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G2000078404)

作品数:5 被引量:8H指数:2
相关作者:唐玉华韩正忠邓元勇李敬群张军更多>>
相关机构:南京大学东南大学中国科学院国家天文台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重点基础研究发展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天文地球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天文地球

主题

  • 3篇太阳
  • 1篇星际
  • 1篇星际磁场
  • 1篇行星
  • 1篇行星际
  • 1篇行星际磁场
  • 1篇耀斑
  • 1篇日冕
  • 1篇日冕物质抛射
  • 1篇日面
  • 1篇软X射线
  • 1篇数据分析
  • 1篇太阳活动
  • 1篇太阳活动区
  • 1篇天体
  • 1篇天体物理
  • 1篇天体物理学
  • 1篇物质抛射
  • 1篇活动区
  • 1篇活动性

机构

  • 2篇南京大学
  • 1篇东南大学
  • 1篇中国科学技术...
  • 1篇中国科学院国...

作者

  • 2篇唐玉华
  • 1篇汪景琇
  • 1篇郑国辉
  • 1篇韩正忠
  • 1篇许敖敖
  • 1篇田莉荣
  • 1篇杨秀兰
  • 1篇邱科平
  • 1篇张军
  • 1篇李敬群
  • 1篇胡友秋
  • 1篇邓元勇

传媒

  • 1篇地球物理学报
  • 1篇天文学报
  • 1篇天文学进展
  • 1篇Scienc...
  • 1篇中国科学:数...

年份

  • 2篇2004
  • 2篇2002
  • 1篇2001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5
排序方式:
日面方位磁场扰动和行星际磁场螺旋结构
2004年
本文采用球坐标下 2 .5维理想MHD模型 ,对日球子午面内方位磁场扰动的传播进行数值模拟 ,重点分析它对行星际磁场螺旋角的影响 .本文认为 ,观测到的行星际磁场螺旋角大于Parker模型的预言值 ,是太阳表面不断向行星际发出同向方位磁场扰动的结果 ;太阳较差自转在太阳内部产生的方位磁场为这类扰动提供了源头 .模拟结果表明 ,采用持续时间等于周期的十分之一、扰动幅度为 10 3nT量级的正向方位磁场扰动 ,就可使 1AU处行星际磁场的螺旋角增加 2°左右 ,与有关观测结果相符 .模拟结果还表明 。
胡友秋郑国辉
关键词:行星际磁场
太阳软X射线观测进展被引量:2
2004年
太阳软X射线观测在太阳物理的研究中,特别在日冕结构、磁场和日冕等离子体活动等物理现象的研究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太阳软X射线观测主要有光谱和成像观测两种.随着观测技术、方法和内容的发展,太阳软X射线观测揭示了太阳物理的许多重要的科学现象,并在预报、监测空间天气变化,预警空间灾变天气等方面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邱科平唐玉华许敖敖
关键词:天体物理学软X射线太阳
太阳活动区的模糊分类与活动性预测被引量:4
2002年
运用模糊聚类分析的方法,研究太阳活动区特性.根据Hα软X射线耀斑与黑子群各项特征因子的数据,进行标准化处理,分别运用模糊理论中的夹角余弦法,算术平均最小法进行标定,构造模糊相似矩阵与等价矩阵;根据模糊动态聚类分析方法,确定不同λ阈值;按照活动性强弱等级,对24个活动区进行分类.理论计算结果表明,不同等级类型的活动区强度预测与活动区实际活动性相一致,作为太阳活动水平预报,模糊聚类分析也是一种有效的方法.
韩正忠唐玉华
关键词:太阳活动性数据分析耀斑
日冕物质抛射的大尺度磁场结构被引量:2
2001年
基于对一组初发于可见日面的日冕物质抛射的源区研究,证认两类太阳大尺度磁场结构,指出这些大尺度磁场结构是太阳磁场的内禀分量,它们的不稳定性、向外膨胀和抛入行星际空间的过程,是导致日冕物质抛射的基本过程。这两类大尺度太阳磁场结构是联结太阳南北半球两个活动带的巨磁环和巨暗条(暗条通道)及与之相关的磁场结构。后者在光球全日面磁图和综合磁图上,表现为排成两列的相反极性的黑子或谱斑磁场,其磁场极性反变线(磁中性线)的长度一般超过50日面度。把后一类大尺度磁场结构称为“超级A结构”。它们有时表现为巨暗条及相关的大尺度磁场。由于这类大尺度磁场结构尺度大,向日冕延伸到很高的高度,在通常以研究耀斑等活动区尺度现象为目标的太阳磁场观测中难以证认,证认这些大尺度磁场结构,成为理解日冕物质抛射产生的物理机制和预报日冕物质抛射的关键.
汪景琇张军邓元勇李敬群田莉荣杨秀兰
关键词:太阳日冕磁场
Catastrophe of coronal magnetic flux ropes in fully open magnetic field被引量:1
2002年
The catastrophe of coronal magnetic flux ropes is closely related to solar explosive phenomena, such as prominence eruptions, coronal mass ejections, and two-ribbon solar flares. Using a 2-dimensional, 3-component ideal MHD model in Cartesian coordinates, numerical simulations are carried out to investigate the equilibrium property of a coronal magnetic flux rope which is embedded in a fully open background magnetic field. The flux rope emerges from the photosphere and enters the corona with its axial and annular magnetic fluxes controlled by a single "emergence parameter". For a flux rope that has entered the corona, we may change its axial and annular fluxes artificially and let the whole system reach a new equilibrium through numerical simulations. The results obtained show that when the emergence parameter, the axial flux, or the annular flux is smaller than a certain critical value, the flux rope is in equilibrium and adheres to the photosphere. On the other hand, if the critical value is exceeded, the flux rope loses equilibrium and erupts freely upward, namely, a catastrophe takes place. In contrast with the partly-opened background field, the catastrophic amplitude is infinite for the case of fully-opened background field.
李国强胡友秋
关键词:CORONALFLUXSOLAR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