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069)
- 作品数:11 被引量:111H指数:7
- 相关作者:赵明常兆丰仲生年韩福贵方峨天更多>>
- 相关机构:甘肃省治沙研究所甘肃省荒漠化防治重点实验室甘肃农业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甘肃省中青年科技研究基金国家公益性行业科研专项更多>>
-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环境科学与工程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民勤地区近地面沙尘监测系统的建立及其运行的初步评价被引量:6
- 2008年
- 介绍了建于民勤地区的我国第一套近地面沙尘监测系统的组成、结构和功能。经1 a多运行,该系统取得了良好的沙尘监测效果。初步结果表明:2006年民勤19次沙尘暴平均气溶胶浓度的空间分布遵循幂函数关系,在沙漠和绿洲边缘区气溶胶浓度随着高度的增加显著下降,而在绿洲内部,则随高度增加而上升;在不同下垫面条件下,水平沙尘通量随高度变化也遵从幂函数关系,但在沙漠和绿洲边缘呈显著降低趋势,在绿洲呈平缓上升趋势。从沙漠区至绿洲内部,沙尘通量空间分布的规律一般是:沙漠>绿洲边缘>绿洲。2006年在民勤地区,绿洲边缘的沙尘通量比沙漠区减少了42.0%,至绿洲内部则减少74.42%,表明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网对沙尘具有较强的防护功能和减灾作用。
- 赵明方峨天詹科杰张应昌杨自辉张景春郭树江
- 关键词:近地面实时监测
- 民勤沙尘暴分布的地理因素及其前期气象特征被引量:11
- 2009年
- 民勤沙区沙尘暴频繁,沙尘暴的分布与其所处的地理位置和当地的地表特征密切相关。河西走廊是我国寒潮南下的必经要道,民勤县恰位于这条寒潮路径的中心线路上,沙尘暴的发生季节、发生次数均与寒潮存在显著相关关系。民勤境内及其周围沙漠广布,且大面积沙漠裸露,易形成以沙漠为中心的高温低压区,与西西伯利亚向东南方向扩散的冷高压形成明显的气压梯度。当地的沙尘暴以中沙尘暴和强沙尘暴为主,沙尘暴发生的季节、时间等都具有一定的规律性,沙尘暴的主风向以NW、WNW为主,与该路径上的寒潮方向完全一致。沙尘暴前期在气温、气压、风速、风向等气象要素方面均会表现出明显的异常特征,当地沙尘暴的季节分布特征也异常明显,依据沙尘暴前期气象要素的异常特征和沙尘暴分布的季节特征以及沙尘暴在前站后站之间的运移方向和速度就可以对沙尘暴进行预测、预报和预防。
- 常兆丰赵明韩福贵仲生年
- 关键词:沙尘暴寒潮地理因素气象特征
- 民勤“311”沙尘暴的近地面微气象要素及PM10观测分析
- 2010年
- 利用近地面观测仪器,对2009年3月11日民勤治沙站3号塔监测站沙尘暴过程近地层气象要素变化特征及其与沙尘暴强度之间的关系进行了分析;同时分析了沙尘暴过程中PM10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西西伯利亚冷锋是形成这次沙尘暴的主要原因;温度、压强、湿度和风速变化均与沙尘暴的强度密切相关;PM10与沙尘暴的强度之间有很好的对应关系,沙尘暴时段PM10最大值为2.279mg/m3。
- 冯向东赵明王立郭树江汪媛媛王多泽
- 关键词:气象要素PM10
- 民勤荒漠区气候变化对全球变暖的响应被引量:21
- 2011年
- 近年来,全球变暖已成为一个全世界广泛关注的问题。那么,荒漠气候是如何响应全球变暖的呢?以中国西北典型荒漠地区民勤为例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民勤荒漠区年平均气温的抬升速率高于20世纪全球气温抬升速率和中国近100 a气温抬升速率;2—6月和11—12月月平均气温表现为不同程度增温趋势,其中,2月增温最明显;从20世纪全球最暖的80—90年代开始极端最高气温变幅明显增大,极端最低气温间歇式下降,极端最高气温和极端最低气温的不稳定性增大;在变暖的同时,降水量表现为增加趋势;1956年以来当地沙尘暴发生日数表现为减少趋势,其原因主要是1961年以来当地的空气相对湿度增大,暖湿气候是导致沙尘暴减少的主要原因之一。
- 常兆丰韩福贵仲生年
- 关键词:全球变暖气温沙尘暴空气相对湿度
- 民勤绿洲外围不同下垫面条件下风沙流结构的观测研究被引量:23
- 2009年
- 对民勤绿洲外围特定环境背景条件下不同下垫面的风沙流结构进行了实地观测和对比研究。结果表明:相同条件下无盖度流动沙丘输沙率顶部〉中部〉底部,白刺平坦砾质沙地上输沙率的大小与地表粗糙度成反比,与沙丘盖度成反比,且这两种下垫面风沙流结构(0-30 cm)都遵循负指数曲线(Q=aebh);白刺沙包不同部位风沙流结构遵循幂函数规律(Q=ahb)变化;不论梭梭疏透度如何变化,风沙流结构都遵循幂函数规律(Q=ahb);从防风固沙的效果来看,尼龙网沙障的防沙能力最好,麦草沙障次之,粘土沙障最弱;而从整个研究时段总的输沙率来看,流动沙丘〉丘间砾质沙地〉梭梭林〉白刺包〉黏土沙障〉麦草沙障〉尼龙网沙障。
- 王自龙赵明冯向东王多泽詹科杰王强强郭树江
- 关键词:输沙率
- 民勤地区沙尘暴近地面风速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被引量:8
- 2009年
- 作为沙尘暴发生必不可少的动力条件,风是判定沙尘暴强度的主要指标,也是沙尘暴预测预报的依据。虽然人类对风的认识很早、研究很多,但是对沙尘暴过程中的风速特征仍然在不断的探索中。文中研究了民勤荒漠区、绿洲边缘和绿洲内部三种下垫面近地面50m沙尘暴风速特征及其与环境因子的关系。主要研究结果是:1)在三种不同的下垫面条件下,沙尘暴风速在近地面50m范围内风速均随高度遵循幂函数关系递增。2)从荒漠区到绿洲边缘近地表0-50m内风速平均削减4.11%,再从绿洲边缘到达绿洲内部风速平均削减30.45%。风穿越研究断面,随高度增加风速削减率逐渐减小。3)不同季节,沙尘暴平均风速没有明显差异,但地表粗糙度越小沙尘暴平均风速的季节性差异越大,高度越高季节差异越大。4)绿洲内部地表粗糙度为2.121 cm,绿洲边缘为0.082 cm,荒漠区为0.023 cm。5)根据每次沙尘暴过程中30m in平均风速随时间的振荡曲线的轮廓可将沙尘暴归纳为三类,分别为单峰型、双峰型和多峰型。这三种不同类型的沙尘暴在大气环流背景、沙尘暴的发生时间、沙尘暴过程中风速的时空变化等均有明显的不同。在一次沙尘暴过程中,从垂直梯度看,随着高度的增加风速随时间曲线的振幅增大,而振荡频率降低;从水平梯度看,沙尘暴流场从荒漠区经绿洲边缘到达绿洲内部,风速曲线振幅逐渐减小,振荡频率逐渐增加。
- 詹科杰赵明方峨天杨自辉张应昌郭树江张景春王强强王多泽
- 关键词:民勤绿洲沙尘暴风速下垫面
- 民勤近地面沙尘暴气溶胶浓度变化特征初探被引量:6
- 2009年
- 借助近地面沙尘暴监测系统对民勤沙尘源区不同沙尘天气的气溶胶浓度进行了监测,初步分析了民勤近地面沙尘暴气溶胶浓度的变化特征.结果表明:沙尘暴气溶胶浓度春季最高,为14.61mg·m-3;夏季逐渐降低,为12.49mg·m-3;秋季无沙尘暴出现,气溶胶浓度最小;冬季趋于回升,可达9.82mg·m-3,沙尘暴气溶胶浓度季节变化与沙尘暴发生频率相一致.不同沙尘天气条件下沙尘气溶胶浓度表现为强沙尘暴最大,为18.80mg·m-3;中沙尘暴次之,为13.56mg·m-3;扬沙浮沉天气较小,只有3.07mg·m-3.随着沙漠向绿洲的过渡,沙尘暴气溶胶浓度明显降低,沙漠、绿洲边缘、绿洲3个下垫面条件下沙尘暴气溶胶浓度依次为21.07mg·m-3、12.09mg·m-3、6.49mg·m-3.沙尘暴气溶胶浓度随观测高度变化遵循幂函数规律,浓度梯度变幅表现为沙尘暴高发季节大于低峰季节,沙尘暴天气大于扬沙浮尘天气,沙漠下垫面大于绿洲下垫面;不同下垫面条件下沙尘暴气溶胶浓度在41m高度处趋于一致,表明沙尘源区的沙尘浓度在约40m范围内受地面影响较为显著.
- 张锦春赵明方峨天詹科杰杨自辉张应昌郭树江
- 关键词:下垫面
- 民勤荒漠区16种植物物候持续日数及其积温变化被引量:7
- 2010年
- 中国西北荒漠区植物物候随气温变暖表现为提前趋势。本文以甘肃民勤荒漠区16种植物34年的物候观测资料,采用一次趋势线方程研究了荒漠区植物在物候提前的过程中,物候日数变化和物候期积温变化。结果表明,随着气温升高,物候持续日数表现出一定的增长趋势。物候持续期积温增加显著,而且春、秋两季是积温变化较敏感的季节。积温的增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物候持续日数增加或减少引起的,其次才是由于气温增高引起的。表明,随着气温的增高或降低,植物的物候持续日数并不能无限制地缩短或延长。
- 常兆丰韩福贵仲生年
- 关键词:植物物候积温荒漠区
- 民勤荒漠区36种植物物候期积温变化动因分析被引量:8
- 2010年
- 中国西北荒漠区植物物候随气温变暖表现为提前趋势。那么,在物候提前的过程中,是物候日数变化敏感呢,还是物候持续期积温变化敏感呢?变动的主要原因是什么?为了回答这个问题,作者以中国西北荒漠区36种植物34年的物候观测资料,利用一次趋势线方程、相关系数及其T检验等方法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随着气温升高,物候持续日数有不同程度的增长趋势,物候持续期的积温变化较物候持续日数变化敏感。积温的增减在很大程度上是由物候持续日数增加或减少引起的,其次才是由于气温增高引起的,这一点是其他相关研究文献未曾报道过的。对物候持续日数的影响力强弱依次为:年平均气温>物候开始当月平均气温>物候开始上月平均气温>物候持续期间平均气温和以及物候结束月平均气温。
- 常兆丰韩福贵仲生年
- 关键词:植物物候积温荒漠区
- 民勤沙漠-绿洲低空沙尘暴结构特征研究被引量:23
- 2011年
- 通过从沙漠到沙漠绿洲过渡带再到绿洲8.3km水平梯度和近地层50m垂直梯度的低空沙尘观测系统所收集的19次沙尘暴的沙尘水平通量、垂直通量及风速等相关气象数据,结合下垫面环境状况,定量研究了中小尺度条件下,民勤沙漠、沙漠绿洲过渡带和绿洲3种典型下垫面环境沙尘暴诸要素的水平分布和垂直变化规律及其与下垫面的关系,评估了绿洲及沙漠绿洲过渡带生态防护系统对沙尘暴的防护效益.主要获得以下结果,近地层0~50m范围内:(1)在沙漠和沙漠绿洲过渡带沙尘水平通量和沙尘浓度均随高度呈显著降低趋势,在绿洲内部沙尘水平通量和沙尘浓度均随高度呈现平缓上升趋势,在这3种下垫面条件下沙尘水平通量和沙尘浓度随高度的变化均较严格地遵循幂函数关系.(2)在沙漠、沙漠绿洲过渡带沙尘垂直通量随高度的增加而减少;在绿洲内部垂直通量随高度的分布呈单偏峰形,垂直通量最大点位于农田防护林林冠层中点高度处(9m).(3)在沙漠区,通过1m(宽)×50m(高)的空间断面的年沙尘水平通量是9169kg,沙漠绿洲过渡带通过相同大小断面的沙尘水平通量是5318kg,比沙漠区减少了42%;绿洲内部相同断面的沙尘水平通量为2345kg,比沙漠区减少了74%,证明防风固沙林和农田防护林网对沙尘暴有较强的消弱功能.
- 赵明詹科杰杨自辉方峨天邱国玉王强强张应昌郭树江李爱德张锦春
- 关键词:近地层沙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