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ZR2010EL006)
- 作品数:11 被引量:80H指数:6
- 相关作者:张亚莉于先进李小斌房涛郭晓娜更多>>
- 相关机构:山东理工大学中南大学北京矿冶研究总院更多>>
- 发文基金:山东省自然科学基金山东省高等学校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冶金工程环境科学与工程更多>>
- 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复合材料合成条件对其处理含氰废水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
- 2014年
- 以乙醇为有机溶剂,硅酸钠和钛酸丁酯为原料,采用凝胶溶胶法制取二氧化硅/二氧化钛复合催化吸附材料,并进行热重分析来表征。结果表明,最佳制备条件为:硅酸钠∶钛酸丁酯∶乙醇∶水=7∶5∶30∶20(体积比),pH=2,硅酸钠用量30mL,继续搅拌时间4h,焙烧温度450℃,焙烧时间2h。此条件下制备的材料用于含氰废水处理,铜吸附量最大,氰分解率也最大。
- 王平杨静史娟华张亚莉
- 关键词:两步法二氧化硅含氰废水
- 氰化贫液处理方法研究现状被引量:11
- 2012年
- 介绍了氰化贫液的处理方法,重点介绍了净化法(碱氯氧化法,二氧化硫-空气氧化法,过氧化氢氧化法,臭氧化法,电解氧化法,微生物氧化法)和回收法(酸化法,离子交换法,吸附法,溶剂萃取法,膜法)及各种方法的基本原理、优缺点,提出了研发新工艺的重要性。
- 杨静张亚莉于先进房涛
- 关键词:氰化贫液
- 湿法处理钠硅渣回收氧化铝工艺研究被引量:3
- 2011年
- 对钠硅渣脱碱后的水化石榴石通入CO2气体转型的反应进行了热力学分析,研究了温度、时间、改性次数、Na2CO3浓度对转型效果的影响,并且研究了转型后渣溶铝过程中,苛性碱浓度、温度、液固比、反应时间对氧化铝溶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钠硅渣脱碱后形成的水化石榴石能被CO2分解,在分解过程中硅化合物易形成CaO.S iO2.H2O、6CaO.6S iO2.H2O。反应时间的延长,适当的反应温度,有利于提高水化石榴石的转化率,同时改性处理也可以提高转化率。在溶铝过程中,时间延长,液固比提高,碱浓度升高,以及适宜的反应温度均可提高溶铝效率。试验最佳工艺条件为:转型最佳工艺为时间2 h,液固比5~10,温度50℃,改性一次;溶铝最佳工艺为温度50℃,液固比为10,时间1 h,碱浓度大于50 g/L,最优条件下氧化铝溶出率达60%以上,弃渣中铝硅比A/S小于0.6。
- 张亚莉于先进
- 关键词:氧化铝钠硅渣水化石榴石
- 回收氰化渣中铁的工艺试验研究被引量:4
- 2011年
- 以高铁高铝、硅氰化渣为原料,试验探讨了回收渣中铁的工艺,并运用XRD、SEM和EDS等分析铁回收机理。结果表明:氰化渣以赤铁矿为主,并与铝、硅等杂质化合物共生,呈相互包裹的复杂嵌布关系,采用常规的焙烧-磁选工艺不能有效地回收铁。采用添加复合添加剂的焙烧-水浸-磁选工艺,当氰化渣粒度为<74μm比例占85%,焙烧温度750℃,氰化渣:活性炭:添加剂A:添加剂B(质量比)=100:10:3:10,水浸温度60℃,水浸液固比5:1,水浸时间5min,搅拌速度20r/min,激磁电流为2A时,可获得铁精矿全铁品位为53.82%、回收率为76.55%的选别指标。复合添加剂可与大部分铝、硅等杂质化合物反应,生成复杂可溶性和难溶非磁性物质,水洗及磁选后可去除,使铁的品位和回收率提高。
- 李怀梅于先进张亚莉
- 关键词:品位
- 201×7树脂吸附氰化废水中的重金属离子锌铜的研究
- 针对氰化废水中含有的重金属离子锌与铜含量过高,探讨了用201×7树脂吸附回收技术。考察了树脂类型、201×7树脂用量、吸附时间、吸附温度、贫液初始pH值等对吸附的影响。确定了最佳适宜吸附条件:在常温下...
- 于先进房涛张亚莉熊伟
- 关键词:废水处理离子交换树脂
- 201*7树脂上锌氰化物的硫酸解析
- 2011年
- 对201*7强碱性阴离子树脂吸附的Zn(CN)42-和氰根离子进行解析试验,考察解析过程中硫酸浓度、硫酸用量、温度及时间对解析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30℃时,用30g/L硫酸,硫酸树脂体积比为5,30min就可有效解析树脂上吸附的Zn(CN)24-和氰根离子。氰解析率达到85%,锌解析率达到97%。
- 房涛张亚莉于先进郭晓娜李怀梅
- 关键词:阴离子交换树脂氰离子硫酸
- 氯化钠—次氯酸钠法从氰化渣中回收金被引量:7
- 2013年
- 以氯化钠为溶剂,加入适量次氯酸钠,考察了液固比、浸出温度和时间对氰化渣中金浸出率的影响。结果表明,在下述最优试验条件下,金浸出率可以达到41%以上:浸出温度50℃、浸出时间3h、液固比4。
- 史娟华于先进张亚莉
- 关键词:浸出氯化钠次氯酸钠
- 钙硅渣湿法处理工艺
- 2011年
- 研究钙硅渣湿法处理最佳工艺条件,确定CO2浓度、CO2气体的添加方式、分解次数、时间、温度、液固比、碱液和铝酸钠浓度等因素对钙硅渣湿法分解的影响。有利于硅渣湿法分解的条件是延长反应时间,增加分解次数,采用合适的添加方式,确定适宜的温度范围。CO2浓度、液固比对钙硅渣湿法分解的影响不明显。在钙硅渣湿法分解过程中,含硅化合物转化成在碱液中相对稳定的水合硅酸钙,而含铝化合物转化成在碱液中反应活性较好的氢氧化铝等。适宜的转型工艺条件是CO2浓度8%~100%,分解时间2h左右,L/S 5~10,温度50℃左右,分解次数为三次。
- 张亚莉于先进张邦胜张丽鹏李德刚李小斌
- 关键词:冶金技术水化石榴石湿法处理
- 氰化渣磁化焙烧过程中铁化合物反应行为的热力学分析被引量:20
- 2011年
- 通过对磁化焙烧过程中氧化铁还原的热力学平衡分析,以及Fe2O3与硅酸钙、铁橄榄石与氧化钙、Fe3O4与二氧化硅反应的热力学分析,研究氰化渣中含铁化合物在磁化焙烧过程中的热力学反应规律。对氰化渣进行焙砂磁选实验研究,采用全谱直读等离子体(ICP)、X线衍射(XRD)、X线荧光(XRF)等方法对氰化渣和焙烧渣进行分析和表征。研究结果表明:Fe2O3在较低温度范围内易被还原为Fe3O4,且CaO与SiO2的物质的量比n(CaO)/n(SiO2)为1:1时,Fe2O3不与硅钙化合物反应,不会造成铁的损失;产物Fe3O4在焙烧炉料中与SiO2不能发生反应,有CO存在时,加入适量的添加剂,亦能够稳定存在;在焙烧过程中加入氧化钙,铁橄榄石中的铁能被取代出来,可以提高磁化焙烧效率,且氧化钙的配入量是影响磁化焙烧效率的重要因素;当n(CaO)/n(SiO2)=1:1,时间为90min,N2和CO的物质的量比n(N2)/n(Co)为4:1,添加1%Na2SO4,温度为880 K时,铁的回收率达到84%,铁精粉中铁品位达到60%,符合工业炼铁的原料要求。实验结果与热力学理论计算结果相吻合。
- 张亚莉于先进李小斌张丽鹏李德刚
- 关键词:FE2O3FE3O4热力学分析
- 氧化锌贫矿提锌渣中铅和银的氯盐一步浸出被引量:12
- 2012年
- 运用X射线衍射、扫描电镜和X射线能谱等分析手段,对山东某地深度氧化锌贫矿提锌后渣进行工艺矿物学特征分析可知,矿物中金属赋存状态复杂,属难选矿物。开发出氯盐一步法浸出铅和银的新工艺,考察反应温度、NaCl浓度、添加剂用量、液固比、HCl加入量和浸出时间对浸出过程的影响。结果表明:加入添加剂对铅的浸出率没有影响,但可以显著提高银的浸出率。条件试验研究得出最佳工艺条件如下:浸出温度90℃、NaCl浓度390 g/L、添加剂用量15 mL、液固比(质量比)7?1、HCl加入量3 mL、浸出时间3 h。在此最佳工艺条件下,铅的浸出率达到95%左右,银的浸出率达到90%左右。
- 张亚莉于先进李小斌
- 关键词:铅银氯盐浸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