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1212010541403)

作品数:10 被引量:55H指数:5
相关作者:吴珍汉胡道功叶培盛吴中海苗放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地质科学院成都理工大学中国科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中国地质调查局地质调查项目国际科技合作与交流专项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航空宇航科学技术石油与天然气工程矿业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0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7篇天文地球
  • 1篇矿业工程
  • 1篇石油与天然气...
  • 1篇自动化与计算...
  • 1篇航空宇航科学...

主题

  • 3篇东昆仑
  • 3篇东昆仑断裂
  • 3篇东昆仑断裂带
  • 3篇断裂带
  • 3篇裂带
  • 2篇地震
  • 2篇地震复发
  • 2篇地震复发间隔
  • 2篇第四纪
  • 2篇移动冰丘
  • 2篇数值模拟
  • 2篇数字高程
  • 2篇数字高程模型
  • 2篇青藏
  • 2篇青藏高原
  • 2篇晚第四纪
  • 2篇古地震
  • 2篇复发间隔
  • 2篇高程模型
  • 2篇值模拟

机构

  • 6篇中国地质科学...
  • 4篇成都理工大学
  • 2篇中国科学院
  • 1篇中国石油天然...

作者

  • 6篇吴珍汉
  • 5篇胡道功
  • 4篇吴中海
  • 4篇叶培盛
  • 3篇苗放
  • 2篇晏明星
  • 2篇刘琦胜
  • 2篇王连捷
  • 2篇赵希涛
  • 2篇李亚平
  • 1篇梁军
  • 1篇漆小英
  • 1篇叶成名
  • 1篇吴芳
  • 1篇孙东生
  • 1篇张耀玲
  • 1篇周春景
  • 1篇汪宝存
  • 1篇王薇
  • 1篇石广仁

传媒

  • 3篇第四纪研究
  • 1篇黑龙江科技信...
  • 1篇现代地质
  • 1篇中国地质
  • 1篇物探化探计算...
  • 1篇石河子大学学...
  • 1篇遥感信息
  • 1篇地质科技情报

年份

  • 1篇2009
  • 2篇2008
  • 5篇2007
  • 2篇2006
10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Quickbird影像除云方法及应用--以崩错地区为例
2009年
以西藏崩错地区的快鸟遥感影像为例,详细论述了遥感图像除云原理以及如何处理薄云和厚云同在相关问题,并提出了一种基于改进后同态滤波的像素级融合恢复图像新方法,首次将高频强调滤波思想引入除云领域,进行了一些实验,效果比较明显。
李亚平苗放
关键词:像素级融合高频强调滤波平均梯度
基于D-InSAR方法监测羊八井—当雄区域活动断层被引量:1
2008年
介绍了利用雷达差分干涉测量技术对羊八井—当雄区进行了数据处理和地面形变测量的研究,获得了羊八井-当雄区差分条纹图和视向线形变位移图,通过对结果的分析,说明采用二轨雷达干涉差分测量方法提取该区域地面形变信息的效果良好。
李亚平晏明星
关键词:活动断层形变测量
青藏高原北部移动冰丘破坏桥墩的数值模拟被引量:2
2006年
青藏高原北部常年冻土区断裂破碎带发育的移动冰丘对桥梁、涵洞、输油管道等工程设施具有不同形式的破坏作用。考虑移动冰丘与工程设施的相互作用,根据野外观测和实验资料设计模型,应用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方法,计算移动冰丘冻胀产生的位移场、应力场和桥墩弯曲应力,分析桥墩破裂机理。结果表明,移动冰丘能够产生11^-21MPa的轴向应力和15^-31 MPa的主应力,在桥墩周围形成不同规模的应力集中区,导致桥墩发生显著偏移。桥墩的偏移和弯曲能够在桥墩内部产生高达61.9~64.6 MPa的张应力和-45.0^-49.0 MPa的压应力,超过桥墩的强度极限。在粗细桥墩连接部位,外侧形成张应力集中区,最大张应力达26~30 MPa;内侧形成压应力集中区,最大压应力达-25^-28.8 MPa。粗细桥墩连接部位外侧的张应力超过了钢筋混凝土的抗张强度,产生与野外观测资料基本吻合的桥墩破裂和结构破坏。移动冰丘导致桥墩变形破坏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能够为常年冻土区桥梁工程设计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力学参数和科学依据。
吴珍汉王连捷胡道功吴中海叶培盛
关键词:移动冰丘桥墩数值模拟青藏高原北部
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段全新世古地震研究被引量:24
2006年
对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段进行了断错地貌填图和古地震探槽揭露,共揭露出6次古地震事件,它们的年龄分别为10302±651aB.P.,8650±500aB.P.,7160±506aB.P.,2830±170aB.P.,1985±121aB.P.和1540±92aB.P.;古地震重复间隔分别为1652±820a,1490±711a,4330±534a,845±209a和445±152a。研究发现,西大滩段全新世古地震活动具有丛集现象和重复间隔时间的分段性,第1丛集期在10300—7100aB.P.期间,平均重复间隔1571±543a,第2丛集期在2800—1500aB.P.期间,重复间隔400—800a左右,平均重复间隔645±129a,两个丛集期间隔4300a。西大滩段全新世地震活动规律对昆仑山地区未来地震危险性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胡道功叶培盛吴珍汉吴中海赵希涛刘琦胜
关键词:地震复发间隔东昆仑断裂
以Doris进行雷达干涉研究生成数字高程模型(DEM)被引量:7
2007年
雷达干涉测量技术(InSAR)以其全天候、全天时、并能快速得到DEM而引起全世界地学人员的关注。但是由于处理过程复杂及条件要求严格,目前除购买高价的商业软件外,一般的研究人员很难投入到该项技术的研究与应用中去。利用以荷兰Delft大学为主所研发的开源软件Doris来进行雷达影像生成DEM的研究,详细介绍用Doris进行干涉处理过程并提取库赛湖区域DEM,得到不亚于商业软件的干涉成果,最后对DEM精度做了对比分析。
晏明星苗放汪宝存赖德军漆小英
关键词:数字高程模型DORIS
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段晚第四纪古地震历史被引量:10
2008年
对东昆仑断裂带西大滩段进行了断错地貌填图和古地震探槽揭露,共揭露出9次古地震事件,它们的年龄分别为39090±2348aB.P.,27780±2360aB.P.,24100±1451aB.P.,19850±1690aB.P.,12670±714aB.P.,8980±544aB.P.,6380±388aB.P.,4425±265aB.P.和3030±182aB.P.。古地震重复间隔分别为11310±2880a,3680±2211a,4250±1879a,7180±1392a,3690±897a,2600±668a,1955±470a,1395±321a和3030±182a。结果表明,西大滩段晚第四纪古地震活动具有准周期性,其中7次古地震事件发生时间与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古地震事件的发生时间非常接近,这意味着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和西大滩段既可以独立破裂形成中强地震,也可以同时发生破裂形成强震。东昆仑断裂带的古地震活动历史对于认识该断裂的破裂特征和强震复发规律具有重要的意义。
胡道功叶培盛吴芳张耀玲吴中海刘琦胜吴珍汉
关键词:晚第四纪
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晚第四纪古地震研究被引量:14
2007年
对东昆仑断裂带库赛湖段进行了断错地貌填图和古地震探槽揭露研究。除2001年昆仑山口西8.1级地震外,共揭露出9次古地震事件,它们的年龄分别为31900±1923aB.P.,27990±1681aB.P.,23635±1427aB.P.,20345±1225aB.P.,16865±1018aB.P.,12935±774aB.P.,9730±592aB.P.,6955±425aB.P.和3100±201aB.P.;古地震重复间隔分别为3910±2554a,4355±2205a,3290±1881a,3480±1593a,3930±1279a,3205±975a,2775±728a,3855±470a和3100±201a。研究结果表明,库赛湖段晚第四纪古地震活动具有准周期性,其平均重复间隔为3544±416a。发生在距今3100年前的倒数第1次古地震事件的离逝时间与重复间隔非常接近,这意味着2001年11月14日发生在库赛湖段的8.1级大地震为该断裂地震活动在准周期上的再现。高的滑动速率和长周期复发间隔表明库赛湖段活动习性以重复发生大地震为特征。
胡道功吴中海吴珍汉赵希涛叶培盛
关键词:古地震晚第四纪地震复发间隔
用InSAR技术提取数字高程模型的研究被引量:6
2007年
合成孔径雷达干涉测量(InSAR,Synthetic Aperture Radar)是一种获取地面数字高程模型(DEM)和探测地面微小形变的新技术。这里概述了干涉测量的发展历史,介绍了干涉测量的基本原理,并利用青藏高原库塞湖地区的数据对干涉测量获得地面数字高程模型进行了详细的阐述,最后对生成的地面数字高程模型进行结果分析。
苗放梁军叶成名杨智翔
关键词:合成孔径雷达误差分析
青藏高原移动冰丘引起输油管道拱曲的数值模拟被引量:4
2007年
青藏高原北部常年冻土区沿活动断裂发育有移动冰丘,其对输油管道、桥梁、涵洞等工程设施具有破坏作用。应用ANSYS有限元通用程序,对移动冰丘引起的输油管道的破坏进行了三维非线性有限元数值模拟计算,揭示了移动冰丘冻胀产生的应力场、位移场与塑性变形,给出了移动冰丘冻胀导致输油管道拱曲变形及应力分布。移动冰丘导致输油管道拱曲变形,在管道内部产生的应力超过管道的强度,使管道产生塑性弯曲变形和破坏,导致输油管道局部报废。移动冰丘导致输油管道拱曲变形的三维有限元数值模拟能够为管道工程设计和地质灾害防治提供依据。在数值模拟的基础上,提出了灾害防治措施。
王连捷吴珍汉胡道功王薇孙东生
关键词:移动冰丘输油管道数值模拟地质灾害
BP人工神经网络在青藏铁路南段地壳稳定性定量评价中的应用被引量:5
2007年
将BP人工神经网络方法引入区域构造活动性、区域地壳稳定性研究领域,对青藏铁路南段沿线的构造活动性进行定量分析。选用断层运动速率、地震震级、温泉温度及剪切应变4个关键影响因子作为BP人工神经网络的输入向量,构造活动强度(α)作为输出向量,以α为定量判据,将全区划分为相对稳定区(α〈0.22)、较不稳定区(α≈0.22~0.38)、不稳定区(α≈0.38~0.69)、极不稳定区或强烈构造活动区(α≥0.69)。在青藏铁路南段沿线划分出格仁错、崩错、当雄一羊八井、错那湖、唐古拉山口南、聂荣东北、聂荣西北、雅鲁藏布江断裂沿线、萨迦等不稳定区,在不稳定区内部进一步划分出申扎、蓬错、尼木、桑雄、羊八井5个极不稳定区。
周春景吴珍汉石广仁
关键词:人工神经网络BP算法区域地壳稳定性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