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51063)
- 作品数:4 被引量:6H指数:2
- 相关作者:徐纪阳朱双一更多>>
- 相关机构:闽南师范大学厦门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福建省社会科学规划项目福建省教育厅社会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 台湾“戒严”期的鲁迅接受潜流
- 2013年
- 1949年,国民党迁台之后,国民党痛定思痛,将在大陆失败的主因归结于宣传战的失利。甚至蒋介石也承认宣传战是共产党的'特殊优点之一'①,视文化、文艺战线上的失败为'一掴一条痕'的教训。②有鉴于'宣传不能主动,反共的理论不够充实',故有'健全宣传机构'之需求③,文艺则成为其中的重要方面。在这一思想原则的指导下,出现了以意识形态工具管控文艺的执行政策。
- 徐纪阳
- 关键词:管控潜流文艺戒严
- 鲁迅台湾接受史论纲被引量:3
- 2013年
- 20世纪20年代初,鲁迅作为新文学作家被引介到台湾文坛,到三四十年代,台湾成为鲁迅在东亚传播过程中的重要一环,"左翼战士"的鲁迅形象逐渐生成。光复初期两岸文化汇流,两岸知识分子共同掀起台湾文化史上罕见的"鲁迅风潮"。此后,绵延贯穿整个"戒严"期的"反鲁论述",与同时期向海外发展出的自由人文主义者的鲁迅研究、向"地下"发展出的左翼知识青年阅读鲁迅的潜流一起组成"戒严"期台湾鲁迅接受的三色光谱。"解严"后,形态各异的鲁迅著作及中国大陆、香港等地的鲁迅研究成果相继在台湾公开出版;学术界也开始对鲁迅进行学理性的研究与讨论,台湾鲁迅研究在最近的二十年中得到了推进,出现了一些有价值的思考。
- 徐纪阳朱双一
- 关键词:接受史现实主义
- 钟理和:与文学者鲁迅相遇被引量:2
- 2014年
- 钟理和早年与受到鲁迅影响的左翼文化人交往颇多,他生命的最后十年又恰好处于台湾官方贬损、诋毁鲁迅的年代,但就其个人对鲁迅的接受而言,却与当时的左翼"鲁迅传统"、"右翼"反鲁论述的立场都不相同,显示出他与鲁迅文学心灵的深度共鸣,从而与作为文学家的鲁迅那孤独、寂寞的气质接榫。在台湾的鲁迅接受传统中,钟理和与文学者鲁迅的相遇具有独特的意义。
- 徐纪阳
- 关键词:钟理和文学家台湾文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