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13YJC751020)

作品数:3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李国新更多>>
相关机构:西南林业大学云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文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篇文学

主题

  • 1篇许学夷
  • 1篇选诗
  • 1篇知音
  • 1篇声调
  • 1篇声律
  • 1篇声气
  • 1篇生情
  • 1篇诗论
  • 1篇诗声
  • 1篇披文
  • 1篇气说
  • 1篇物色
  • 1篇明代
  • 1篇格调
  • 1篇《物色》
  • 1篇触景生情

机构

  • 3篇西南林业大学
  • 2篇云南大学

作者

  • 4篇李国新

传媒

  • 1篇学术探索
  • 1篇淮北师范大学...
  • 1篇昭通学院学报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5
  • 2篇2014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4
排序方式:
触景生情与披文生情——《物色》与《知音》的理论比较被引量:1
2014年
《物色》与《知音》是《文心雕龙》杂论中的重要二篇。《物色》以触景生情为主要内容,《知音》属批评论、以披文生情为主要内容。《物色》到《知音》是触景生情与披文生情的过渡,这两个过程的变化是相反相向的。同时两个过程中创作主体与读者的角色要求、情感、展现与重现中的景物等方面也存在较大差异。
李国新
关键词:物色知音触景生情
高棅“声律纯完”与“以声选诗”论
2015年
"声律纯完"是高氏眼中唐诗的审美内核。"声律"指诗的声韵格律和诗的整体声响或音响;"纯完"是诗思之纯,也是语言之纯。"声律纯完"与"性情之正"是构成其"正声"的必要条件。可见,"声律纯完"是对形式声律的超越,既容纳有近体诗声律的要求、又容纳有古体诗自然声律的审美追求,是一种更为通脱的诗学标准。高氏"以声选诗"来源于杨士弘"审音律之正变"说,但他具体地把可歌作为重要标准来衡量诗歌的好坏,特别是他把情与声作为考量诗歌是否邪的重要因素,强化了诗声对于诗歌的意义。高氏的这两说对明代格调论诗学有重要影响。
李国新
关键词:格调
许学夷的“声气”说被引量:1
2017年
许学夷的"声气"之"声"多指诗之声调与音韵、"气"多指诗人的主体之气和诗所呈现的整体之气。他虽认为"气"本而"声"末,但又主张在诗歌作品中调和、融通两者,达到一种保合大和的中和之美。许氏关于诗歌声音的讨论是明代复古诗学中声调论的后续发展,推崇唐人声气,并继而第一次从声音的角度上具体提出"声体"概念,既从体制上、又从自然声律与人为声律上回应了明代声调论思想。
李国新
关键词:许学夷声气声调
明代的诗声理论
<正>诗声即诗歌的声音。由字、词联而成句并进一步结而成篇的汉语诗歌,有着其独特的音响或音响结构形式。伴随自先秦开始的古代诗歌的长期历史发展,自汉、魏、晋以来,中国古代学人们以巨大的热情,对中国诗歌的音响问题进行了持久而深...
李国新
文献传递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