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社会科学基金(11XZS020)
- 作品数:5 被引量:7H指数:1
- 相关作者:潘斌更多>>
- 相关机构:西南财经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学历史地理更多>>
- 吴之英《仪礼》学刍议
- 2013年
- 吴之英于《仪礼》的诠释多涉及名物、礼制,并重视阐发礼意,这与郑玄注《仪礼》精简的特点相一致。吴之英《仪礼奭固》也较为精炼,容易把握,同时他对郑玄达诂高见也多有吸纳。吴之英继承了宋以来经学家们治《仪礼》不株守成说的路子,他对《仪礼》篇目的解题或对经文的诠释可补郑《注》之疏漏。吴之英所绘制的《礼事图》和《礼器图》,将《仪礼》中复杂难明的名物礼制变得形象和直观。
- 潘斌
- 关键词:《仪礼》
- 20世纪中国“三礼”研究的回顾与展望被引量:5
- 2014年
- 20世纪中国的"三礼"研究涉及面广,"三礼"本经所记之名物制度、思想学说,"三礼"学文献之版本、辑佚、成书问题以及历代学者之"三礼"学,均有涉及,出版了不少专著,发表了一些高水准的学术论文。20世纪的"三礼"研究突破了传统经学的考据法,研究视角多样化,从而在一些学术公案的探讨上多有突破。但是,20世纪中国的"三礼"研究所受到的重视程度远不及《周易》、《尚书》、《诗经》等儒家经典,"三礼"研究谈心性的居多,谈礼制的较少。未来的"三礼"研究要想有所突破,应该在传统经学考证方法的基础上,转换研究视角,探索新的研究方法,开拓新的研究领域。
- 潘斌
- 关键词:三礼
- 刘师培“三礼”学之古文经学观被引量:1
- 2013年
- 仪征刘氏家族以《左传》学而扬名学界。刘师培秉承家学,然其研究领域已突破《左传》而及“三礼”。刘氏自言:“余平生述造,无虑数百卷。清末旅扈,为《国粹学报》撰稿,率意为文,说多未莹。民元以还,西入成都,北届北平,所至任教国学,纂辑讲稿外,精力所萃,实在‘三礼’。”(《刘师培全集》第1册,中共中央党校出版社1997年版,第271页)由此可知礼学乃刘师培经学的重要组成部分。然学界于刘师培之礼学少有讨论,这既不利于认识刘氏在礼学方面的造诣,亦不利于全面把握刘氏之学术。
- 潘斌
- 关键词:刘师培经学观刘氏家族古文《国粹学报》
- 詹子庆先生的礼学研究
- 2013年
- 詹子庆先生对礼之功能的探讨,其着眼点有社会政治层面的,即周礼对先秦时期社会政治所产生的影响;亦有民族融合或思想层面的,即周礼对先秦时期民族融合、周人思想的影响。此外,詹先生还对礼学与中国传统史学的关系以及礼学在中国传统史学中的地位等问题作了讨论。詹先生对《周礼》《仪礼》《礼记》皆作了研究,其研究的角度和重点却与传统的经学研究有很大的不同。詹先生对礼学的产生、形成、兴衰以及礼学的历史命运等问题作了考察,并指出当今礼学研究者所应持有的研究方法和学术价值取向。
- 潘斌
- 关键词:礼学史学
- 皮锡瑞“三礼”学的今文经学观被引量:1
- 2012年
- 皮锡瑞赞同以《仪礼》十七篇为孔子所定之说;认为《周礼》当出自六国时人,非必出于周公,亦非刘歆伪作;《礼记》中如《王制》和《礼运》这样有着完整意义的篇目,当可分篇别出,《王制》为孔门弟子所作。在重视经学家法的观念下,皮氏对《周礼》、《王制》给予了很多关注,力图通过对《周礼》、《王制》的解析以明今古文之分。皮锡瑞治经重今文,并强调经学之微言大义,他对古礼多从礼之义的角度来认识。
- 潘斌
- 关键词:皮锡瑞《周礼》《仪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