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08ZB032)
- 作品数:3 被引量:63H指数:3
- 相关作者:樊高琼杨文钰吴中伟王秀芳郑亭更多>>
- 相关机构:四川农业大学仁寿县农业局更多>>
- 发文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青年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 耕作方式、播深及覆土对机播套作小麦麦苗素质的影响被引量:35
- 2011年
- 为了探索提高丘区套作小麦机播质量的农艺措施,本试验分别在翻耕和免耕条件下,设置了播深(2,5,8cm)、覆土(不覆土为对照)处理对麦苗素质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措施中播深对麦苗素质影响最大,5cm播深利于培育壮苗,播深2cm时表现为出苗率、基本苗,根系活力、干物质质量及叶面积显著下降,而播深8cm时地中茎极显著增长导致出苗率下降,单株茎蘖数、最高苗、干物质质量及叶面积极显著降低;翻耕条件下分蘖节埋得较深,促进了植株分蘖,但地中茎加长,出苗率变低;免耕条件下植株生长量大,株高和绿叶面积增大;覆土处理单株茎蘖数、最高苗及根系活力显著提高,幼苗素质较不覆土高。因此,丘区套作小麦机播配套的农艺措施应选择"免耕+播深5cm+覆土"利于提高麦苗素质。
- 郑亭樊高琼王秀芳吴中伟杨文钰毛树明孙万军宋宗奇
- 关键词:农艺耕作套作小麦机播播深麦苗素质
- 氮肥运筹对四川丘陵区机播套作小麦群体质量及产量的影响被引量:13
- 2012年
- 以四川大面积推广应用的中筋小麦品种川麦42为材料,采用两因素裂区试验设计,研究了不同施氮量和施氮方式对带式机播套作小麦(播幅为净作的50%)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套作小麦拔节后的叶面积指数(LAI)、干物质积累量均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粒叶比则在中等偏高施氮量(N 180 kg/hm2)时最大;底肥∶拔节肥=7∶3的施氮方式有效地提高了花后LAI、干物质日积累速率及粒叶比。对产量影响方面,有效穗和穗粒数随施氮量的增加而提高,成穗率和千粒重则在N 180 kg/hm2时最高,底肥∶拔节肥=7∶3的施氮方式提高了成穗率。相关分析表明,孕穗后的LAI、孕穗期的干物质积累以及拔节至孕穗期的干物质日积累速率与产量呈显著或极显著正相关。本试验条件下,在施氮量为N 180 kg/hm2、施氮方式为底肥∶拔节肥=7∶3时,套作小麦产量构成因素协调好,产量最高,达4800.4 kg/hm2,与生产上大面积净作小麦产量相当。其群体质量指标为:基本苗184.5万株/hm2,成穗数225.3万穂/hm2,成穗率72.8%,孕穗期LAI 4.68,灌浆期LAI 2.11,花后干物质积累量3201.2kg/hm2,结实粒数9652.5万粒/hm2,粒叶比11.501 mg/cm2。
- 吴中伟樊高琼王秀芳郑亭邱康健杨文钰
- 关键词:套作小麦氮肥运筹
- 耕作方式、播深及覆土对机播套作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被引量:24
- 2011年
- 为探讨发展丘区套作小麦机播技术配套的农艺措施,该试验分别在翻耕和免耕条件下,设置了播深(2、5、8 cm)、覆土(不覆土为对照)对小麦群体质量和产量的影响。结果表明,3种农艺措施对群体质量和产量影响大小的先后顺序是播深>耕作方式>覆土。其中播深对群体质量和产量指标的影响均达显著水平,最适播深为5 cm,8 cm次之;播深2 cm时分蘖少群体小,主要依靠主茎成穗,且干物质积累量、叶面积指数及产量显著减小。免耕优于翻耕,免耕能扩大群体,同时显著提高花后干物质积累量、有效穗数、茎蘖成穗率及产量。覆土利于群体苗期分蘖和花后干物质积累,达到显著增产效果。另外,3种农艺措施的交互作用显著。综合来看,丘区套作小麦机播技术配套的农艺措施宜选用"免耕+播深5 cm+覆土",利于优化群体质量提高整体产量水平。
- 樊高琼郑亭陈溢李金刚吴中伟王秀芳杨文钰
- 关键词:耕作植株套作小麦机播播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