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J0005)

作品数:3 被引量:13H指数:2
相关作者:张建福谢华安蔡秋华朱永生吴方喜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省农业科学院福州国家水稻改良分中心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业部更多>>
发文基金:福建省杰出青年科学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农业科学

主题

  • 3篇稻瘟
  • 3篇稻瘟病
  • 3篇瘟病
  • 2篇基因
  • 1篇稻瘟病菌
  • 1篇等基因
  • 1篇等基因系
  • 1篇性基因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实时荧光定量...
  • 1篇水稻
  • 1篇水稻稻瘟病
  • 1篇近等基因
  • 1篇近等基因系
  • 1篇粳稻
  • 1篇抗病
  • 1篇抗病基因

机构

  • 3篇福建省农业科...
  • 2篇福州国家水稻...
  • 1篇福建师范大学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3篇谢华安
  • 3篇张建福
  • 2篇谢鸿光
  • 2篇吴方喜
  • 2篇朱永生
  • 2篇蔡秋华
  • 1篇魏毅东
  • 1篇薛伟民
  • 1篇廖长见
  • 1篇刘鹏
  • 1篇王颖姮
  • 1篇陈由强

传媒

  • 2篇福建农业学报
  • 1篇分子植物育种

年份

  • 2篇2012
  • 1篇2011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的归类分析及其功能研究进展被引量:10
2011年
稻瘟病是世界水稻各稻区的主要病害之一。目前比较经济实效的稻瘟病控制方法是培育抗性水稻品种,传统遗传育种在提高水稻病害抗性方面做出了重要贡献,然而却存在着局限性,如优质品种却感病,抗病品种产量低,育种周期长,稻瘟病菌生理小种变异快等,使得传统育种陷入了僵局。随着分子生物学研究的深入,通过转基因和分子标记辅助选择的方法,选育集高产、优质和多抗于一体的品种则可以弥补传统育种的不足;因此,在控制稻瘟病方面,更多的抗性基因的鉴定、分离和克隆就显得更加迫切和必要。本文一方面对已经克隆的1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在基因结构方面进行了归类分析,找出它们基因结构间的区别与联系,为新基因的发掘提供结构上的借鉴,另一方面对这些基因抗性获得的原因进行了归类分析,探寻抗感差异原因之间的联系。最后对基因的有效利用做了一简要阐述可为生产应用方面提供帮助。抗性基因的有效发掘和利用在选育抗稻瘟病水稻新品种方面具有重要的理论和实际意义。
刘鹏魏毅东陈由强张建福谢华安
关键词:水稻稻瘟病抗性基因
云引稻瘟病抗性基因型的初步分析及其近等基因系构建被引量:3
2012年
利用水稻品种稻瘟病抗性基因型鉴定菌株RB01~RB22,对云引苗期叶片进行离体接种,结果表明云引除对RB17和RB20感病外,对其他菌株均表现抗病,通过分析RB01~RB22对目前生产上广泛应用的24个稻瘟病抗性基因的抗性鉴定结果表明,这些基因的反应型均与云引不同,即可能含有除上述抗病基因之外的新的稻瘟病抗原。此外,通过连续回交、分子标记辅助选择和人工注射接菌相结合的方法,构建了以普感稻瘟病品种丽江新团黑谷(LTH)为遗传背景,含有抗稻瘟病菌株"四川-43"基因的近等基因系,为该抗病基因的遗传学研究和应用构建了良好的载体。
朱永生蔡秋华薛伟民谢鸿光吴方喜张建福谢华安
关键词:稻瘟病抗病基因近等基因系
粳稻云引受稻瘟病菌诱导表达基因的荧光定量分析
2012年
前期通过对广谱稻瘟病抗性品种粳稻云引接种稻瘟病菌后的基因表达谱分析,构建随时间变化的动态样本基因调控网络。在此基础上,选取该调控网络中10个比较重要的基因,采用Real-Time PCR的方法对其在接种稻瘟病菌后的时空表达进行相对定量分析,得到这些基因在稻瘟病菌诱导后在云引中的时空表达模式。10个基因均受到稻瘟病菌的诱导,但达到表达量峰值的时间各异,有8个基因在36h内表达量达到峰值,3个编码转录因子的基因表达量在24h内达到峰值;部分基因表达呈先上升,后抑制,另一些基因的表达则先抑制,后上升,再下降。该研究为进一步确定这些基因在云引抗病性调控中的作用奠定基础。
王颖姮朱永生蔡秋华廖长见谢鸿光吴方喜张建福谢华安
关键词:稻瘟病实时荧光定量PC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