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A10-0127-06-801)

作品数:2 被引量:7H指数:2
相关作者:杨晓林更多>>
相关机构:复旦大学同济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上海市教委科研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艺术更多>>

文献类型

  • 2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2篇艺术

主题

  • 2篇电影
  • 1篇第六代电影
  • 1篇新生代电影
  • 1篇中国第六代电...
  • 1篇中国新生代电...
  • 1篇世界电影
  • 1篇叛逆
  • 1篇美学
  • 1篇纪实美
  • 1篇纪实美学

机构

  • 1篇复旦大学
  • 1篇同济大学

作者

  • 2篇杨晓林

传媒

  • 1篇云南艺术学院...
  • 1篇浙江艺术职业...

年份

  • 1篇2010
  • 1篇2008
2 条 记 录,以下是 1-2
排序方式:
论中国新生代电影纪实美学风格的西方渊源被引量:3
2010年
中国新生代电影接受西方电影的影响,呈现出一种"世界电影"的特征。对新生代电影产生重大影响的西方电影,从非理性现代派电影、法国新浪潮电影到新好莱坞电影,它们有一个共同的基础,就是源自于意大利新现实主义电影的纪实美学风格。它是新生代电影区别于中国传统电影的一个突出特征。这种风格的形成,与中国新纪录片运动的兴起密切相关,在贾樟柯的《小武》、娄烨的《苏州河》、《扁担·姑娘》、李杨《盲山》及许多新生代导演的电影中都有突出的表现。新生代电影是一种力图"等于生活"的客观化的现实主义,与新生代作家的新写实小说异曲同工。
杨晓林
关键词:新生代电影世界电影纪实美学
中国第六代电影的电影史意义被引量:4
2008年
中国第六代电影以全新的姿态叛逆了第五代民族寓言电影以及转型后的商业电影,开拓了新的表现领域,丰富了中国电影的题材类型。从纵向比较的角度来看,第六代电影关注中国当下弱势群体的生存状态,大胆表现转型期社会存在的问题,具有强烈的现实批判性。第六代电影表现出对审美现代性问题的深刻思考,为民族电影的发展注入了更多哲学思辨的内容,使中国电影由关心民族解放、国家振兴、个性解放、文化复兴转向对人类文明的反思上来,在中国电影史上有着重要的意义。
杨晓林
关键词:第六代电影叛逆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