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五”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4BA721A14)
- 作品数:11 被引量:115H指数:8
- 相关作者:肖小河孙玉琦马永刚金城邢小燕更多>>
- 相关机构:解放军第302医院成都中医药大学军事医学科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中医药管理局中医药科学技术研究专项国家杰出青年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超临界CO_2提取大黄蒽醌工艺被引量:7
- 2009年
- 目的采用中心组合设计法优化超临界CO2技术提取大黄蒽醌的工艺。方法以提取温度、提取压力、夹带剂流速为自变量,大黄蒽醌提取率、纯度和提取总量为因变量,通过对自变量各水平的多元线性回归及二项式拟合,用效应面图和重叠等高线图选取较佳工艺,并进行验证分析。结果确定超临界CO2提取大黄蒽醌最优工艺为超临界提取温度39.7℃、提取压力42.9MPa、夹带剂流速3.14mL·min-1或提取温度50.3℃、提取压力42.9MPa、夹带剂流速2.15mL·min-1。结论中心组合设计法能够优选超临界CO2提取大黄蒽醌的工艺,方法简便,参数设置精度更高。
- 孙玉琦肖小河马永刚代春美
- 关键词:超临界CO2蒽醌
- 细胞色素P450酶诱导和抑制效应高通量筛选系统研究进展被引量:8
- 2007年
- 细胞色素P450酶(CYP450)活性的诱导或抑制,是引起临床药物代谢性相互作用的主要作用机制。目前确定候选药物出现此类相互作用可能性的主要方法是通过体外CYP450诱导和抑制潜能的快速筛选。现从CYP450诱导机制、目前发展的综合活性筛选系统和诱导筛选系统、抑制效应筛选系统以及硅上虚拟筛选系统等几个方面,对CYP450诱导和抑制效应高通量筛选系统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王青秀吴纯启廖明阳
- 关键词:细胞色素P450酶高通量筛选
- 浅谈中药不良反应的防治对策被引量:11
- 2006年
- 目的: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客观真实性,为“有毒”中药的合理制用策略提供建议。方法:在回顾性研究的基础上,分析中药不良反应的客观真实性,对“有毒”中药毒性研究方法和合理制用策略进行论述。结果:中药不良反应既是中药本身的原因,更是对中药认识的偏颇和中药制用不当的必然后果;建立和健全中药不良反应监测机制和不良反应研究方法体系与技术平台,制定合理的“有毒中药”制用规范,以确保临床用药安全有效。结论:正确认识中药的不良反应,加强对“有毒”中药的合理制用策略的研究。
- 孙玉琦肖小河曹俊岭马永刚
- 关键词:中药不良反应研究方法
- 小鼠对大黄泻下作用产生耐受性与肠道蒽醌变化关系的量-时-效关系研究被引量:10
- 2010年
- 目的:研究小鼠对大黄泻下作用产生耐受性与的给药剂量、时间与方法的关系,以及大黄泻下作用的耐受性与肠道结合型和游离型蒽醌比值变化的关系,为临床合理运用大黄提供依据。方法:以大黄致小鼠泻下作用的ED95为低剂量,2倍ED95为高剂量,将小鼠分为空白组、大黄低剂量组、大黄高剂量组、大黄低剂量隔日给药组、大黄高剂量隔日给药组,每日和隔日灌胃给药,均给药10次。分别观察粪便含水率、粪便粒数、停药后炭末排出时间的变化,并运用高效液相(HPLC)检测大黄高剂量组给药后第1、10日以及大黄高剂量隔日给药组第10次给药后粪便结合蒽醌和游离蒽醌色谱峰面积的相对比值。结果:相同剂量给药以大黄隔日给药发生泻下作用耐受最轻且易恢复;大黄高剂量隔日给药组第10次给药后粪便结合型和游离型蒽醌色谱峰面积相对比值低于每日高剂量组第10次给药后粪便结合型和游离型蒽醌相对比值。结论:小鼠对大黄泻下作用产生耐受性与给药剂量、给药时间和给药方法有关,给药方法对肠道蒽醌变化影响较大,大黄间断较大剂量给药可减少小鼠继发性泻下作用耐受。
- 李远王伽伯陈玮娜肖小河
- 关键词:合理用药
- 大黄不同炮制品指纹特征的识别研究被引量:4
- 2009年
- 目的建立大黄不同炮制品的HPLC指纹图谱,为大黄炮制品的质量评价和炮制机制研究提供依据。方法采用梯度洗脱HPLC法,建立大黄不同炮制品指纹图谱,运用中药指纹图谱相似度评价方法与样品聚类分析方法,对其指纹特征进行研究。结果该方法重复性良好,大黄不同炮制品指纹图谱共有峰特征明显,不同炮制品指纹特征存在差异,其化学成分发生了不同程度的变化。其中生大黄与酒大黄、醋大黄差异较小,与熟大黄、清宁片存在差异,与大黄炭差异明显。结论建立的大黄不同炮制品的指纹图谱可以识别大黄不同炮制品的归属特征,可有效控制内在质量,探讨炮制机制,并可进一步进行大黄的安全性评价和指导临床合理用药。
- 孙玉琦马永刚肖小河刘晓娟
- 关键词:指纹图谱HPLC法
- 大黄不良反应古今论被引量:13
- 2007年
- 总结古代本草对大黄毒性的论述以及现代大黄不良反应的研究进展,从而较为客观地理解大黄毒性的含义,从实验与临床实践研究中探讨大黄不良反应产生的原因,以期为大黄的研究与合理应用提供参考。
- 李果肖小河金城李祖伦
- 循证药学在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13
- 2006年
- 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是目前国内外十分关注的问题,但目前缺乏规范、系统的评价体系。作为循证医学在药学领域延伸的循证药学,对药物的疗效与安全性研究证据有一套严格的分级和评价体系。初步阐述了一条以循证药学原则为基础,药物安全和有效性评价为核心,合理用药与提高疗效为主要目标,观察法、实验法和数理法相结合,回顾性与前瞻性研究相结合,临床与科研相结合的新型规范的中药安全性和有效性评价方法体系,为临床中药合理应用及疗效评价提供依据。
- 邢小燕马永刚孙玉琦金城任汉阳肖小河
- 关键词:循证药学中药安全性
- 致泻效价检测用于大黄品质评价的方法研究被引量:12
- 2008年
- 目的:建立大黄致泻效价测定的模型和方法,为探索建立基于生物效价检测的大黄品质评价方法提供技术支持。方法:以大黄泻下活性的量效关系、数据变异程度以及实验的可操作性为考察指标,筛选并确定了大黄致泻效价测定模型的观测指标(10 h内排便量)、动物品系(ICR小鼠)、性别(雄性)、便秘模型造模剂用量(复方地芬诺酯50 mg.kg-1)等实验条件。根据确立的模型和方法结合化学含量测定评价了不同大黄样品的品质。结果:不同大黄样品的致泻效价总体趋势与总蒽醌(R2=0.653 7)、结合蒽醌(R2=0.553 6)的含量有关,但均未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大黄蒽醌的含量测定结合致泻效价的测定更能充分表征不同大黄样品的品质差异。结论:致泻效价检测方法可用于大黄的品质评价和质量控制。
- 李会芳王伽伯曲毅金城王强肖小河李祖伦
- 关键词:致泻生物效价
- SD大鼠经口给予大黄总蒽醌的基因表达差异和肾脏毒性靶点研究被引量:7
- 2008年
- 目的通过对肾脏基因的差异表达研究,对大鼠口服大黄总蒽醌肾脏毒性作用靶点提供科学推论。方法SD大鼠大黄总蒽醌4 500 mg.kg-1.d-1灌胃给药13周,选用大鼠全基因组芯片检测肾脏基因差异表达,使用荧光定量PCR手段对10条关键基因进行了差异表达确认。实验分为给药组和正常组(n=4),对基因芯片检测结果进行按生理通路聚类分析。结果研究发现有143条基因在给药组中发生上调,101条基因发生了下调。上调的基因中与糖脂代谢相关的有29条,免疫相关的有13条,肾脏解毒功能相关的有15条,与细胞周期调控、信号传导、内分泌调节相关的有24条,未知功能的有26条;下调的基因中与糖脂代谢相关的有12条,免疫相关的有11条,细胞周期调控、信号传导相关的有20条,肾功能相关的有25条,功能未知的为39条。结论大黄总蒽醌给药组基因芯片分析结果显示,caspase3和p53通路并不是造成细胞凋亡的主要原因。研究发现,p38 MAPK通路中,MAPK激酶6可能是某种程度上造成细胞损伤的原因。细胞周期调节相关通路研究表明,周期蛋白D1和周期素依赖性蛋白激酶1的下调可能是造成真核细胞周期调控受阻,进而产生增殖抑制作用的原因。
- 严明张陆勇孙丽新江振洲李萍张尊建肖小河叶祖光
- 关键词:大黄总蒽醌基因芯片肾毒性
- 基于泻下活性的大黄生物效价测定方法研究
- 目的建立和完善大黄生物效价测定的模型和方法。方法以大黄泻下活性的量效关系、数据变异程度以及实验的可操作性为考察指标,筛选并确定了观测指标和观测时间,考察了动物品系、性别、年龄,造模剂用量、给药时间等因素对大黄生物效价测定...
- 李会芳王伽伯曲毅金城王强肖小河李祖伦
- 关键词:泻下生物效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