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2007011077)
- 作品数:14 被引量:82H指数:7
- 相关作者:王转花李玉英崔晓东张昕田欣更多>>
- 相关机构:山西大学太原市红十字血液中心更多>>
- 发文基金:山西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生物学农业科学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苦荞过敏原TBa和TBb基因的共表达及其包涵体复性的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研究目的】利用大肠杆菌共表达苦荞过敏蛋白的两个亚基,并对表达产物进行包涵体复性研究和免疫学活性分析;【方法】用已构建的表达质粒pET-28a-TBa和pET-32m-TBb,共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感受态,利用双抗生素筛选法,获得稳定遗传的双质粒转化子,经IPTG诱导,两个基因在同一宿主菌中共表达,在共表达产物复性过程中,两个亚基互为分子伴侣,相互促进了蛋白质的重新正确折叠;【结果】表达蛋白以包涵体的形式存在,ELISA检测表明:复性后的蛋白免疫学活性得到了提高;【结论】由此获得了有活性的蛋白质,并且建立了不相容双质粒共表达外源基因和包涵体复性的方法。
- 贺东亮张政任晓霞崔晓东李玉英王转花
- 关键词:共表达包涵体复性
- 苦荞过敏原TBa的表位突变及免疫活性鉴定被引量:2
- 2010年
- 前期研究曾分离获得一种纯度均一的天然苦荞过敏蛋白(tartary buckw heatallergena,TBa),免疫检测发现其为苦荞中的主要过敏原。本实验采用定点突变的方法对得分较高的表位E1的基因进行分子改造,构建5个突变体L39R、L42R、L47R、V52R、L54R。在大肠杆菌BL21中分别进行表达,经Ni2+-NTA亲和纯化后得到纯度较高的重组突变体蛋白。ELISA和点杂交检测发现,与突变前的E1相比,突变体L42R、L47R、L54R的免疫活性明显降低,这表明Leu42、Leu47、Leu54在TBa的过敏性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 任晓霞张昕崔晓东李玉英王转花
- 关键词:苦荞定点突变免疫活性
- 过敏蛋白TBb的免疫活性鉴定及其表位预测被引量:8
- 2009年
- 目的对重组的苦荞过敏蛋白TBb进行免疫学活性鉴定,并预测其B细胞表位。方法根据已获得的苦荞过敏蛋白N端结构域TBb的基因序列,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ET-32m-TBb,然后转入E.coliBL21(DE3)中表达,表达产物用Ni2+-NTA琼脂糖柱亲和纯化,并用ELISA分析其免疫学活性,综合分析TBb的二级结构、亲水性、可及性、可塑性、抗原性指数,并预测其B细胞表位的分布。结果获得了纯度95%以上的重组过敏蛋白TBb,获得的重组蛋白能与荞麦过敏病人血清中的IgE抗体特异性结合,具有较高的免疫学活性,在TBb蛋白的320个氨基酸残基中,预测到的B细胞表位位于6-17,31-45,50-57,88-94,103-134,138-146,156-163,178-185,192-220,240-260,267-299区段。结论TBb蛋白的活性分析及B细胞表位的预测为进一步研究该蛋白的分子特征及应用奠定了基础。
- 贺东亮崔晓东赵小珍张昕李玉英王转花
- 关键词:苦荞免疫学活性表位预测
- 苦荞麦贮藏蛋白与VB_1的相互作用
- 2008年
- 通过盐析、阴离子交换层析和凝胶过滤等方法,获得一种苦荞麦种子贮藏蛋白。经非变性SDS-PAGE分析,纯化后的蛋白质纯度达到了95%以上,分子量约58kD。进一步采用荧光光谱技术,研究VB1与纯化的苦荞麦蛋白间的相互作用。结果表明,VB1与该蛋白质结合形成复合物后,内源荧光发生改变,其猝灭机制属于形成化合物所引起的静态猝灭。VB1与苦荞蛋白作用的结合常数为3.9×104L/mol,结合位点数为1。分子间的结合力主要为静电作用力。
- 张昕崔晓东王转花
- 关键词:苦荞荧光光谱
- 苦荞过敏原TBa表位区段的表达及免疫活性分析被引量:4
- 2010年
- 目的:确定苦荞过敏原(TBa)的主要表位区段。方法:以TBac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构建TBa的4个表位区段(E12、E3、E6、E36)的重组原核表达载体,转入大肠杆菌BL21(DE3)中诱导表达。经Ni2+-NTA亲和纯化后,SDS-PAGE分析。采用间接和竞争ELISA以及点杂交技术进行免疫活性测定。结果:获得了纯度较高的TBa重组表位蛋白(E12、E3、E6、E36),与先前获得表位E1、E2的免疫活性比较表明,重组表位蛋白与荞麦过敏症患者血清均有IgE结合活性,其中E1的活性最强。结论:E1可能是苦荞过敏蛋白TBa中最重要的抗原结合区域之一。
- 任晓霞张昕蔡桂红李玉英王转花
- 关键词:原核表达ELISA免疫活性
- TBa过敏原表位区段的表达及免疫活性分析
- 目的确定苦荞过敏原TBa(tartary buckwheat allergen)的主要表位区段,为进一步研究荞麦过敏原结构和功能及低致敏性荞麦品种提供依据。方法以TBacDNA为模板,设计引物,构建TBa的四个表位区段的...
- 任晓霞张政蔡桂红李玉英王转花
- 关键词:表位免疫活性
- 文献传递
- 重组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对人肝癌细胞的凋亡及半胱氨酸天冬酶活性的影响被引量:10
- 2009年
- 先前的研究表明,基因重组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rBTI)具有诱导不同肿瘤细胞凋亡的作用.为了揭示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的可能机理,从基因水平上探讨与凋亡有关的分子事件,本研究用不同浓度的rBTI体外作用于人肝癌细胞HepG2后,采用MTT比色法检测抑制剂对HepG2细胞的抑制率,用DNA凝胶电泳和细胞核的形态学观察检测HepG2细胞的凋亡.结果表明,rBTI在体外能够明显抑制HepG2细胞的增长,并诱导细胞凋亡.另外,细胞凋亡与Bcl-2/Bax mRNA水平有关.通过RT-PCR检测发现,细胞经过rBTI处理后,抗凋亡基因Bcl-2 mRNA水平下调,促凋亡基因Bax mRNA有所上调,而对照GAPDH无变化.对HepG2细胞中Fas/Fas配体及半胱氨酸天冬酶(caspase)的研究证明,细胞经过rBTI处理后,对死亡受体Fas mRNA没有影响;rBTI可明显激活caspase-3和caspase-9酶活性,对caspase-8活性几乎无影响.上述结果表明,rBTI对HepG2细胞具有明显的诱导凋亡作用,其诱导细胞凋亡的机制与caspase-3依赖性凋亡调节信号通路有关,未涉及Fas/Fas配体途径.
- 李芳李玉英白崇智田欣张政王转花
- 关键词:细胞凋亡人肝癌细胞
- 苦荞黄酮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 目的研究苦荞黄酮类提取物在体外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9706的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醇提法提取得到苦荞总黄酮,高压液相检测黄酮含量。用MTT法观察不同时间和浓度的苦荞黄酮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9706增殖抑制作用。用...
- 闫斐艳李玉英崔晓东王转花
- 关键词:黄酮苦荞细胞凋亡
- 文献传递
- 苦荞黄酮提取物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研究
- 目的研究苦荞黄酮类提取物在体外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9706的增殖抑制和凋亡的影响。方法采用醇提法提取得到苦荞总黄酮,高压液相检测黄酮含量。用MTT法观察不同时间和浓度的苦荞黄酮对人食管癌细胞株EC9706增殖抑制作用。用...
- 闫斐艳李玉英崔晓东王转花
- 关键词:黄酮苦荞细胞凋亡
- 文献传递
- 重组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诱导肝癌细胞H_(22)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被引量:7
- 2009年
- 为了研究重组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rBTI)诱导癌细胞凋亡的作用及其机制,采用细胞培养技术,以肝癌细胞系H22为靶细胞,以不同浓度的rBTI体外处理细胞不同时间后,采用MTT检测、DNA电泳分析、细胞核形态学观察、细胞色素c检测、caspases活性检测等方法测定rBTI在体外诱导肝癌细胞H22凋亡的作用。结果显示rBTI能够在体外特异性地抑制H22细胞的生长,诱导H22细胞凋亡,随着rBTI浓度及作用时间的增加,呈现剂量和时间依赖性效应。经rBTI处理的细胞可导致细胞色素c从线粒体释放到细胞质中,并能增强caspase-3、caspase-8、caspase-9的活性。结果表明,rBTI能特异性地诱导H22细胞凋亡,其机制与caspase-3依赖性凋亡调节信号通路有关。
- 白崇智李玉英李芳张政王转花
- 关键词:荞麦胰蛋白酶抑制剂肝癌凋亡CASPASE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