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208091)

作品数:8 被引量:24H指数:3
相关作者:李俊凯王勇程玲杜铁钢方祖凯更多>>
相关机构:长江大学石首市农业局武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科学技术研究重点项目湖北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8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农业科学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3篇活性
  • 2篇衍生物
  • 2篇生物活性
  • 2篇苄嘧磺隆
  • 2篇嘧磺隆
  • 2篇江汉平原
  • 2篇二苯醚
  • 2篇氨基
  • 2篇氨基酸衍生物
  • 2篇苯基
  • 2篇传导性
  • 1篇抑菌
  • 1篇抑菌活性
  • 1篇优质稻
  • 1篇优质粳稻
  • 1篇油菜
  • 1篇有机农业
  • 1篇植物病原
  • 1篇植物病原菌
  • 1篇植株

机构

  • 8篇长江大学
  • 1篇武汉大学
  • 1篇石首市农业局

作者

  • 8篇李俊凯
  • 6篇王勇
  • 3篇方祖凯
  • 3篇杜铁钢
  • 3篇程玲
  • 2篇兰腾芳
  • 1篇张莉萍
  • 1篇鄢圣芝
  • 1篇马启林
  • 1篇肖静静
  • 1篇易湘涛

传媒

  • 4篇安徽农业科学
  • 2篇长江大学学报...
  • 1篇安徽农学通报
  • 1篇中国农业科学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1
  • 1篇2010
  • 3篇2009
  • 2篇2008
8 条 记 录,以下是 1-8
排序方式:
不同控制条件下土壤中苄嘧磺隆的残留动态初探被引量:9
2008年
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苄嘧磺隆在不同控制条件下土壤中的残留动态,结果表明:pH分别为5、7、9的土壤中,苄嘧磺隆的半衰期分别为13.0、17.9、59.7d;温度为15、25、35℃条件下,苄嘧磺隆的降解半衰期分别30.4、27.7、16.6d;在有机质含量为15、20、35g/kg的土壤中,苄嘧磺隆的降解半衰期分别为58.7、32.7、29.2d。土壤含水量从10%增加到40%和60%时土壤中的苄嘧磺隆降解的半衰期则从27.3d减少到17.9d和15.0d。
程玲李俊凯王勇
关键词:苄嘧磺隆土壤
日本优质粳稻生态适应性研究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充分利用日本优质稻的性状,提高江汉平原优质稻的性状水平。[方法]通过对引自日本的11个优质粳稻品种进行小区栽培试验,初步研究了各品种的生态适应性。[结果]在2007年的试验中,1号和3号的生育期最短,为99 d;9号的生育期最长,为113 d;对照的生育期为122 d。在2008年的试验中,4号的生育期最短,为96 d;9号的生育期最长,为117 d;对照的生育期为149 d;6号的产量最高,为8 000.0 kg/hm^2,其实粒数为233粒/穗,千粒重为24.5 g;11号的产量最低,为4 833.3 kg/hm2,其实粒数为95粒/穗,千粒重为22.8 g;其他品种的产量在5 500.0~6 966.7 kg/hm^2,结实率在83.7%~96.9%;对照的产量仅为5 002.5 kg/hm^2。[结论]6号是引进品种中性状表现最好、最稳定的品种,其余品种可以作为遴选的后备种。
鄢圣芝李俊凯马启林汪先勇肖静静
关键词:优质稻生态适应性江汉平原
江汉平原涝渍地土壤中苄嘧磺隆的残留动态初探被引量:1
2009年
[目的]研究江汉平原涝渍地土壤中苄嘧磺隆的残留动态,为苄嘧磺隆的合理施用以及减小对环境的污染提供理论指导,也为正确评价环境中苄嘧磺隆的监测、迁移以及土壤的修复提供科学的依据。[方法]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了苄嘧磺隆在江汉平原涝渍地土壤中的残留。[结果]自然条件下苄嘧磺隆在涝渍地6个土系中的降解呈现一定的规律。在无涝渍灾害的江汉系和涝渍灾害最严重的万全系,苄嘧磺隆的半衰期比其他土系长,其他土系之间没有明显的变化。在江汉系、高场系、四湖系、横沟乡系、观音土当系、万全系6个土系中,苄嘧磺隆降解半衰期分别为37.0、16.5、14.9、17.8、19.74、2.0 d。[结论]土壤中有机质的增加、含水量的增大、温度的增加及酸性土壤都有利于苄嘧磺隆的降解,土壤本身的理化性质是其主要原因。
程玲李俊凯王勇
关键词:江汉平原苄嘧磺隆
α-苯氧苯基-甘氨酸的合成及生物活性研究
2012年
[目的]以二苯醚为母体衍生出氨基酸基团,改善二苯醚类化合物的传导性。[方法]从苯氧基苯甲醛出发,合成了不同取代的α-苯氧苯基-甘氨酸,并以水稻、黄瓜种子为试材,利用小杯法测定了目标化合物在光照和黑暗条件下对单、双子叶植物种子室内根、芽生长的影响;以3~4叶期玉米为材料,利用再生苗法检测了目标化合物在玉米苗中的传导性。[结果]供试化合物对水稻、黄瓜的根、芽生长基本表现出抑制作用。此外,在黑暗条件下,化合物I对水稻的根、芽在低浓度下表现出促进生长的作用,高浓度下表现出抑制生长的作用;在光照条件下,化合物I、II对黄瓜的根在低浓度下表现出促进生长的作用,在高浓度下表现出抑制生长的作用。2 000 mg/L目标化合物药液处理玉米苗后,对再生苗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结论]二苯醚衍生氨基酸基团后,其生物活性和光活化活性得到了保留,具有潜在的除草剂或者生长调节剂的功能,并能改善二苯醚类化合物本身在植物韧皮部向下传导的能力。
杜铁钢方祖凯李俊凯王勇兰腾芳
关键词:二苯醚氨基酸衍生物生物活性传导性
N-苯氧苯基取代的α-氨基酸衍生物的合成及生物活性
2011年
【目的】合成N-苯氧苯基取代的α-氨基酸衍生物,并测定化合物的生物活性及其在植物体内的传导性。【方法】通过氨基二苯醚类化合物分别与乙醛酸乙酯和丙酮酸乙酯缩合,形成2个希夫碱化合物(Ia-Ib),并经NaBH4还原,合成了5个N-苯氧苯基取代的α-氨基酸衍生物,以二苯醚类除草剂三氟羧草醚为对照药剂,测定化合物对水稻幼苗根、芽的室内生物活性;以空心莲子草为试验材料,以苯氧苯基甘氨酸乙酯(IIa)为试验药剂,喷雾处理空心莲子草后采用HPLC法测定该化合物在植株根中的含量来判断其传导性。【结果】化合物Ⅰa和Ⅱa对水稻幼苗的根、芽的生长均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化合物Ⅱb在低浓度下对水稻芽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化合物Ⅱc和Ⅱd在低浓度下对水稻幼苗的根具有促进生长的作用;供试化合物在光照条件下的生物活性均比在黑暗条件下高;利用化合物Ⅱa 300 mg.L-1的药液喷雾处理空心莲子草地上部分12 h后,在其根部检测到目标化合物(IIa)含量为8.67 mg.kg-1 FW。【结论】二苯醚类化合物衍生出氨基酸基团后,所得衍生物既保留了二苯醚类除草剂的需光性除草活性特点,又增加了经由植物韧皮部向根部的传导性。
方祖凯王勇李俊凯杜铁钢兰腾芳
关键词:二苯醚氨基酸衍生物生物活性传导性
浅析油菜“一菜两用”有机农业模式试验效益被引量:4
2009年
将油菜的"一菜两用"摘苔模式与保优高产栽培不摘苔模式进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一菜两用"油菜种植模式增收391元/667m2,并且"一菜两用"栽培模式按照有机农业栽培技术,通过选择双低品种、合理安排茬口、及时采摘菜苔、施用有机肥料、利用物理方法防治病虫草等有害生物等关键措施,还能生产市场价值高的有机菜苔,具有较高的经济效益、社会效益和生态效益。
易湘涛李俊凯高登东李新桃肖致远
普洱茶醇提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的研究被引量:3
2010年
[目的]研究普洱茶醇提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抑菌活性,为普洱茶在农业病害防治方面的应用提供参考。[方法]利用菌丝生长速率抑制法研究普洱茶醇提物对几种植物病原菌的抑制作用。[结果]普洱茶醇提物对水稻纹枯病菌、西瓜枯萎病菌、棉花枯萎病菌和棉花黄萎病菌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其中,对水稻纹枯病菌抑制作用最好,其EC50为1435.5mg/L;对棉花枯萎病菌的抑制作用最小,其EC为3013.0mg/L。[结论]普洱茶醇取物在植物病害防治和新型杀菌剂开发方面具有潜在功能。
王勇李俊凯张莉萍杜铁钢方祖凯
关键词:普洱茶醇提物抑菌活性
气相色谱法测定大豆植株中三唑醇残留量研究被引量:6
2008年
以大豆植株为材料,建立了气相色谱法分析植物组织中三唑醇残留量的方法。结果表明,采用甲醇浸提,弗罗里硅土、活性炭小柱净化;外标法定量,检测器为NPD,载气为氮气,程序升温,HP1701小口径毛细管色谱柱,分流比为2。在此色谱条件下,样品在1~50μg/mL范围内,峰面积与浓度呈明显的线型关系(r=0.9999),回收率范围在83.43%~103.66%之间,变异系数低于4%,具有较好的准确度和精密度。
李俊凯王勇程玲
关键词:三唑醇气相色谱法大豆植株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