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20093125)
- 作品数:2 被引量:23H指数:2
- 相关作者:张杰张亚梅王蓬鹏陈敏潘岳松更多>>
- 相关机构: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儿童医院更多>>
- 发文基金:首都医学发展科研基金北京市优秀人才培养资助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幼儿变应性鼻炎临床特征分析被引量:10
- 2011年
- 目的分析1~3岁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患儿的特应性分布状态及其临床特征。方法采集2009年8月至2010年11月96例1~3岁具有AR症状患儿病史资料,包括就诊年龄、性别、出现症状年龄、病史月数、个人过敏史、父母过敏史。采用敏筛定量过敏原检测系统(Allergy Screen)筛查共计19类吸入组和食物组变应原特异性IgE(specific IgE,slgE)及血清总IgE水平。归纳该组患儿吸人性变应原和食物变应原致敏的分布状态,按月龄(A组,≥12月龄;B组,≥24月龄;C组,≥36月龄,但不满48月龄)、变应原类别及湿疹或哮喘任一阳性分组分析各临床特征因子的影响作用,Logistic回归方法分析各临床特征与变应原致敏的相互关系。结果变应原筛查总阳性率为81.3%;吸人组变应原、食物组变应原阳性率分别为62.5%、53.1%;混合真菌阳性率最高(50.0%),其次为牛奶(34.4%)、羊肉(31.3%)、牛肉(26.0%)、屋尘螨(21.0%)、小麦(18.8%)、艾蒿(12.5%)、鸡蛋白或鸡蛋黄(11.5%)。62.5%可确诊为AR,其余可暂视为非变应性鼻炎。按月龄分组进行临床特征的单因素分析提示:吸人组变应原(χ3=13.699,P=0.001)、父亲患AR(χ2=14.060,P=0.001)和父亲或母亲患AR(χ2=7.396,P=0.025)在3个月龄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个人湿疹史(P=0.034,OR=3.143)可增加变应原致敏的可能性;个人湿疹史(P=0.015,OR=3.125)和总IgE〉200IU/ml(P=0.030,OR=3.119)则增加吸入组变应原致敏的可能性;未筛选出对食物组变应原致敏有统计学意义的临床特征;食物组和吸人组阳性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吸人组变应原阳性(P=0.046,OR=3.594)、有蚊虫叮咬性皮炎(P=0.002,OR=11.941)为出现湿疹或哮喘任一阳性的危险因素。结论1~3岁具有AR症�
- 戴伟利张杰潘岳松陈敏张亚梅
- 关键词:鼻炎变应性常年性鼻炎变应性季节性变应原
- 学龄前儿童变应性鼻炎发展趋势及与哮喘相关性的五年纵向研究被引量:13
- 2013年
- 目的 分析5年后学龄前儿童变应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AR)相关症状的转化方向,致敏变应原的种类变化,探讨AR与哮喘的关系.方法 通过对2006至2007年流行病学调查中248例确诊为AR的儿童(AR组)及217名未被确诊为AR的儿童(非AR组)进行再次电话调查问卷随访,并对63例AR组患儿再次进行变应原皮肤点刺试验,将结果汇总、录入,以SPSS 17.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AR组随访应答216例,非AR组应答156名.随年龄增长,37.0%(80/216)的AR组患儿的症状控制,其中70.0%(56/80)的患儿接受过治疗;63.0% (136/216)的AR组患儿的症状未控制,在AR症状持续的136例患儿中,49.3%(67/136)接受过治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833,P=0.003).前次调查中诊断为AR的患儿,5年后合并哮喘的人数增多,发生率从12.5%(27/216)增加至14.8%(32/216),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0.491,P=0.484).而非AR组调查对象中患哮喘的儿童概率由前次的2.6%(4/156)提高至本次的3.2% (5/156),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 =0.114,P=0.736).在AR组中,前次调查中有27例哮喘儿童,本次调查27例哮喘患儿中11例哮喘已控制,未再发作,这11例中7例患儿的AR症状也得到控制;本次调查中哮喘症状仍在持续的16例患儿中,13例AR仍在持续,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5.423,P<0.05).本次皮肤点刺试验中变应原阳性总数较前次检测减少,同时首位变应原由前次的交链孢霉变为本次的粉尘螨.有21例受检儿童出现与前次不同的变应原阳性,最少出现1种,最多有7种,大豚草出现数量最多,真菌最少.结论 随年龄增长,学龄前儿童AR患儿5年后有37.0%达到临床症状控制,儿童AR与哮喘密切相关,致敏变应原随着年龄增长可以发生变化.
- 王蓬鹏张亚梅张杰
- 关键词:变应原哮喘皮肤试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