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972347)

作品数:9 被引量:115H指数:6
相关作者:陈光水杨智杰黄锦学熊德成杨玉盛更多>>
相关机构:福建师范大学福建省湿润亚热带山地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福建林业职业技术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国家基础科学人才培养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9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 1篇天文地球

主题

  • 5篇细根
  • 4篇影响因素
  • 4篇根管
  • 3篇细根寿命
  • 3篇阔叶
  • 3篇阔叶林
  • 3篇常绿
  • 3篇常绿阔叶
  • 3篇常绿阔叶林
  • 2篇亚热带
  • 2篇杉木
  • 2篇生物量
  • 2篇土壤
  • 2篇物量
  • 2篇细柄阿丁枫
  • 2篇阿丁枫
  • 1篇凋落
  • 1篇凋落物
  • 1篇有机质
  • 1篇植物

机构

  • 9篇福建师范大学
  • 5篇福建省湿润亚...
  • 1篇教育部
  • 1篇福建林业职业...

作者

  • 9篇陈光水
  • 8篇杨智杰
  • 5篇黄锦学
  • 4篇杨玉盛
  • 4篇熊德成
  • 3篇凌华
  • 3篇卢正立
  • 2篇陈玉平
  • 2篇吴佳斌
  • 1篇谢锦升
  • 1篇王珍珍
  • 1篇袁一丁
  • 1篇万晓华
  • 1篇王小红
  • 1篇王小红
  • 1篇严平勇
  • 1篇林志斌
  • 1篇郑金兴
  • 1篇陈碧燕
  • 1篇张曼

传媒

  • 5篇生态学报
  • 4篇亚热带资源与...

年份

  • 1篇2022
  • 6篇2012
  • 2篇2011
9 条 记 录,以下是 1-9
排序方式:
福建万木林101种常见木本植物叶片N、P化学计量学特征被引量:12
2011年
通过对福建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常绿阔叶林群落101种乔木、灌木叶的N、P化学计量学特征分析,结果显示:同一群落内种间的叶N、P含量和N/P存在极大变异,叶N含量变化范围为10.76~34.14 mg.g-1,几何平均值为17.33 mg.g-1;叶P含量变化范围为0.28~2.93mg.g-1,几何平均值为0.94 mg.g-1;N/P变化范围为6.47~34.90,几何平均值为18.49.群落叶N/P平均水平均高于全球、全国和中国东部南北样带的平均水平,说明本区的常绿阔叶林更易受P限制.在不同生长型中,只有落叶木本与常绿木本、落叶乔木和常绿乔木的叶片N、P含量存在显著差异(P<0.001;P<0.05),而不同生长型叶片N/P无显著差异.不同科之间,只有大戟科叶的N含量与其他科之间存在差异(P<0.05),其余科之间的N、P含量和N/P均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林志斌严平勇杨智杰万晓华陈光水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NP化学计量学
马尾松混交林的超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2
2022年
营造马尾松混交林被认为是提高马尾松人工林的生产力和生态服务的理想方法,但马尾松混交林的生产力是否具有超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目前仍不清楚。为此,通过收集已报道的26篇文献中50个马尾松混交林林分和树种水平的总生物量及各器官生物量数据,分析马尾松混交林的超产效应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整体上,马尾松混交林的乔木层生物量和地上生物量均显著高于纯林。林分水平乔木层生物量超产44.8%,地上生物量超产49.4%,树种水平马尾松总生物量超产31.3%,地上生物量超产36.9%。混交林中马尾松树高和胸径相比纯林也得到了提高。与纯林相比,混交林中马尾松的树枝生物量分配增加,根生物量分配和根茎比减小,树高/胸高断面积比减小。同时,马尾松混交林的混交效应与林龄呈边缘显著正相关,但与初植密度、混交比例、保留密度、气候因子、小地形等因素均没有显著关系。由meta分析可得,混交林可以提高马尾松生物量的超产效应,促进马尾松的生长发育,优化马尾松林的林分结构。
林润东张进如李石一宁姚晓东王小红王小红
关键词:马尾松混交林生物量META分析
亚热带6种树种细根序级结构和形态特征被引量:45
2012年
以福建省建瓯市万木林自然保护区内占优势的6种天然林树种(沉水樟Cinnamomum micranthum,CIM;观光木Tsoongiodendron odorum Chun,TOC;浙江桂Cinnamomum chekiangense,CIC;罗浮栲Castanopsis fabri,CAF;细柄阿丁枫Altingiagracilipes,ALG;米槠Castanopsis carlesii,CAC)为研究对象,对其1—5级细根的结构,形态特征及生物量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沉水樟,细柄阿丁枫和米槠细根分支比表现出在1,2级(4倍以上)明显大于其它序级(3倍左右);其余3种树种则是在3,4级的细根分支比最大,其中浙江桂达到8.65倍,其它序级则大致为3倍左右。6种树种1,2级细根数量占到总数的70%—90%。6种树种细根直径,根长,组织密度随序级升高逐渐增大,比根长减小,生物量未表现出一致的变化规律,6种树种生物量主要集中在高级根部分。方差分析表明,树种对细根分支比例有显著影响(P<0.05),浙江桂和米槠细根分支水平对分支比例有极显著影响(P<0.01),其余4种树种分支水平对分支比例有显著影响(P<0.05),树种和分支水平的交互作用对6种树种细根分支比均有极显著的影响(P<0.01);树种对细根根长,直径以及生物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比根长有显著影响(P<0.05),而对组织密度的影响则不显著(P>0.05);树种和序级的交互作用对细根根长,直径以及生物量均有极显著影响(P<0.01),对组织密度有显著影响(P<0.05),对比根长影响不显著(P>0.05)。序级对6种树种细根根长,直径,比根长以及生物量的影响并未达到一致,对6种树种细根组织密度有极显著影响(P<0.01)。树种间1—4级根的比根长变异主要由组织密度引起,而5级根的比根长变异则由直径引起,同时在1级根中组织密度与直径呈现出权衡的关系。6种树种细根数量,直径,根长,比根长,组织密度以及生物量与序级之间回归分析发现它们与序级之间具有指数函数,线性函数,二次函数,三次函数或者幂函数关系
熊德成黄锦学杨智杰卢正立陈光水杨玉盛
关键词:亚热带细根细根形态生物量
细柄阿丁枫和米槠细根寿命影响因素被引量:6
2012年
采用微根管技术对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细柄阿丁枫(ALG)和米槠(CAC)细根进行了连续2 a的观测。估计细根寿命采用Kaplan-Meier方法,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 test)比较单一因素(细根直径、序级、出生年份、出生季节、土层以及邻近细根数量)对细根寿命的影响。同时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方法,分析上述因素对细根存活的影响程度。结果表明:细柄阿丁枫细根平均寿命和中值寿命分别为(286±8)d和(184±9)d,而米槠的则分别为(261±10)d和(212±8)d。仅考虑单一因素时,出生季节、径级、序级以及邻近细根数量对细柄阿丁枫和米槠细根寿命皆有极显著影响(P<0.01);出生年份对米槠细根寿命有极显著影响(P<0.01),但对细柄阿丁枫细根寿命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土层深度对细柄阿丁枫细根寿命有极显著影响(P<0.01),而对米槠细根寿命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则表明出生年份对二者细根寿命的影响皆无统计学意义(P>0.05),影响因素按照影响程度大小排列均依次是序级、出生季节、细根直径、邻近细根数量,而土层对细柄阿丁枫细根寿命的影响最弱,对米槠细根寿命的影响无统计学意义(P>0.05)。
黄锦学凌华杨智杰卢正立熊德成陈光水杨玉盛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细根寿命
中亚热带细柄阿丁枫和米槠群落细根的生产和死亡动态被引量:15
2012年
采用微根管技术与挖掘法相结合的方式对福建省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细柄阿丁枫和米槠天然林细根生产和死亡动态进行了为期两年多的观测,分析细根生产和死亡的季节变化、垂直分布及径级和序级分配,并估计细根的年生产量和年死亡量。结果表明:细柄阿丁枫细根年生产量和年死亡量分别为(230.1±162.8)g.m-.2a-1和(188.8±75.5)g.m-.2a-1,均略大于米槠的(214.5±185.8)g.m-.2a-1和(178.8±26.5)g.m-.2a-1,但两种森林群落的细根年生产量和年死亡量均无显著差异(P>0.05)。两森林群落细根生产均在春季达到高峰,其中米槠细根生产与月降水量呈极显著相关(P<0.01,r=0.566);细根死亡则呈现季节性地波动,米槠细根死亡峰值主要发生于夏季和秋季,而细柄阿丁枫则出现在秋季。两森林群落细根生产和死亡皆主要集中于土壤表层0—40 cm中,而且不同径级细根生产和死亡集中于0—1 mm细根中,其中0.3—0.6 mm细根的生产和死亡在两森林群落中均最大。两森林群落一级根的生产和死亡均大于高级根。
黄锦学凌华杨智杰卢正立熊德成陈光水杨玉盛谢锦升
关键词:常绿阔叶林细根
枯落物处理对森林土壤碳氮转化过程影响研究综述被引量:19
2012年
在全球变化背景下,植物枯落物输入的改变对森林生态系统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和稳定具有重要作用.通过论述近年来国内外在森林枯落物添加和去除处理(DIRT)对土壤有机质影响的最新研究进展,包括枯落物添加和去除对土壤碳氮贮量、土壤呼吸及其激发效应、土壤氮循环、土壤可溶性有机质以及土壤微生物、酶活性和小动物的影响,提出未来的可能研究方向,以期为国内该领域的研究提供参考.
陈玉平吴佳斌张曼杨智杰陈光水
关键词:土壤有机质凋落物根系土壤碳循环土壤生物
杉木人工林细根寿命的影响因素被引量:10
2011年
利用微根管技术探讨细根径级、序级、出生季节、土层和林龄对福建南平18年生和90年生杉木人工林细根寿命的影响。杉木林细根中值寿命随径级增大而延长,18年生杉木人工林直径d≤0.3 mm、0.31.0 mm的细根中值寿命分别为(125±47)d、(158±16)d、(248±18)d和(272±53)d;90年生杉木人工林直径d≤0.3 mm和0.31.0 mm的细根在观测期结束时,其累积存活率仍高于50%。18年生和90年生杉木高序级细根累积存活率都显著高于一级根,一级细根中值寿命分别为(180±13)d和(200±18)d,而高级根在观测期结束时,其累积存活率仍大于50%。18年生杉木秋季出生的细根累积存活率显著高于夏季,90年生杉木冬季和秋季出生的细根累积存活率均极显著高于春季和夏季。18年生杉木冬季、秋季、春季、夏季出生细根的中值寿命分别为(216±16)d、(248±12)d、(172±6)d和125 d;90年生杉木秋季、春季、夏季出生细根中值寿命分别为383 d、(127±23)d和(106±19)d,而冬季出生的细根在观测期结束时累积存活率仍在50%以上。90年生杉木细根累积存活率随土壤深度增加而显著增加,土层深度0
凌华袁一丁杨智杰黄锦学陈光水杨玉盛
关键词:细根杉木
闽楠人工林细根寿命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18
2012年
采用微根管技术对闽楠(Phoebe bournei(Hemsl.)Yang)人工林细根生长动态进行了连续2a的观测,通过Kaplan-Meier方法估计细根寿命,使用对数秩检验(Log-rank test)比较单一因素(细根直径、序级、出生季节和土层)对细根寿命的影响;并分析细根化学性质对细根寿命的影响。结果表明:出生季节极显著影响闽楠细根寿命(P<0.01),细根主要在春季出生(82.36%),夏季出生的细根平均寿命和中值寿命皆最长,分别为(218±23)d和(175±65)d;土层对闽楠细根寿命的影响不显著(P>0.05),下层(20—40 cm)细根平均寿命为(126±4)d高于表层(0—20cm)的(116±5)d;细根平均寿命随直径增大而极显著增大(P<0.01),0—0.3 mm的细根平均寿命为(109±4)d,0.3—0.6 mm的为(123±5)d,0.6—1 mm的为(139±11)d,1—2 mm的为(185±25)d。随着径级增大,闽楠细根碳含量极显著增大(P<0.01),氮含量极显著减小(P<0.01),碳氮比极显著增大(P<0.01),磷含量极显著减小(P<0.01)。细根平均寿命随序级增大亦显著增大(P<0.05),其中一级根平均寿命和中值寿命分别为(120±4)d和(89±1)d,高级根的则为(137±7)d和(123±1)d。以上结果表明闽楠细根寿命受到细根形态结构(直径和序级)、出生季节以及细根化学性质的影响。
郑金兴黄锦学王珍珍熊德成杨智杰陈光水
关键词:细根
杉木林表层和底层土壤微生物生长对策的研究被引量:3
2012年
底层土壤有机碳库占土壤总碳库的50%以上,但其控制机理仍不清楚.本研究以福建建瓯万木林自然保护区的杉木人工林为研究对象,采用改进的酶动力学分析方法,研究杉木林表层(0~10 cm)和底层(40~60 cm)土壤微生物生长对策的差异.结果显示,相对于表层土壤,底层土壤的易利用碳含量更高,表层土壤微生物更趋向于K对策,而底层土壤微生物则更趋向于r对策.
吴佳斌陈玉平陈碧燕杨智杰陈光水
关键词:杉木林土壤微生物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