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76049)

作品数:14 被引量:75H指数:5
相关作者:白博峰肖泽军王飞李彦鹏黄彦平更多>>
相关机构:西安交通大学中国核动力研究设计院长安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重点实验室开放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理学环境科学与工程化学工程更多>>

文献类型

  • 14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9篇动力工程及工...
  • 4篇理学
  • 2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化学工程
  • 1篇电子电信
  • 1篇核科学技术

主题

  • 5篇气泡
  • 5篇换热
  • 3篇换热特性
  • 3篇传热
  • 2篇多孔介质
  • 2篇数值模拟
  • 2篇热系数
  • 2篇流型
  • 2篇换热系数
  • 2篇SET方法
  • 2篇LEVEL
  • 1篇动力学
  • 1篇多孔
  • 1篇多孔结构
  • 1篇有机工质
  • 1篇直接数值模拟
  • 1篇声流
  • 1篇水平微肋管
  • 1篇内热源
  • 1篇强化传热

机构

  • 11篇西安交通大学
  • 6篇中国核动力研...
  • 2篇长安大学
  • 2篇核动力运行研...
  • 1篇日本九州大学

作者

  • 11篇白博峰
  • 5篇肖泽军
  • 2篇姜茂
  • 2篇刘鸿运
  • 2篇黄彦平
  • 2篇徐城杰
  • 2篇阎晓
  • 2篇王先元
  • 2篇李彦鹏
  • 2篇王飞
  • 1篇王跃社
  • 1篇苏望
  • 1篇闫晓
  • 1篇张佳
  • 1篇黄蓉
  • 1篇张晓杰
  • 1篇陈永利
  • 1篇张乾隆
  • 1篇昝元峰
  • 1篇李赟

传媒

  • 5篇工程热物理学...
  • 4篇核动力工程
  • 1篇热能动力工程
  • 1篇化学工程
  • 1篇西安交通大学...
  • 1篇水动力学研究...
  • 1篇Partic...

年份

  • 1篇2011
  • 1篇2009
  • 3篇2008
  • 3篇2007
  • 5篇2006
  • 1篇2005
14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HYDRODYNAMIC RESISTANCE EFFECT OF FLUID LAYER BETWEEN TWO IMMERSED APPROACHING PARTICLES
2006年
A three-dimensional direct simulation of an immersed solid particle approaching another particle, or a flat wall, is conducted to investigate the mechanics of hydrodynamic impact of immersed particles. The simulation method is based on a modified immersed boundary method using a fixed grid system. When the particle separation distance becomes smaller than grid spacing, to account for the hydrodynamic resistance effect of liquid layer between particles near contact, a microlayer model is developed to allow determination of the pressure profile within the micro-layer without neglecting the inertial force of the layer flow. The pressure force is then taken into account in equation of particle motion. Comparisons of the simulation results with the experimental results reported in the literature are shown to substantiate the model presented in this study. The simulations reveal the complex three-dimensional flow field of the liquid and the motion of the approaching particle. The fluid pressure in the gap caused by the unsteady motion of the particle is significantly increased when the separation distance of particles is less than about one-tenth diameters of particle. Therefore the velocity of approaching particle starts to decrease due to the hydrodynamic resistance force at this position.
Yanpeng LiBofeng Bai
超声波对池沸腾换热影响被引量:9
2011年
对不同超声强度和辐射距离条件下过冷池沸腾换热特性进行了实验研究。超声波有效强化了沸腾起始段换热,对高热流密度沸腾传热也有一定的强化作用。超声辐射距离越近,强度越大,强化传热效果越好。对单相对流和沸腾起始区传热,超声波强化传热机理为空化作用;高热流密度沸腾时超声波对强化传热的主要机理是声流作用。得到了传热实验关联式。
张佳白博峰
关键词:超声波池沸腾声流换热特性
同心环形管内沸腾两相流动与传热实验研究被引量:1
2007年
对窄缝为2.1mm的同心环形管,试验研究了外管加热条件下水的沸腾两相流动阻力与传热特性,得到了以下结果:窄缝环形管内两相流动的阻力较普通圆管内大,沸腾换热得到了较明显的强化,换热系数与压力、热平衡干度、工质流量、加热负荷均有关系,且与缝隙宽度和加热方式有关;提出了环形管强化传热的微液膜蒸发机理与汽泡扰动机理的物理解释;得到了环形管内流动摩擦阻力系数与传热系数的实验关联式。
白博峰王彦超黄蓉肖泽军
关键词:换热系数强化传热
竖直通道内相邻气泡对上升的直接数值模拟被引量:11
2007年
采用Level Set方法和耦合表面张力模型的Navier-Stokes方程,结合ALE数值算法,直接模拟了竖直通道内两个相邻气泡的上升。重点研究不同空间布置的8mm气泡对后面的尾迹流及其相互作用。数值模拟准确再现气泡对的变形、吸引及排斥行为,气泡上升速度计算结果与经验式吻合。模拟结果表明,两个气泡后面的尾迹流及其相互作用决定了上升气泡对的行为。并排上升的气泡对,由于尾流区被一个射流流动分隔,气泡对没有聚并;然而当垂直上升气泡对中的尾随气泡有超过50%的投影面积进入到前头气泡的尾流区,聚并现象发生。
李彦鹏张乾隆白博峰
关键词:LEVELSET方法直接数值模拟
微气泡形成过程及温度影响被引量:3
2008年
运用平衡态分子动力学理论对含有液氩分子微正则系统的微气泡的形成过程进行模拟。采用五阶预估-校正有限差分法对每个分子的牛顿运动方程进行求解,该方法能够较好地满足能量守恒特性。通过统计各时刻系统的动能,势能以及总能量,得到了气泡生长过程中各相分子的分布形貌,并且分析了温度对气泡生长过程的影响及相界面不稳定的原因。模拟得到:气泡形成过程可分成四部分:团聚段、成核段、等温成长段以及等压成长段,以此粗略估计气泡的成核时间大约为0.2×10^(-11)s。温度对于沸腾的团聚和成核时间没有影响。当过热度大于22 K时,随着过热度增大,两相区域数密度波动特别大。相界面不稳定是气泡的破碎引起的。
李赟白博峰阎晓肖泽军
关键词:分子动力学气泡
水平微肋管内基于分层流流型的沸腾传热理论模型被引量:1
2005年
本文提出了基于气液分层流的水平螺旋微肋管内沸腾传热理论预测模型。在模型建立过程中,采用了与开发微肋管冷凝分层流模型类似的理论处理方法。在气液分界面以上区域,相邻微肋之间的沟槽内的半月形液面形状取决于重力和表面张力之间的静力平衡关系,其中半月形液面中的薄液膜区域的传热特性由先前提出的薄液膜蒸发模型预测;分层流液体中的传热特性由Mori等建立的基于实验数据的关联式确定。将模型理论预测值与已由的四种不同结构的微肋管、三种有机工质下得到的实验数据进行了比较,结果表明,只要不发生管内部分烧涸现象,在Fr0<2.5时,理论预测值和实验数据符合得相当好。
王跃社白博峰陈永利Hiroshi HONDA
关键词:微肋管分层流有机工质
气泡从浸没孔中生成与上升的数值模拟被引量:17
2006年
应用改进的Level Set方法和Navier-Stokes方程,结合ALE数值算法,三维模拟了常流量下气泡在静止黏性液体中从浸没孔中生成与上升的过程。考察了气泡在两种不同的黏性液体以及在单孔和多孔条件下的生长过程。模拟结果与实验观测定性相符。数值试验表明,改进的Level Set方法改善了气泡的容积守恒性。模拟结果显示,在不同的黏性液体中单孔气泡的生成行为很不相同,在Paratherm传热流体中生成的气泡直线上升,而在水中则是盘旋上升;多孔气泡的生成不同步,气泡的尺寸及空间分布极其不均匀。
李彦鹏白博峰
关键词:LEVELSET方法
有限深度液体中气泡的破碎条件被引量:1
2006年
针对球形气泡在有限深度液体内的运动过程,建立了气泡壁初始运动导致气泡破碎的数理模型.该模型综合考虑了流体黏性力、气泡壁初始速度、有限液面高度等因素,是传统R-P方程的一种改进.研究发现气泡临界破碎条件与液体高度、气泡壁初始速度等因素密切相关,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大,气泡更容易破碎.当液体深度大于气泡半径的100倍以上时,液体深度对气泡破碎临界条件几乎无影响,此时可以近似认为气泡位于无穷深液体中.当气泡壁初始速度为0时,气泡不容易破碎;当气泡具有初始收缩速度时,气泡最容易破碎.通过分析得到了气泡壁初始速度为0时的临界破碎准则预测式,并与其他文献的结果进行了比较.
白博峰徐城杰姜茂刘鸿运王先元
关键词:气泡
多孔介质中流动换热特性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06年
多孔介质中的流动与传热涉及许多工程应用,已经成为当前工程热物理学科最为活跃的前沿研究领域之一。本文综述了国内外在多孔介质流动与传热研究领域的现状,总结了多孔介质中流型转变的判别标准、阻力预测模型、多孔结构强化传热机理以及考虑固定相与流动相存在热交换时的局部非热平衡理论,提出了以我国反应堆热工水力为工程背景的多孔介质流动换热基础研究新方向。
闫晓肖泽军黄彦平王飞
关键词:多孔介质传热
有限深度液体中气泡破碎的参数影响被引量:3
2006年
在改进气泡破碎数理模型的基础上,研究了流体粘性力、气泡壁初始速度、有限液面高度、液面压力、液体密度等因素对气泡破碎的影响规律。数值计算结果表明,气泡临界破碎条件与这些因素密切相关。随着液体深度的增大,气泡更容易破碎,当液体深度大于气泡半径的100倍时,液体深度对气泡破碎临界条件几乎无影响,此时可以近似认为气泡位于无穷深液体中;当气泡壁初始速度为0m/s时,气泡不容易破碎;气泡具有初始收缩的速度时,气泡最容易破碎;随着气泡壁初始速度的绝对值、液体表面压强和液体密度的增大,气泡也更容易破碎。
徐城杰白博峰王先元刘鸿运
关键词:气泡物理模型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