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372033)
- 作品数:9 被引量:163H指数:4
- 相关作者:唐子龙张中太卢俊彪沈万慈乐斌更多>>
- 相关机构:清华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香港王宽诚教育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电气工程理学电子电信一般工业技术更多>>
- LiFePO_4材料的制备与电池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0
- 2005年
- 通过固相法合成了裂解碳包覆的具有亚微米球形颗粒团簇微结构的LiFePO4粉体材料.材料中裂解碳百分含量为5.01%,一次颗粒粒径在200-600nm,团簇体粒径在10μm左右. 在0.1、0.2、0.5和1C的充放电速率下,研究了材料的比容量和循环稳定性的变化.当充放电速率<1C时,随着充放电速率的增大,材料的充放电平台和比容量并不随速率的增大而发生较大变化,当充放电速率≥1C时,材料的充放电电压平台迅速升高(充电)或降低(放电),比容量也有较大的降低;随着充放电次数的增加,材料的比容量有所增加,然后趋于稳定.在30 个循环后材料的放电比容量分别为:131.7、129.1、123.5和114.4mAh/g.
- 卢俊彪唐子龙张中太沈万慈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4造粒
- 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研究进展被引量:62
- 2005年
- 回顾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发展历史以及目前发展状况。介绍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的工作原理以及作为燃料电池的阳极、阴极、电解质和连接材料的选择依据。评述了分别应用于阳极、阴极、电解质以及连接材料的材料目前的研究状况和面临的一些问题。最后提出了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能够得以应用必须解决的一些瓶颈因素。
- 卢俊彪张中太唐子龙
- 关键词:固体氧化物燃料电池阳极阴极电解质
- 表面修饰与镁离子掺杂对LiFePO4材料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1
- 2005年
- 在固相合成工艺下引入了球化和掺杂工艺,从而制备出了镁离子掺杂的LiFePO4粉体材料,该材料与裂解的碳黑形成尺寸10μm~15 μm的团簇体.在团簇体中,材料颗粒与碳黑接触的界面接触良好.材料的充放电测试实验表明,经过表面修饰和高价离子掺杂的材料具有比未掺杂材料更大的充放电容量和更好的循环稳定性.在充放电不同状态下的交流复阻抗谱表明,随着电池电压的升高,电池电化学阻抗减小.利用等效电路拟合数据表明在掺杂的电极材料中,锂离子的扩散速率在10-9cm2s-1数量级,在充放电平台附近达到最小值.
- 卢俊彪李俊荣唐子龙张中太沈万慈金永柱
- 关键词:正极材料LIFEPO4球化工艺
- 稀土元素Sm、Eu、Gd对Nb掺杂的TiO_2压敏电阻电性能的影响(英文)被引量:4
- 2005年
- 研究了稀土元素Sm、Eu、Gd对于Nb掺杂的TiO2基压敏电阻电学性能的影响.几种稀土元素的掺杂量均为体系总量的2%(原子比),其它原料的掺入量固定不变.实验样品在1380℃烧结,保温4h.实验发现,Sm、Eu、Gd等稀土元素可以有效降低TiO2基压敏电阻的压敏电压,但对于非线性系数的影响不很明显.对于Sm、Eu、Gd掺杂,实验得到的压敏电压值分别为12.7、14.7和16.1V.通过对试样的阻抗分析发现,Sm、Eu、Gd掺杂对于压敏电阻的介电性能有显著影响,单独掺杂Sm或Gd的试样具有很低的介电常数和介电损耗,并且具有很高的电阻率.
- 唐子龙米佳张中太周志刚
- 关键词:压敏电阻稀土TIO2
- 银包覆对LiFePO4结构与性能的影响被引量:3
- 2005年
- 以聚已二醇(PEG)为分散剂,利用球磨工艺让AgNO3与预合成的LiFePO4充分混合,在氮气气氛下原位合成了LiFePO4/Ag复合材料.扫描电镜表明材料颗粒细小,分布均匀;背散射电子图像和元素分布图显示了银在材料中的分布情况.材料表面的光电子能谱表明银是以单质的形式存在.以合成材料为正极的电池的循环伏安特性曲线表明,在锂离子插入和脱出过程中只有单一机制的存在.随着电流密度的增大,电池容量没有明显的降低,但是电极极化效应逐渐明显.当充放电电流密度达到C时,电池只有很小的容量和较大的电极极化效应.把电流密度减小到C/10时,电池的容量又得到了恢复.在C/8的电流密度下,电池循环了45次,没有观察到明显的容量衰减现象.
- 卢俊彪乐斌唐子龙张中太李俊荣沈万慈
- 关键词:正极材料LIFEPO4
- 锂离子电池正极材料LiFePO_4的结构与电化学性能的研究被引量:25
- 2005年
- 利用固相法和球化工艺合成了橄榄石型LiFePO4粉体. 该粉体由直径为10~15 μm的团簇体组成. 以合成材料为正极的锂离子电池的循环伏安特性表明, 在循环过程中, 锂离子插入和脱出具有单一的可逆机制. 在不同温度下, 材料的交流复阻抗谱表明, 随着温度的升高, 电池电化学阻抗明显减小. 充放电测试结果表明, 在17 mA/cm2的电流密度下, 材料工作电压平稳, 电极极化效应较小, 容量接近其理论值. 在170 mA/cm2的电流密度下, 电池容量没有明显的减小趋势, 而在170 mA/cm2电流密度以上时, 电池容量迅速降低, 且电极极化效应比较显著. 经过较大的电流密度测试后, 材料在小电流密度下仍然保持着接近理论容量的循环容量.
- 卢俊彪唐子龙乐斌张中太沈万慈
- 关键词:锂离子电池LIFEPO4球化工艺电化学性能
- LiFePO_4固相碳热合成法研究被引量:3
- 2007年
- 以碳热还原法为原理,采用Fe2O3、Li2CO3、NH3H2PO4和碳黑为原料,以一定计量比和顺序混合,经过球磨、干燥、造粒、预烧、烧成等几道工序,制备出黑色的LiFePO4/C粉末。利用化学分析、XRD、SEM等手段研究了工艺流程对合成产物晶体结构、表面形貌的影响。利用合成材料组装电池,通过充放电试验测试电化学性能。结果表明,以0.1C速率充放电,首次充放电容量在150mAh/g。从长远看来,这种低成本,工艺简单,绿色无污染的合成方法很具有工业实用化生产价值。
- 乐斌唐子龙张中太
- 关键词:正极材料LIFEPO4碳热还原
- 锂离子电池固态聚合物电解质研究进展(英文)被引量:2
- 2007年
- 电解质是制备高功率密度和高能量密度、长循环寿命的锂离子电池的重要材料之一,而聚合物电解质是实现全固态锂离子电池的关键技术。总结近几年来为提高聚合物电解质电导率所作研究的新进展,并提出了今后的研究方向。
- 唐子龙胡林峰张中太粟付芃
- 关键词:离子电导率锂离子二次电池
- 镁离子掺杂对LiFePO_4/C材料电池性能的影响被引量:48
- 2005年
- 通过PVA(聚乙烯醇)包覆工艺利用固相法合成了镁离子掺杂的LiFePO4/C.材料的高温电导率特征曲线和电阻率与掺杂含量变化的曲线表明,材料中由于Mg离子的掺杂,使得其导电机制由n型半导体向p型半导体转换.在镁离子掺杂原子百分含量为0.3%(x)下,研究了材料的结晶性能随烧成温度的变化.973K下合成材料具有良好的微观结构,材料的亚微米颗粒和PVA裂解产生的碳黑形成了粒径在10μm左右的团簇体.在循环伏安特性曲线中,存在两个小的肩峰,表明在循环过程中,锂离子可以通过由掺杂产生的锂空位进行插入和脱出.材料在0.1C的充放电速率下,首次充放电曲线具有平稳的电压平台和较大的充放电容量.当充放电速率为0.5C时,材料仍然具有大于120mA·h·g-1的充放电容量;经过100次循环后,基本上没有发现材料的循环容量衰减的情况.
- 卢俊彪唐子龙张中太金永拄
- 关键词:正极材料LIFEPO4造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