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攻关计划(2002BA807B10)

作品数:5 被引量:158H指数:5
相关作者:刘敏陈田钟林生刘家明刘爱利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科技攻关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主题

  • 3篇旅游
  • 2篇草原旅游
  • 1篇度假
  • 1篇度假区
  • 1篇研究方法
  • 1篇文化
  • 1篇文化内涵
  • 1篇旅游度假
  • 1篇旅游度假区
  • 1篇旅游目的
  • 1篇旅游目的地
  • 1篇目的地
  • 1篇差异化

机构

  • 5篇中国科学院

作者

  • 4篇陈田
  • 4篇刘敏
  • 3篇钟林生
  • 1篇刘家明
  • 1篇刘爱利

传媒

  • 1篇干旱区资源与...
  • 1篇地理科学进展
  • 1篇人文地理
  • 1篇干旱区地理
  • 1篇资源开发与市...

年份

  • 1篇2008
  • 1篇2007
  • 2篇2006
  • 1篇2003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旅游度假区发展演化规律的初步探讨被引量:91
2003年
本文探讨了国内外各种类型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规律,指出旅游度假区是由单一疗养功能逐渐转变成集康体、休闲、娱乐、健身、观光多功能于一体的旅游目的地。海滨旅游度假区和环城游憩带是当今最主要的度假旅游产品,温泉旅游度假区在一些国家处于衰落,高尔夫、足球、滑雪等专项旅游度假区发展迅速;全年经营运转的四季型旅游度假区应成为现代旅游度假区开发的典范。首次提出一些古代园林具有度假区的性质,并从旅游度假区的视角对其进行了分析和解剖。文章最后总结了现代旅游度假区的发展走势以及开发建设应注意的问题和值得借鉴的经验。
刘家明
关键词:旅游度假区旅游目的地
草原旅游文化内涵的挖掘与提升——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被引量:39
2006年
通过对草原旅游文献探讨与个案研究发现产品开发低级,景点雷同性强,文化内涵不足是目前草原旅游开发中主要存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本文以我国最主要的草原目的地——内蒙古自治区为例,提出草原旅游开发文化内涵提升的纵向结构层次和地域文化凸显的空间差异化开发策略,以更全面挖掘和提升内蒙古草原旅游的文化内涵。
刘敏陈田钟林生
关键词:草原旅游文化内涵差异化
民族自治区域的民族民俗旅游开发研究--以吉林省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例被引量:7
2008年
在国内外研究进展综述的基础上,本文关注了民族自治区域的民族民俗旅游开发的特殊性。本文认为民族自治区域的民俗旅游开发具有旅游资源丰厚,多以一个或两个民族民俗旅游资源为主,地域空间相对较大,政府在民俗旅游发展中起到重要作用,旅游投入不足等特点。在对其特殊性研究的基础上,提出民族自治区域的开发模式。并以延边朝鲜族自治州为实证,对其开发层次、景区类型、地域特色等进行了研究。这对其他民族自治区域的民俗旅游开发有一定的启示和借鉴作用。
刘敏陈田高飞刘爱利
草原旅游资源深度开发研究——以内蒙古自治区为例被引量:10
2006年
旅游资源是构成旅游业发展的基础,草原旅游资源的合理利用与深度开发具有重要意义。着眼于内蒙古草原旅游现状,通过分析内蒙古草原旅游资源的特征和深度开发的必要性与可行性,提出开发理念、开发模式、区域合作和产品开发方面的设想,尤其基于资源的状况提出3种资源开发模式:依托市场模式、组合集聚模式和依托资源模式。
刘敏陈田钟林生
我国草原旅游研究进展被引量:22
2007年
本文通过对已有草原旅游文献的主要研究内容、研究地域、研究方法的分析,认为现有的草原旅游研究内容多集中于开发研究,地域集中,定性方法居多,尚处于起步阶段。今后草原旅游研究应进一步拓展和深化,加强总结,方法多样化,并关注几个重要问题:①草原旅游差异化的开发与科学文化内涵的提升;②草原旅游中相关利益群体的研究;③草原旅游市场与游客行为的研究;④草原旅游与环境保护的协调开发与可持续发展。
刘敏陈田钟林生
关键词:草原旅游研究方法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