。测定了CD和DA-CD的吸收和荧光光谱、荧光寿命,以及p H值对其光谱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中性溶液中,DA-CD在330 nm和420 nm有两个吸收峰;发射波长为470 nm,平均荧光寿命为10.20 ns。随着溶液p H值由酸性向碱性变化,DA-CD的两个吸收峰的强度的比值(A330/A420)呈现非线性增大;CD的吸收光谱变化趋势与之相似,但变化幅度更大。溶液p H值由1.6增加至7.0,DA-CD在470 nm处的荧光强度逐渐增强并趋于稳定;进一步增大溶液p H值,其荧光强度线性减弱。而对于CD,随p H值的增大,其最大发射波长从520 nm蓝移到470 nm。
杨瑞郭祥峰贾丽华
关键词:光谱
含萘酰亚胺和烷基疏水基的新型表面活性剂合成及性能
2023年
为获得高效多功能表面活性剂,设计并合成了一系列萘酰亚胺和长链烷基为疏水基的新型季铵盐阳离子表面活性剂(C_(n)NDA,n=10,12,14,16代表长链烷基链长),并利用红外光谱(FT-IR)、核磁氢谱(^(1)H NMR)、核磁碳谱(^(13)C NMR)和质谱(HRMS)对其结构进行了表征。研究了C_(n)NDA的表面活性、胶束性质、泡沫及抗菌性能。结果表明,C_(n)NDA具有优异的表面活性和泡沫性能。当疏水烷基链长碳数从10增加到16,其cmc值从1.01降至0.026 mmol/L;0.10 g/L的C14NDA水溶液的泡沫半衰期可达16 h。同时C_(n)NDA具有良好的抗菌活性,C_(16)NDA对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最低杀菌质量浓度分别为3.0和1.2μg/mL。另外,^(1)H NMR和荧光光谱研究表明,C_(n)NDA能够形成分子间氢键,且萘酰亚胺基团间形成了π-π堆积。C_(n)NDA的优异性能与上述分子间的相互作用密切相关。该类表面活性剂在杀菌和泡沫等领域具有潜在的应用前景。
邢环宇贾丽华赵振龙杨瑞郭祥峰
关键词:新型表面活性剂萘酰亚胺表面活性抗菌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