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872017)

作品数:10 被引量:136H指数:6
相关作者:朱万泽范建容王三根魏宗华田兵伟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四川省林业科学研究院西南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5篇生物学

主题

  • 5篇川滇高山栎
  • 3篇海拔
  • 3篇不同海拔
  • 2篇氮含量
  • 2篇营养元素
  • 2篇全氮
  • 2篇结构性碳水化...
  • 2篇非结构性
  • 2篇非结构性碳水...
  • 2篇长江
  • 2篇长江上游
  • 1篇演替
  • 1篇营养元素含量
  • 1篇油橄榄
  • 1篇脂肪酸分析
  • 1篇脂肪酸组成
  • 1篇指标体系
  • 1篇中国西南部
  • 1篇森林演替
  • 1篇森林植被

机构

  • 9篇中国科学院
  • 3篇西南大学
  • 3篇四川省林业科...
  • 2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西昌市林业局
  • 1篇凉山州林业局

作者

  • 9篇朱万泽
  • 3篇王三根
  • 3篇范建容
  • 2篇谢静
  • 2篇吕俊
  • 2篇赵广
  • 2篇王玉宽
  • 2篇申旭红
  • 2篇田兵伟
  • 2篇王尧尧
  • 2篇魏宗华
  • 2篇吴杰
  • 2篇孟玉山
  • 2篇黄亚洲
  • 1篇郝云庆
  • 1篇周鹏

传媒

  • 2篇植物生态学报
  • 1篇林业科学
  • 1篇生态学报
  • 1篇安徽农业科学
  • 1篇西北植物学报
  • 1篇山地学报
  • 1篇Agricu...
  • 1篇Journa...
  • 1篇中南林业科技...

年份

  • 1篇2015
  • 1篇2014
  • 1篇2013
  • 3篇2011
  • 3篇2010
  • 1篇2009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森林碳利用效率研究进展被引量:14
2013年
植物碳利用效率(CUE)指净初级生产力与总初级生产力的比率,它不仅反映了植被生态系统将大气中CO2转化为生物量的能力和固碳潜力,而且可确定呼吸对植被生产力的影响。CUE是比较不同生态系统碳循环差异的重要参数,了解生态系统CUE有助于分析陆地生态系统是碳源还是碳汇,对于预测全球变化和人类干扰对森林碳收支的影响具有重要意义。我国在森林CUE研究方面还十分欠缺。该文在介绍森林CUE计算方法和测定技术的基础上,综述了植被、气象、森林经营等因子对森林CUE的影响,得出主要结论:(1)关于不同森林植被类型CUE变化有两种截然相反的观点,即:恒定CUE和变量CUE。越来越多的研究支持第二种观点,不同生态系统、不同森林类型、不同物种和植物发育阶段的CUE存在较大差异,森林CUE较灌丛和草地低,落叶林比混交林和常绿林具有较高的CUE,热带森林CUE通常低于温带森林,CUE与植被演替和林龄相关,森林地上、地下部分和不同组织的CUE不同,以树干为最高;(2)植被的CUE与气温相关,全球尺度上,森林植被年平均CUE与年平均气温呈抛物线关系,温带、寒带、干旱地区植物呼吸的温度适应驱动其较高的CUE;CUE随着降水量的增加而减少,在水分充足或过剩的地区保持不变;光照减弱降低维持呼吸系数,增加生长呼吸系数,导致植物CUE降低,生长在高光照下的植物CUE高于低光照下的植物;(3)CO2浓度升高引起植物CUE的升高或降低,也有人认为CO2浓度升高对森林CUE没有影响,CO2浓度升高对CUE的影响可能取决于树木年龄或基因型;(4)生长在土壤瘠薄、低温、干旱等胁迫环境下的植物CUE通常比生长在适宜环境下的植物具有较大的可塑性,施肥、灌溉和择伐等管理措施影响森林CUE;(5)植物CUE具有明显的季节变化,温带森林以春季CUE为最高。建议今后森林CUE研究应着重围绕以下3个关键问�
朱万泽
关键词:气候因子森林植被土壤营养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 Dynamics along a Chronosequence of Moist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 Succession in Southwestern China被引量:8
2010年
Little is known about whether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 dynamics are correlated with forest succession.To test the hypotheses that(1) soil microbial composition changes over successional stages,and(2)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is positively correlated with plant species diversity,we determined the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s,community composition,and microflora diversity in evergreen broad-leaved forests along a chronosequence of vegetation succession from 5 to 300 years in southwestern China.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was mainly composed of bacteria(87.1-98.7% of the total microorganisms and 10 genera identified),fungi(0.3-4.0%,7 genera),and actinomycetes(2.1-9.1%,8 species and 1 genus).There were significant differences in soil microbial populations among different successional stages and within the four seasons.The seasonal variations of the soil microbial community may be associated with the seasonal changes in environmental conditions.The changes in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Shannon-Wiener index) with successional time followed one-humped,convex curves peaked at-100 years since restoration,which is identical with the trends of the aboveground plant diversity.Higher plant diversity resulting in enhanced nutrient flow and root exudation may contribute to positive relationships between the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and plant diversity.Hence,decreases in soil microbial diversity in the late-successional stages appear to be related to the net loss in species richness that occurs after 100 years since restoration.Our findings confirm the intermediate disturbance hypothesis that suggests diversity peaks at midsuccessional stages.
ZHU WanzeCAI XiaohuLIU XingliangWANG JinxiCHENG SongZHANG XiuyanLI DengyuLI Maihe
关键词:中国西南部森林演替
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及其影响因子被引量:4
2015年
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是云南西北部、四川西部和西藏东南部的特有树种。以川西折多山川滇高山栎灌丛为研究对象,测定了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叶片、嫩枝、树皮以及细根的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结果表明,叶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显著高于其他组织;随着海拔升高,灌丛地上组织丙二醛和脯氨酸含量呈增加趋势,不同海拔细根含量差异不显著;除细根丙二醛含量外,其余组织丙二醛含量和所有组织脯氨酸含量均与温度和降水呈负相关关系。生长在高海拔的川滇高山栎灌丛遭受低温和干旱胁迫,组织丙二醛和脯氨酸与川滇高山栎受胁迫程度相关。
赵广朱万泽谢静王尧尧
关键词:川滇高山栎丙二醛脯氨酸
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灌丛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氮含量变化研究被引量:1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季节川滇高山栎灌丛非结构性贮藏碳水化合物(NSC)和全氮含量与海拔的响应关系。[方法]选择川西折多山分布广泛的川滇高山栎灌丛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海拔梯度生长季节植株各组织NSC和全氮含量的变化。[结果]川滇高山栎地下组织NSC含量在休眠期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但在萌动初期、生长旺盛期和生长末期整体上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地上部分各组织NSC含量在不同季节对海拔的响应表现出非线性,无明显变化规律。休眠期川滇高山栎各组织全氮含量整体上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其他时期变化不一致。另外,川滇高山栎地下组织NSC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结论]为探索林下植物适应高山环境的生理生态机制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加强对高海拔地区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黄亚洲吴杰孟玉山吕俊王三根朱万泽
关键词:川滇高山栎全氮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海拔
四川省油橄榄引种品种果实含油率及其脂肪酸分析被引量:45
2010年
分析测定四川省开江县、广元市、西昌市引种的共70个油橄榄品种果实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和含量,果实含油率及其脂肪酸组成与气象因子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表明:西昌油橄榄品种果实含油率为15.73%~23.75%,开江为12.44%~23.37%,广元为10.62%~21.97%,西昌油橄榄引种品种的平均果实含油率已接近地中海原产地,而开江和广元低于地中海;橄榄油脂肪酸主要由棕榈酸、硬脂酸、油酸、亚油酸、亚麻酸和棕榈烯酸组成,占橄榄油总脂肪的99%以上,西昌油橄榄品种平均饱和脂肪酸含量(16.59%)略低于开江(17.27%)和广元(17.09%),而不饱和脂肪酸含量(83.06%)略高于开江(81.97%)和广元(82.87%);以油橄榄品种果实含油率、脂肪酸组分含量等指标,评价各种植区油橄榄品种品质,筛选出开江县红花山川东北油橄榄品种园优质品种23个,广元市油橄榄优质品种10个,西昌市油橄榄优质品种5个。莱星和佛奥2个品种测定结果表明:果实含油率与年均温、1月平均气温、≥10℃年积温和年日照时数成正相关关系,与7月平均气温、年均相对湿度和年降雨量成负相关关系;影响不饱和脂肪酸含量的主要气象因子是年均温和≥10℃年积温;而饱和脂肪酸与1月平均气温、7月平均气温、年均相对湿度呈正效应,与年日照时数呈负效应。
朱万泽范建容彭建国杨洪彬杨本年何明波
关键词:油橄榄脂肪酸组成气象因子
川滇高山栎灌丛营养元素积累与生物循环特征被引量:3
2014年
养分循环是森林生态系统的重要生态功能。以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西折多山东坡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ides)灌丛为研究对象,分析了其营养元素的分布、积累和生物循环特征。结果显示:(1)川滇高山栎不同器官营养元素含量不同,叶片和枝条为N〉K〉Ca〉Mg〉P,树干和地下器官为Ca〉K〉N〉Mg〉P。(2)川滇高山栎灌丛生态系统各营养元素总贮量(kg/hm2)依次为:Ca(650.06)、N(252.67)、K(197.01)、Mg(51.18)、P(49.22),其中川滇高山栎灌层储量占88.61%~96.10%,林下草本层占0.64%~4.22%,凋落物层占2.54%~9.25%。(3)川滇高山栎灌层营养元素主要储存于地下根系,占灌层的67%~81%,丰富的根系营养元素储量有利于川滇高山栎灌丛在遭受火烧、砍伐等干扰后萌生更新。(4)川滇高山栎灌丛营养元素年积累量[kg/(hm2·a)]依次为:Ca(20.82)、N(7.46)、K(6.12)、P(2.33)、Mg(1.55);灌丛营养元素利用系数为0.09,循环系数为0.60,周转时间为22.87a。研究表明,川滇高山栎灌丛具有较低的营养元素利用率和较长的营养元素周转期。
谢静朱万泽周鹏赵广王尧尧
关键词:川滇高山栎营养元素贮量生物循环
不同海拔川滇高山栎灌丛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和氮含量变化研究(英文)被引量:2
2011年
[目的]探讨不同季节川滇高山栎灌丛非结构性贮藏碳水化合物(NSC)和全氮含量与海拔的响应关系。[方法]选择川西折多山分布广泛的川滇高山栎灌丛为对象,研究了不同海拔梯度生长季节植株各组织NSC和全氮含量的变化。[结果]川滇高山栎地下组织NSC含量在休眠期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降低的趋势,但在萌动初期、生长旺盛期和生长末期整体上表现出随海拔升高而升高的趋势;地上部分各组织NSC含量在不同季节对海拔的响应表现出非线性,无明显变化规律。休眠期川滇高山栎各组织全氮含量整体上随海拔升高而降低,而其他时期变化不一致。另外,川滇高山栎地下组织NSC对温度变化更为敏感。[结论]为探索林下植物适应高山环境的生理生态机制及其对全球气候变化的响应和加强对高海拔地区生态系统的调节能力提供了理论依据。
黄亚洲吴杰孟玉山吕俊王三根朱万泽
关键词:川滇高山栎全氮非结构性碳水化合物海拔
长江上游优先保护生态系统类型及分布被引量:11
2011年
以最新的长江上游植被图为基础数据源,以生态区的优势生态系统类型、特殊生态系统类型、特有生态系统类型、物种丰富度高的生态系统类型和特殊生境等5项指标作为评价准则,在专家咨询的基础上,借助GIS分析工具,综合分析了长江上游优先保护生态系统类型和分布特点,提出了长江上游优先保护生态系统的重点分布区。结果表明,长江上游301类生态系统中有优先保护生态系统类型83类,其中森林生态系统40类,灌丛生态系统16类,草原生态系统7类,草甸生态系统6类,湿地生态系统10类,荒漠生态系统4类。根据优先保护生态系统的分布特点,筛选了秦巴山区、横断山北端-岷山地区、横断山南端地区、川黔渝鄂交界处山地、长江源区、三峡库区6个优先保护生态系统的集中分布区域,这些地区可作为长江上游生态系统优先保护的重点地区。研究结果对于合理布局长江上游自然保护区,提高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的有效性具有重要参考价值。
朱万泽王玉宽范建容申旭红田兵伟魏宗华
关键词:长江上游
川滇高山栎灌丛萌生过程中的营养元素供应动态被引量:16
2010年
萌生更新是森林更新的重要方式,是硬叶栎林受到干扰后植被恢复的主要机制。以位于青藏高原东南缘的川西折多山东坡川滇高山栎(Quercus aquifoliodes)灌丛为研究对象,调查分析了砍伐后灌丛萌生过程中基株根系和萌株生物量动态、营养元素含量,以及基株根系和土壤对萌株生长过程中的营养元素供应动态。结果表明,川滇高山栎灌丛平均地上和地下生物量分别为(11.25±0.92)t·hm-2和(34.85±2.02)t·hm-2,具有较大的根冠比(3.10:1);萌生过程中,萌株生物量呈线性增加趋势,以灌丛活细根生物量变化为最大,其次是活中根和活粗根,树桩和根蔸生物量变化最小;萌生过程中,灌丛细根和中根N、P含量表现为先增加、后降低的变化趋势,萌生初期树桩、粗根和根蔸中N和K的含量明显下降,根蔸中Ca含量略有下降,而P没有明显下降,根系Mg含量变化幅度较大,灌丛地下根系储存了较多的营养元素;土壤、树桩、粗根和根蔸是川滇高山栎灌丛砍伐后0-120天萌生生长的主要营养来源,砍伐后60天,萌株生长所需的营养除K元素主要来源于根系外,其余营养元素主要来源于土壤;在砍伐后60-120天,基株根系对萌株生长所需的N、K和Ca贡献较大,而对P和Mg的贡献较小;在砍伐后120-180天,根系除K元素对萌生生长还保持较大的贡献外,对其余营养元素的贡献均较小。高山栎林管理要注重加强地下根系的保护。
朱万泽王三根郝云庆
关键词:生物量营养元素含量川滇高山栎
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以县域为评价单元被引量:32
2009年
长江上游是我国生物多样性最丰富的地区之一,也是全球生物多样性热点地区之一。准确可靠地掌握生物多样性信息是生物多样性保护科学决策的基础,大尺度的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估已成为生物多样性研究及其保育管理和决策最紧迫的问题之一。设计了由植被景观多样性指数、自然保护区多样性指数、基于生态系统类型的物种多样性指数、国家保护植物多样性指数和国家保护动物多样性指数5大指标构成的区域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指标体系及其计算公式,并以县域为评价单元,开展了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综合评价。结果表明,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为极重要的县域共18个,占总县数的4.95%;评价结果为重要的县域共41个,占11.26%;评价结果为次重要的县域共76个,占20.88%;评价结果为中等水平的县域共106个,占29.12%;评价结果为中下水平的县域共68个,占18.68%;评价结果为不重要的县域共55个,占15.11%。长江上游生物多样性保护重要性评价结果为极重要、较重要和重要的县域主要分布于横断山区、秦巴山区、华西雨屏区、长江源区和川渝鄂黔交界处山地。
朱万泽范建容王玉宽申旭红田兵伟魏宗华
关键词:指标体系长江上游县域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