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81200907) 作品数:10 被引量:40 H指数:4 相关作者: 尉辉杰 王东 张建宁 金卫篷 周源 更多>> 相关机构: 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 天津医科大学 天津市环湖医院 更多>> 发文基金: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 天津市应用基础与前沿技术研究计划 天津市卫生局科技基金 更多>> 相关领域: 医药卫生 更多>>
阿托伐他汀促进脑外伤小鼠血管再生改善其神经功能 被引量:1 2016年 本研究旨在观察阿托伐他汀治疗脑外伤小鼠神经功能变化和血管再生,探讨阿托伐他汀在脑外伤中的作用。一、材料与方法1.材料:雄性C57/BL6小鼠90只,体重20~25g,由北京华晨生物公司提供。 李宏 金卫篷 王彬 周源 王东 尉辉杰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神经功能 血管再生 脑外伤 阿托伐他汀调控EPCs延缓颅内动脉瘤进展的相关机制 被引量:1 2019年 颅内动脉瘤(CAs)是危害人类健康的常见、多发病,其发生与发展的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以往研究认为他汀类药物可以通过抑制炎症反应而延缓CAs的发展。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CAs患者的EPCs数量降低和功能减退;上调EPCs可降低CAs的发生率并延缓其发展。而且,阿托伐他汀已被证实可以提高EPCs的数量和功能。EPCs及其介导的血管新生是阿托伐他汀延缓CAs发展的新机制和重要作用靶点。大量的研究阐明了阿托伐他汀调控EPCs延缓CAs发展的具体机制,这些研究成果有助于完善CAs的病理生理学机制。本综述基于上述假说和研究结果,并回顾国内外学者提出的相关调控方法,以期为CAs的预防与治疗提供理论参考。 尉辉杰 王东 田野 田野 田野 俞凯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内皮祖细胞 颅内动脉瘤 循环内皮祖细胞在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不良事件中的影响 被引量:7 2016年 目的探讨循环内皮祖细胞(EPCs)在预测老年人缺血性脑血管病预后及死亡率中的价值。方法选择2010年至2012年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保健医疗部门诊统一查体且有缺血性脑血管病史100例作为研究对象,收集患者年龄、性别、血压、血糖、血脂、既往史、治疗药物等一般资料,对其外周血进行流式细胞分析,以CD34^+/CD133^+的阳性细胞作为EPCs标记,检测EPCs数量。根据EPCs数目水平分成低、高两组,随访18个月,观察研究对象心脑血管疾病等相关事件的发生。结果两组人群间年龄、性别、血压、血脂、疾病史、危险因素、治疗史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低水平EPCs组较高水平EPCs组第1次住院事件及脑血管病事件明显增多(P〈0.05);而两组之间发生的心血管病事件、心肌梗死事件、脑血管病引起的死亡事件、心血管病引起的死亡事件、其他原因引起的死亡事件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循环内皮祖细胞水平可作为老年缺血性脑血管病事件的预测指标,可帮助患者对缺血性脑血管病的发生进行早期预防及早期干预。 张释双 孔晓冬 夏颖华 卫重娟 陈心 尉辉杰 金薇娜 雷平关键词:内皮细胞 干细胞 脑血管障碍 预后 内皮祖细胞来源的外泌体降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研究进展 2021年 颅内动脉瘤(IAs)是危害中老年健康的一种常见脑血管病,降低其破裂的手术干预方式是开颅夹闭和介入栓塞。但这两种治疗方式一旦出现术后并发症,将会严重影响病人的预后。近年来国内外研究表明,内皮祖细胞(EPCs)缺陷所致的血管修复能力下降是IAs破裂的主要诱因。笔者所在的课题组发现,EPCs来源的外泌体(EPCs-Exos)可有效地降低IAs的破裂,但其作用机制尚不明确。本综述旨在探讨EPCs-Exos降低颅内动脉瘤破裂的可能机制,并基于相关理论提出外泌体以及miRNA治疗未破裂颅内动脉瘤的新策略,为临床转化提供理论参考。 尉辉杰 刘卉 刘首峰 杨贵莉 俞凯 岳树源 江荣才 张建宁关键词:内皮祖细胞 外泌体 颅内动脉瘤 阿托伐他汀对脑外伤小鼠血脑屏障的影响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脑外伤后小鼠血脑屏障的影响,探讨阿托伐他汀在脑外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 将12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生理盐水组和阿托伐他汀组,各40只.生理盐水组和阿托伐他汀组采用液压打击法制作脑外伤模型.假手术组不进行液压打击.阿托伐他汀组打击后1h予阿托伐他汀(每天1 mg/kg)灌胃,连续14 d.生理盐水组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造模后第1、3、7、14天对各组小鼠神经功能进行改良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NSS);第1、3、7天干湿比重法检测脑组织水含量、Evans Blue法检测血脑屏障渗漏、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水平;第3天Western blot检测紧密连接蛋白-5(Claudin-5)水平.结果 阿托伐他汀组小鼠第7、14天mNSS评分(分)明显低于生理盐水组(6.33±0.71比8.33±0.70、3.44±0.73比6.11 ±0.60,P<0.05).造模后第3天,阿托伐他汀组小鼠脑组织含水量[(80.06±0.15)%比(82.10±0.26)%]、Evans Blue(2.23±0.06比2.57 ±0.05)、Claudin-5检测值(0.61±0.01比0.29±0.01)与生理盐水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造模后第3、7天阿托伐他汀组小鼠MMP-9阳性表达量与生理盐水组小鼠MMP-9阳性表达量比较显著降低(220.16±9.70比311.67 ±5.99、203.00±4.94比288.83±8.52,P<0.05).结论 阿托伐他汀能改善脑外伤小鼠神经功能,可能与阿托伐他汀对血脑屏障的影响相关. 金卫篷 周源 王东 尉辉杰关键词:阿托伐他汀 颅脑损伤 血脑屏障 早期血清血管生成素变化对蛛网膜下腔出血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6 2015年 目的 探讨动脉瘤性蛛网膜下腔出血(aSAH)早期(72 h)血清血管生成素(Ang)变化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收集于2013年5月至2014年4月在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神经外科住院治疗的符合入组条件的aSAH患者37例,分别在发病后8、24及72 h取血检测血清Ang-1、Ang-2和其特异性受体Tie-2水平,与同期来自天津医科大学总医院健康管理中心的健康志愿者39例(对照组)比较,分析其变化情况,并根据随访6个月后扩展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E)将患者分为预后良好组(GOSE>5分)和预后不良组(GOSE≤5),分析SAH早期Angiopoietins和Ang-1/Ang-2变化对患者预后可能的影响.结果 SAH早期患者血清Ang-1、Ang-2、Tie-2表达水平和Ang-1/Ang-2比值均呈现不同程度的增高,与健康对照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 <0.05),预后良好组血清Ang-1、Ang-2水平均高于预后不良组,其中Ang-1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52±24) mg/L比(37±17) mg/L、(62±26) mg/L比(45±17) mg/L、(107±27) mg/L比(72±18) mg/L],均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SAH后≤8和24 h血清Ang-1水平是影响患者预后的独立风险因素之一[校正后OR (95% CI)分别是1.095 (1.015 -1.181)、1.109 (1.016-1.211)](均P<0.05),72 hAng-1水平与患者预后呈显著正相关(r=0.627,P<0.01).结论 Angiopoietins参与SAH早期脑损伤(EBI)的理化过程和血脑屏障(BBB)的修复,SAH早期(72 h)较高水平的血清Ang-1表达水平有益于改善患者预后,将成为判定SAH转归的重要标志物之一. 王毅 王东 尉辉杰 田野 江荣才 岳树源 张建宁关键词:血管生成素类 蛛网膜下腔出血 早期脑损伤 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功能对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 被引量:9 2015年 目的 观察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轴功能障碍对颅脑创伤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 140例创伤性脑损伤(TBI)患者(轻型26例、中型34例、重型64例、特重型16例),TBI后第3天8:00采集2ml静脉血,于TBI后第3天24:00口服地塞米松0.75 mg,TBI后第4天的8:00再次采集2 ml静脉血,检测血清皮质醇.记录患者肺感染发生率、住院天数、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结果HPA轴功能障碍发生率分别为轻型组11.6% (3/26),中型组35.3%(12/34),重型组64.1%(41/64),特重型组81.3% (13/16),4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432,P<0.01).HPA轴功能障碍组的肺感染发生率明显高于HPA轴功能良好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HPA轴功能良好组GOS评分均值高于HPA轴功能障碍组,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HPA轴功能与TBI患者预后相关. 金卫篷 丁宛海 周源 王东 尉辉杰关键词: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 颅脑创伤 预后 蛛网膜下腔出血早期脑损伤的研究进展 被引量:3 2015年 自发性蛛网膜下腔出血(SAH)后早期脑损伤(EBI)严重影响患者预后,已成为临床治疗和基础研究的关键时段。颅内动脉瘤(ICA)破裂后几分钟内即启动体内诸多病理生理反应,出现颅内压(ICP)增高导致颅内循环障碍,钙超载和钠、镁离子水平波动等脑细胞微环境中离子稳态失调,血脑屏障(BBB)破坏造成严重脑水肿,以及分子水平的改变都将加重SAH患者的损伤。SAH后EBI是导致患者预后差的重要原因之一,随着其发病机制研究的深入,必将为SAH的临床救治提供新的途径。 王毅 张建宁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 颅内动脉瘤 脑损伤 Alterations of natural killer cells in traumatic brain injury 被引量:4 2014年 To investigate the relationship between natural killer(NK) cells and 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 we tracked an established phenotype of circulating NK cells at several time points in patients with different grades of TBI. In serial peripheral blood samples, NK cells were prospectively measured by flow cytometry of CD3-CD56+ lymphocytes. Compared to healthy controls, TBI patients had reductions in both the percentage and the absolute number of NK cells. Furthermore, the magnitude of NK cell reduction correlated with the degree of TBI severity at several time points. That is, NK cell population size was independently associated with lower Glasgow Coma Scale scores. In addition, at some time points, a positive correlation was found between the NK cell counts and Glasgow Outcome Scale scores. Our results indicate that TBI induces a reduction in the number of NK cells, and the magnitude of the reduction appears to parallel the severity of TBI. Xiao-Dong Kong Sheng Bai Xin Chen Hui-Jie Wei Wei-Na Jin Min-Shu Li Yaping Yan Fu-Dong Shi关键词:IMMUNITY 血浆触珠蛋白与蛛网膜下隙出血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关系的临床观察 被引量:3 2013年 探讨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血浆触珠蛋白表达变化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间的关系。共观察43例自发性蛛网膜下隙出血患者,其中19例于发病后3~14天出现症状性脑血管痉挛,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显示血浆触珠蛋白水平[(0.29±0.14)g/L]低于24例无症状性脑血管痉挛患者[(0.78±0.48)g/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4.848,P=0.000)。提示蛛网膜下隙出血后血浆触珠蛋白水平降低可能与症状性脑血管痉挛发生有关。 毛群 尉辉杰 王焕宇 佟小光 范一木 张建宁关键词:蛛网膜下腔出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