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07AA061101)

作品数:39 被引量:500H指数:14
相关作者:骆永明滕应李培军林先贵李振高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南京农业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中国科学院知识创新工程重要方向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农业科学生物学更多>>

文献类型

  • 39篇期刊文章
  • 7篇会议论文

领域

  • 43篇环境科学与工...
  • 3篇农业科学
  • 1篇生物学

主题

  • 22篇多环芳烃
  • 20篇污染
  • 16篇土壤
  • 16篇污染土
  • 16篇污染土壤
  • 15篇降解
  • 8篇多环芳烃污染
  • 8篇生物降解
  • 8篇烃污染
  • 7篇生物修复
  • 7篇农田
  • 7篇农田土壤
  • 7篇降解菌
  • 6篇多环芳烃污染...
  • 6篇PAHS
  • 5篇植物修复
  • 4篇降解特性
  • 3篇生物表面活性...
  • 3篇重金
  • 3篇重金属

机构

  • 33篇中国科学院
  • 12篇南京农业大学
  • 10篇中国科学院研...
  • 4篇东北大学
  • 4篇浙江大学
  • 4篇沈阳大学
  • 2篇山东师范大学
  • 2篇沈阳农业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烟...
  • 1篇黄石理工学院
  • 1篇河南农业大学
  • 1篇山西大学
  • 1篇香港浸会大学
  • 1篇辽宁省流域污...
  • 1篇俄罗斯科学院
  • 1篇中国科学院大...
  • 1篇学研究院

作者

  • 9篇骆永明
  • 8篇滕应
  • 7篇李培军
  • 7篇李振高
  • 7篇林先贵
  • 6篇尹睿
  • 6篇张晶
  • 5篇孙明明
  • 4篇李顺鹏
  • 4篇李海波
  • 4篇陈宝梁
  • 4篇孙铁珩
  • 4篇胡筱敏
  • 4篇洪青
  • 4篇刘魏魏
  • 3篇王芳
  • 3篇台培东
  • 3篇蒋新
  • 3篇曾军
  • 3篇付登强

传媒

  • 6篇土壤
  • 6篇安全与环境学...
  • 4篇中国环境科学
  • 4篇微生物学通报
  • 3篇微生物学报
  • 3篇生态学杂志
  • 2篇应用与环境生...
  • 2篇土壤学报
  • 2篇农业环境科学...
  • 2篇环境工程学报
  • 1篇环境科学学报
  • 1篇环境污染与防...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中国科技成果
  • 1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第五届全国环...

年份

  • 1篇2017
  • 1篇2014
  • 6篇2012
  • 5篇2011
  • 15篇2010
  • 13篇2009
  • 5篇2008
39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有机废弃物强化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
在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技术中,植物与微生物联合修复以其修复效率高、无二次污染等特点,受到研究者的广泛关注。植物与特殊的菌根真菌或专性、非专性PAHs降解菌群协同作用,增加了对污染物的吸收和降解。有机废弃物中含有丰富的营养元...
张晶林先贵杨婷刘魏魏尹睿
文献传递
土壤pH、水分及温度对长期污染土壤中苯并[a]芘动态变化的影响初探被引量:9
2012年
以受多环芳烃长期污染农田土壤中苯并[a]芘(B[a]P)为研究对象,采用室内模拟试验研究了pH、水分和温度对土壤中B[a]P的动态变化的影响。结果表明,供试污染土壤中B[a]P能被土著微生物快速去除,其消减过程受到pH、水分和温度的影响。初始pH为4.6、5.9和7.3的泥浆中B[a]P在7天内的去除率分别为43.8%、37.8%和14.0%。在土壤水分为22%、43%、65%和87%田间持水量,温度为28℃条件下培养80天后土壤中B[a]P的去除率分别为42.5%、96.6%、96.3%和34.3%。在土壤pH为4.5,土壤水分为60%±5%田间持水量,温度为25℃和40℃条件下土壤中B[a]P的半衰期分别为33天和16天。可见,pH、水分和温度等环境条件对土壤中B[a]P的消减过程具有明显的影响,可通过人为调控强化B[a]P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复。
付登强滕应骆永明孙明明李士杏李振高
关键词:土壤苯并[A]芘PH水分温度
Tenax提取法评价MCD强化微生物修复PAH污染农田土壤的关键限制因子
PAH污染老化农田土壤的微生物降解修复进程往往由于目标污染物具有较低的生物可利用性而受到限制,难以实现深度彻底的降解效果。科学的评价和阐明微生物刺激和微生物强化修复PAH污染农田土壤不同阶段中的关键限制因子,对于在实际中...
孙明明骆永明滕应Peter Christie贾仲君李振高
关键词:PAHMCD解吸
文献传递
对硝基苯酚降解菌Pseudomonas sp.PDS-7的降解特性及其降解相关基因的克隆被引量:7
2008年
【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分离对硝基苯酚(PNP)降解菌,研究其对PNP的降解特性;克隆其降解相关基因,并进行表达。【方法】本研究通过富集培养法和系列稀释平板涂布法分离PNP降解菌株;采用形态观察、生理生化特征测定和16S rDNA分析对菌株进行初步鉴定;通过摇瓶试验研究菌株降解特性;利用SEFA-PCR技术克隆降解相关基因,并亚克隆到表达载体pET29a中,构建重组表达质粒pETpnpC,再转入受体菌E.coli BL21(DE3)中进行诱导表达;通过分光光度法测定表达产物的酶活力。【结果】分离到一株PNP降解菌PDS-7,将该菌株鉴定为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该菌株能够以PNP作为唯一碳源、氮源和能源生长,菌株对PNP的最高耐受浓度为80mg/L,最适降解温度为30°C,偏碱性条件有利于菌株对PNP的降解;克隆了PNP降解过程中的偏苯三酚1,2-双加氧酶基因pnpC及马来酰醋酸还原酶基因pnpD(GenBank登陆号EU233791);将pnpC在E.coli BL21(DE3)菌株进行了诱导表达,表达产物对偏苯三酚和邻苯二酚均有邻位开环活性,比活力分别为0.45U/mg protein和0.37U/mg protein,表明偏苯三酚1,2-双加氧酶基因pnpC得到了活性表达。【结论】分离鉴定了一株PNP降解菌Pseudomonas sp.PDS-7,研究了该菌株的降解特性,克隆和表达了降解相关基因。
董小军洪青李恋李顺鹏
关键词:对硝基苯酚PSEUDOMONAS降解特性基因克隆
生物填料地下渗滤系统处理生活污水的中试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以活性污泥等生物基质为填料,在不同的水力负荷和有机负荷条件下,研究了地下渗滤系统对生活污水的处理效果。中试结果表明:地下渗滤系统对COD、NH_4^+-N和TP有着良好的去除效果,在水力负荷为4 cm·d^-1,污染负荷为280 mg·L^-1和320 mg·L^-1时,COD、NH_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1.2%、97.2%、88.0%和90.6%、95.6%、90.4%;水力负荷达到450 mg·L^-1时,有机物及氨氮的去除率下降迅速,仅为83.2%和85.5%,TP的去除率略有提高,为91.7%;平均污染负荷为300 mg·L^-1,水力负荷为4.0 cm·d^-1、6.5 cm·d^-1和8.1 cm·d^-1时,COD、NH_4^+-N和TP的去除率分别达到90.6%、97.4%、90.0%.87.3%、96.8%、84.0%和85.6%,96.3%,83.3%;适宜的生活污水处理条件是水力负荷为8.1 cm·d^-1,污染负荷低于450 mg·L^-1。在以上工况下的出水水质均优于生活杂用水水质标准(CJ 251—89)和沈阳市污水处理中水回用标准,处理效果稳定;系统垂直方向的氨化细菌分布较均匀,硝化细菌在70 cm以上区域数量较多,反硝化细菌在70 cm以下区域数量较多;氨化细菌与COD、NH_4^+-N和TN的去除率的相关性显著,硝化及反硝化细菌与COD、NH_4^+-N和TN的去除率的相关性极显著;氨化、硝化和反硝化细菌与TP的去除率的相关性均不显著,说明生物作用不是TP脱除的主要途径。
李英华李海波孙铁珩胡筱敏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生活污水地下渗滤生物填料
白腐真菌修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及其降解机理的研究进展被引量:11
2009年
介绍了白腐真菌对多环芳烃(PAHs)的代谢途径、降解机理,阐述了白腐真菌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影响因素和生态效应,并提出了提高白腐真菌修复效率的措施。白腐真菌主要通过分泌木质素降解酶系(木质素过氧化物酶、锰过氧化物酶和漆酶)来降解PAHs,这些胞外酶可通过开环作用把PAHs代谢成为水溶性较强的醌类中间产物,再由其他微生物降解这些中间产物直至矿化。在白腐真菌的培养过程中,通过对环境因素及营养条件(如温度、pH值、C/N比、微量元素和转速)的优化可提高胞外酶产量。在修复PAHs污染土壤过程中,生物竞争、营养条件和环境因素等均会影响白腐真菌的修复效果。同时,归纳总结了改善白腐真菌修复效果的一些措施,如真菌一细菌联合修复、添加适当的培养基质、添加表面活性剂、直接施用酶制剂和改善营养条件等。
李烜桢林先贵
关键词:环境工程学白腐真菌多环芳烃土壤
核糖体rDNA序列分析在丛枝菌根真菌研究中的应用被引量:1
2009年
丛枝菌根真菌(AMF)是一类古老、专性活体营养的共生菌物,尚未获得纯培养,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人们对AMF的深入研究。以DNA分析技术为基础的分子生物学技术增加了AMF检测的敏感性与特异性,rDNA序列的同源性和变化性可更真实地反映物种之间的亲缘关系及进化地位,因而被广泛应用于AMF分类、鉴定、遗传、生态及物种多样性等研究中。本文简要综述了rDNA序列分析技术在AMF系统发育、分子检测及群落结构特征研究中的应用现状。
刘灵芝李培军巩忠强张玉龙
关键词:RDNA种群多样性
PAHs污染土壤生物修复强化技术研究进展被引量:6
2011年
为提高生物修复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效率,从PAHs生物修复的原理和强化措施出发,综述了PAHs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物理化学强化技术和生物强化技术,分析了各种技术的原理与适用条件,提出了植物强化微生物修复足PAHs污染土壤生物修复的重要发展方向。在进行强化修复的过程中,要注重现场应用和安全性评价。
王洪李海波孙铁珩胡筱敏
关键词:环境学PAHS污染土壤生物修复
土壤中高环多环芳烃微生物降解的研究进展被引量:48
2010年
微生物修复是去除土壤中多环芳烃(PAHs)的主要措施。本文以微生物修复PAHs污染土壤的理论基础及其难点为主线,全面综述了土壤中高环PAHs的微生物降解机理。近年来,富集分离得到的以高环PAHs为唯一碳源和能源的优势降解菌逐渐增多,其中,主要是代谢降解四环PAHs的单株降解菌,一些降解菌还能以共代谢方式利用五环PAHs。高环PAHs污染土壤修复的一个难点是其低生物可利用性,微生物通过释放生物表面活性剂、形成生物膜以及分泌胞外多糖提高高环PAHs的生物可利用性,从而加速其降解。真菌和细菌联合作用能增强污染土壤实地修复的效果。因此,通过微生物修复技术来去除土壤中PAHs具有环境友好性、经济适用性以及可持续应用性。
张银萍王芳杨兴伦谷成刚李杰蒋新
关键词:微生物降解生物可利用性生物放大
多环芳烃(PAHs)污染土壤的复合生物修复技术初探
多环芳烃(Polycylic aromtic carbons,PAHs)是一类广泛存在于环境中的具有致癌性、致畸性、致突变性的持久性有机污染物。由于化石燃料燃烧、大气沉降、污水灌溉、石油大量使用造成土壤中的PAHs严重污...
刘魏魏尹睿林先贵张晶台培东占新华
关键词:多环芳烃污染土壤菌根真菌鼠李糖脂
文献传递
共5页<12345>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