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014)

作品数:20 被引量:233H指数:9
相关作者:张健杨万勤吴福忠钟宇冯茂松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成都理工大学四川省林业调查规划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四川省教育厅科学研究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2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7篇农业科学
  • 4篇生物学
  • 3篇环境科学与工...

主题

  • 15篇巨桉
  • 10篇人工林
  • 10篇巨桉人工林
  • 9篇土壤
  • 2篇生态种组
  • 2篇生物多样性
  • 2篇土壤动物
  • 2篇群落
  • 2篇种间
  • 2篇污染
  • 2篇污染土
  • 2篇污染土壤
  • 2篇草本
  • 2篇草本层
  • 2篇PB
  • 1篇大型真菌
  • 1篇氮磷钾
  • 1篇氮磷钾配施
  • 1篇低温雨雪
  • 1篇低温雨雪冰冻

机构

  • 20篇四川农业大学
  • 3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四川省林业调...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 1篇四川省林业勘...

作者

  • 20篇张健
  • 11篇杨万勤
  • 10篇吴福忠
  • 7篇钟宇
  • 6篇冯茂松
  • 5篇刘凯
  • 3篇潘欣
  • 3篇朱天辉
  • 3篇梁洪萍
  • 3篇刘洋
  • 2篇陈礼清
  • 2篇张丹桔
  • 2篇胡开波
  • 2篇黄玉梅
  • 1篇李瑞久
  • 1篇宫渊波
  • 1篇罗承德
  • 1篇胡方洁
  • 1篇李旭东
  • 1篇王小强

传媒

  • 3篇草业学报
  • 2篇四川农业大学...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1篇资源科学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 1篇东北林业大学...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杂志
  • 1篇林业经济
  • 1篇应用生态学报
  • 1篇生物数学学报
  • 1篇辽宁林业科技
  • 1篇四川林业科技
  • 1篇生态环境学报

年份

  • 1篇2014
  • 1篇2013
  • 2篇2012
  • 8篇2011
  • 6篇2010
  • 2篇2009
2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采伐干扰前后巨桉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比较被引量:12
2011年
为了解采伐干扰对巨桉人工林土壤动物的影响,采用手捡法和干湿漏斗法对四川省洪雅县巨桉人工林采伐干扰前和干扰后土壤动物群落进行调查.结果显示:巨桉人工林采伐干扰前后共获大中小型土壤动物5 578头,分属4门10纲25目,采伐干扰后共减少1 290头,类群数减少了3个.采伐干扰前后中小型湿生、干生土壤动物剖面分布具有明显的表聚性,均与地温呈负相关,与土壤有机质含量和土壤含水量呈正相关.采伐干扰对各层中小型湿生、干生土壤动物个体数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并导致Shannon-Wiener(H′)多样性指数和Pielou(J)均匀性指数增加,密度-类群指数(DG)减小,Simpson(C)优势度指数无显著变化,表明采伐干扰对巨桉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有较大影响.
肖玖金张健黄玉梅马红星李旭东
关键词:采伐干扰巨桉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
巨桉人工林草本层优势种的种间关系及生态种组的划分被引量:17
2010年
根据野外6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运用χ2检验、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研究了巨桉人工林草本层16个优势种的种间关联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草本层优势种种间联结性不强,种间关系较为松散,种的分布相对独立,呈负联结趋势,群落还处于演替之中,物种的组成还会发生变化。研究种间关系时,种间关联结合种间相关得出的结果较好。根据分析结果将16个优势种划分为3个生态种组,生态种组内的种其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要求相似,而组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生态种组的划分能为巨桉人工林林下草本层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钟宇张健杨万勤吴福忠冯茂松刘泉波
关键词:巨桉人工林草本层种间关系生态种组
巨桉人工林灌木层优势种的种间联结性分析被引量:4
2010年
种间联结的研究对于人工林群落的生物多样性保育和可持续经营与管理具有重要的意义,目前对巨桉人工林灌木层物种之间的作用关系知之甚少。根据野外6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运用χ2检验、Jaccard指数和Spearman秩相关系数研究了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灌木层18个优势种的种间关联和相关关系。结果表明,灌木层优势种具有总体上的正联结性,但在153个种对中,具有显著正联结性的种对数约占总种对数的10%,绝大数种对表现为弱联结性或无联结性,种间关系较为松散,表明巨桉林下灌木种群具有相对独立分布的特性。研究种间关系时,种间关联结合种间相关得出的结果较好。根据分析结果将18个优势种划分为4个生态种组,生态种组内的种其资源利用方式和生态要求相似,而组间表现出明显的差异。生态种组的划分能为巨桉人工林林下灌木层的管理提供理论依据。
钟宇张健杨万勤吴福忠冯茂松刘泉波
关键词:巨桉人工林灌木层种间联结生态种组
四川省巨桉林下大型真菌多样性研究被引量:3
2011年
为探明四川省巨桉人工林下大型真菌资源,本课题自2008年5月开始在巨桉主要栽培区定期进行地表大型真菌的调查,根据真菌形态并利用分子生物学手段研究林下大型真菌的物种多样性,调查巨桉林下生态因子,分析土壤因子,并对其进行了统计学分析。结果表明:四川巨桉林下大型真菌种群生物多样性较高,大型真菌共17种,隶属于7科10属,其中马勃状硬皮马勃和草地横模马勃为优势种群,并发现一新的外生菌根真菌—银灰口蘑。林下大型真菌主要集中在海拔300650m、郁闭度大于0.7、阴坡半阴坡土层厚的区域。大型真菌可降低巨桉周围土壤pH值,并显著提高土壤N、P、K及有机质含量,对促进巨桉土壤养分循环、改善营林质量及保持人工林生态系统的资源多样性发挥着重要作用。
潘欣张健朱天辉梁洪萍
关键词:巨桉大型真菌多样性
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的数量分类被引量:1
2010年
根据野外54个样方的调查数据,对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进行TWINSPAN分类。结果表明,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可划分为14个群落类型。根据分类结果,巨桉人工林群落层次结构包括3种类型:"巨桉+灌木+草本"型(占所有样方的74.1%)、"巨桉+草本"型(占所有样方的22.2%)、"巨桉"型(占所有样方的3.7%)。
钟宇张健杨万勤吴福忠冯茂松刘泉波
关键词:巨桉人工林林下植被TWINSPAN
炼山对巨桉人工幼林土壤酶活性和有效养分的影响被引量:12
2014年
为了解传统营林方式炼山对巨桉(Eucalyptus grandis)人工林土壤生态过程的影响,根据巨桉生长特性和当地气候环境,在四川盆地典型巨桉人工林地研究了春季炼山后夏季、秋季和次年春季土壤水解酶、氧化还原酶活性以及土壤有效养分质量分数的变化及其相互关系。结果表明:炼山后的各个季节土壤酸性磷酸酶活性均显著小于未炼山林地.夏季炼山林地土壤转化酶和脲酶活性与未炼山林地无显著差异,秋季炼山林地土壤转化酶活性明显较低,但次年春季土壤转化酶和脲酶活性显著高于未炼山林地。炼山后夏季0~20cm土壤和秋季〉20~40cm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降低,但秋季0~20cm土壤过氧化氢酶活性显著增加。此外,炼山后的巨桉林地各土壤酶活性与土壤有机质、有效养分质量分数的关系较未炼山林地更加紧密。可见,炼山对巨桉人工幼林土壤酶活性的负面影响主要表现在当年炼山后的夏季和秋季。
陈礼清罗承德宫渊波张健
关键词:巨桉人工林土壤酶
岷江下游丘陵区3种农业种植模式对铅(Pb)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益被引量:5
2011年
为了解间作和轮作组成的农业种植模式对中轻度Pb污染土壤的修复效益,定点调查了岷江下游丘陵区3种农业模式(M1玉米+红薯-小白菜+菠菜,M2玉米+生姜-茎用芥菜,M3水稻)作用下,土壤中Pb含量的变化以及Pb在土壤和作物系统中迁移和分配的特征,采用有时序的灰色关联分析法,比较了3种模式的综合效益。结果发现,土壤Pb含量变化在模式M1、M2中表现为显著下降后持平的"L"形特点(降幅10.65、13.91),M3中为显著下降(降幅14.17)。Pb在作物非食用器官中含量是食用器官的1.10~33.00倍。玉米和稻谷食用器官中Pb的含量安全,生姜受到中度Pb污染,红薯、小白菜、菠菜等食用器官中Pb污染较严重,人体通过模式中作物日摄入Pb总量是WHO/FAO标准的4.23倍,但由于人体对Pb具有的耐性和清除机制、食用前对农产品的加工措施、当地农户将红薯和菠菜等作为猪饲料使用,以及现今社会人类日常饮食种类的丰富性等,有效地降低了农产品中Pb含量超标对人体危害的风险性。分析表明,3种模式的综合效益是显著的,灰色关联分析法的排序结果为M2〉M1〉M3。
刘凯李勇张健杨万勤刘洋吴福忠
关键词:农业模式土壤
巨桉人工林草本层主要种群的生态位分析被引量:25
2010年
根据野外60个样方的调查数据,应用Levins、Shannon-Wiener生态位宽度指数和Levins生态位重叠指数分析了巨桉人工林草本层13个主要种的生态位宽度和生态位重叠特征。结果表明,里白和芒的生态位宽度最大,主要是由于其具有广泛的适应性。生态位宽度较大(或较小)的种群,它们所构成的种对间生态位重叠既有较大的,也有较小的,生态位宽度与生态位重叠程度无相关性。总体上看,巨桉人工林草本层物种间生态位重叠相对较低。从生态响应速率来看,里白发展性最强,可能形成少数种独占巨桉人工林草本层的格局。
钟宇张健刘泉波杨万勤吴福忠冯茂松
关键词:巨桉人工林草本层生态位宽度生态位重叠
农林复合系统结构设计探讨被引量:4
2010年
农林复合系统的目标在于实现环境保护、农林业生产、农业可持续发展等。论述了农林复合系统的内涵及其结构设计的原则、方法和步骤。以生态学原则为主,充分考虑经济、社会等方面,归纳了农林复合系统结构设计的原则。依次从资料收集与调查、可行性分析及目标设计、模式结构设计、效益评价及结构调整4个步骤讨论了农林复合系统结构设计的步骤内容,重点从物种、空间、时间、营养和产品结构方面讨论了如何对农林复合系统进行结构设计。加深对农林复合系统结构的认识,进一步研究结构设计原则和方法,完善结构设计步骤和过程,对于提高系统结构设计的成功率,建立具有稳定、低成本、高产出等特征的农林复合系统,推动农业可持续发展等具有积极意义。
刘洋胡开波刘凯杨远张健
关键词:农林复合系统可持续发展
不同坡位下巨桉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特征被引量:7
2010年
为了解坡位对巨桉人工林土壤动物群落结构的影响,2009年1—10月,调查了四川盆地低山丘陵区不同坡位巨桉人工林的土壤动物群落.从3个巨桉人工林共获取土壤动物34741只,鉴定出146个类群,隶属于7门16纲31目;巨桉人工林下土壤动物的群落组成、营养类群、多样性及其季节动态基本都存在坡位变化,大型和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的个体数、大型土壤动物的腐食性类群和中小型干生土壤动物的杂食性类群数量表现出随坡位的下降而逐渐增多的趋势,说明土壤动物响应了坡位引起的土壤生态因子的变化.其中大型土壤动物的腐食性类群和中小型湿生土壤动物的多样性显示出显著的坡位差异,表明这两个指标能指示巨桉人工林不同坡位生境的异质性.总的看来,巨桉人工林坡位因子对土壤动物群落的分布及结构特征具有一定影响,但作用尚不显著.
赵瑜钟宇张健杨万勤
关键词:土壤动物坡位营养类群巨桉人工林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