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Y507080)

作品数:15 被引量:111H指数:7
相关作者:鲍毅新张龙龙孙波赵庆洋张旭更多>>
相关机构:浙江师范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浙江省自然科学基金浙江省教育厅科研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2篇生物学
  • 2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1篇社鼠
  • 7篇千岛湖岛屿
  • 4篇种群
  • 3篇千岛湖
  • 3篇微卫星
  • 2篇性别
  • 2篇生境
  • 2篇片段
  • 2篇种群数量
  • 2篇微卫星位点
  • 2篇位点
  • 1篇岛屿
  • 1篇动态特征
  • 1篇动物
  • 1篇动物组织
  • 1篇性别差异
  • 1篇影响因素
  • 1篇兽类
  • 1篇年龄
  • 1篇年龄结构

机构

  • 13篇浙江师范大学

作者

  • 13篇鲍毅新
  • 6篇张旭
  • 5篇叶彬
  • 5篇赵庆洋
  • 5篇孙波
  • 5篇刘军
  • 5篇张龙龙
  • 5篇沈良良
  • 4篇王艳妮
  • 3篇胡知渊
  • 2篇方平福
  • 2篇章书声
  • 2篇林杰君
  • 1篇施渭渭
  • 1篇许婧
  • 1篇魏德重
  • 1篇王华
  • 1篇张新玉

传媒

  • 7篇生态学报
  • 2篇Zoolog...
  • 2篇浙江师范大学...
  • 1篇动物学杂志
  • 1篇生态学杂志

年份

  • 2篇2016
  • 3篇2013
  • 2篇2012
  • 1篇2011
  • 5篇2009
15 条 记 录,以下是 1-10
排序方式:
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被引量:7
2009年
2007年秋季和2008年春季,采用夹夜法对千岛湖14个岛屿进行小型兽类群落组成调查,研究其群落空间分布格局及其影响因素。两季度共布置夹16800只,捕获小型兽类1037只,隶属2目2科7属11种。其中啮齿目(Rodenria)鼠科(Muridae)9种,食虫目(Insectivora)鼩鼱科(Soricdae)2种。结果显示:千岛湖小型兽类群落呈非随机分布格局;嵌套分析表明,千岛湖岛屿小型兽类群落呈现极显著嵌套格局,植物丰富度和生境专属性两项参数对其嵌套格局的形成具有显著影响,从而使适应力强的物种能够在多样的环境中生存,而适应力弱的物种则局限在特定的环境中。由于取样强度差异会过高地估计嵌套程度,故在研究中应尽量去除取样强度的干扰。
赵庆洋鲍毅新孙波张龙龙胡知渊
关键词:小型兽类千岛湖岛屿
年龄、性别及季节因素对千岛湖岛屿社鼠最大活动距离的影响被引量:5
2013年
2009年7—11月及2010年3—11月,在千岛湖2个岛屿上进行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的标志重捕,根据春、夏、秋3个季节将重捕4次以上的社鼠进行最大活动距离计算,分析年龄、性别及季节对岛屿社鼠最大活动距离的影响。结果显示,岛屿间无显著差异;将2岛数据合并后,幼年、亚成年、成年及老年4个年龄组社鼠最大活动距离之间差异极显著;雄性社鼠最大活动距离极显著地大于雌性,4个年龄组雌雄之间的最大活动距离均表现为雄性>雌性,但仅成年组雌雄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春、夏、秋3个季节之间的最大活动距离差异极显著,而仅亚成年组在3个季节之间存在极显著差异,雌性和雄性社鼠均表现春季<夏季<秋季,但只在春季表现出雌雄个体之间差异极显著,与以往巢区研究结果不一致,可能反映了岛屿环境下社鼠巢区活动的特殊性。显示岛屿隔离环境对小型哺乳动物巢区活动有影响,但这种岛屿效应仍有待深入研究。
叶彬沈良良鲍毅新张旭
关键词:社鼠岛屿年龄性别
微卫星位点获取方法的研究进展被引量:20
2009年
微卫星标记(simple sequence repeat,SSR)是进行分子遗传学研究的一种有效手段,并以其多态性高、信息含量大、保守性等特点成为最受人们欢迎的分子标记之一。但微卫星标记具有种族特异性,必须采用特异引物进行PCR检测,因而存在引物开发的问题。本文就筛选基因组文库法、微卫星富集法、数据库查找法、近缘物种筛选法、TOMMI法和FI-ASCO法等具有代表性的微卫星标记开发策略进行了综述,旨在为分子生态学研究过程中微卫星位点筛选方法的选择提供参考。
孙波鲍毅新赵庆洋张龙龙胡知渊
关键词:微卫星位点近缘物种基因组DNA
对动物组织DNA提取方法的改进及PCR检测被引量:34
2009年
以小型哺乳动物社鼠为例,通过调整酚与氯仿的比率、减少抽提次数及消化时间,对采用-70℃超低温冰箱、-20℃低温冰箱、70%乙醇液浸泡、95%乙醇液浸泡和含50 mmol/L乙二胺四乙酸二钠的70%乙醇液浸泡等不同方法保存的社鼠肌肉组织提取基因组DNA,并对其进行微卫星指纹图谱分析,研究了改进方法对不同方法保存的社鼠肌肉组织提取DNA的效果,并比较了不同保存方法对DNA提取效果的影响.结果表明:改进方法可行,完全可以满足微卫星等分子标记技术的需要.
鲍毅新孙波张龙龙赵庆洋
关键词:社鼠DNA提取聚合酶链反应动物组织
大鼠及小鼠微卫星引物在社鼠中的跨种扩增被引量:9
2009年
利用微卫星引物在同一属、科、目不同种之间具有通用性的特点,通过PCR扩增、聚丙烯凝胶电泳和银染技术对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近缘物种大鼠(Rattus norvegicus)、小鼠(Mus musculus)中已知的70个微卫星位点引物进行跨种扩增,筛选适合社鼠相关研究的多态微卫星引物。结果发现,40个位点引物出现扩增条带,21个位点引物能够稳定扩增,其中15个位点杂合,13个位点具有多态性;PCR扩增的Mg2+浓度主要集中在1.5及2.0mmol/L,退火温度在50~60℃之间不等。虽然部分扩增产物有影子带的存在,但并不影响等位基因的判读。总体来看,利用大、小鼠的微卫星引物扩增社鼠的微卫星位点是可行的。
孙波鲍毅新张龙龙赵庆洋许婧
关键词:社鼠微卫星
千岛湖岛屿社鼠的种群数量动态特征被引量:4
2013年
2009年7月至11月以及2010年3月至11月在千岛湖地区2个岛屿上对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种群进行标志重捕,通过对社鼠种群数量变动、更新率、居留时间以及气候对种群数量影响的研究,探讨在陆桥岛屿环境下社鼠种群数量动态的规律。结果显示:两岛种群数量均是上半年数量处于高峰,而下半年数量较低,超过环境承载力可能是种群下降的主要原因,岛屿环境对社鼠数量季节消长的影响与陆地环境有所不同;两岛社鼠的种群更新率均较低,这也说明在缺乏迁入和迁出的陆桥岛屿上,仅仅依靠出生和死亡来完成种群的更新,其种群更新率是较低的。根据对社鼠居留时间的研究,两岛上社鼠的生态寿命有可能只有一年左右,这比以往研究认为社鼠的生态寿命约一年半或更长一些明显缩短,这可能与陆桥岛屿较特殊的生存环境有关;月平均气温处于10—22℃对于社鼠种群的维持和增长是有利的,当月平均气温超过22℃时,似乎对社鼠种群是不利的。高温而少雨,可能是导致夏季社鼠种群数量下降的原因之一。
张旭鲍毅新刘军沈良良章书声方平福
关键词:种群数量动态千岛湖岛屿
陆桥岛屿环境下社鼠种群数量的估算方法被引量:13
2012年
根据2010年3月—11月在千岛湖地区2个岛屿上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的标志重捕数据,分别用Jolly-Seber法、修正Lincoln指数法、Schnabel法和MNA法计算两个岛屿上社鼠种群数量,并深入探讨在陆桥岛屿环境下估算社鼠种群数量的适用方法。研究结果显示,在满足Jolly-Seber法的条件下,通过该方法计算的结果与修正Lincoln指数法无显著差异。但在野外实验中,并不是所有的重捕数据都满足Jolly-Seber法的条件,而且该方法不能估算头尾两月的数量。因此,修正Lincoln指数法更适于估算陆桥岛屿环境下社鼠的种群数量。可为今后开展陆桥岛屿环境下鼠类种群生态学研究奠定基础。
张旭鲍毅新刘军林杰君沈良良王艳妮
关键词:种群数量标志重捕法
千岛湖岛屿社鼠的种群年龄结构和性比被引量:3
2013年
2009年7月至11月以及2010年3月至11月在千岛湖地区2个岛屿上对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种群进行标志重捕,通过对社鼠种群年龄结构和性比的研究,探讨陆桥岛屿环境下生境片段化对社鼠种群结构的影响。结果显示:社鼠种群年龄结构整体上均表现为由上半年幼年组和亚成年组占优势逐渐过渡到下半年成年组和老年组占绝对优势,岛屿环境对社鼠年龄结构变化的影响与陆地环境有所不同;两岛社鼠种群数量与性比(♀∶♂)之间均存在显著的负相关性(B岛2010年7—11月除外),当种群数量处于高峰期时,雌性少于雄性,而种群数量处于低潮期时,雌性多于雄性,这可能是社鼠种群数量变动内部调节机制的一种表现;由于9—10月和2—3月的繁殖高峰以及高的胎仔数,翌年上半年种群数量就能恢复并达到全年最高峰。
张旭鲍毅新刘军沈良良叶彬施渭渭
关键词:年龄结构千岛湖岛屿
千岛湖岛屿化对社鼠的肥满度之影响被引量:15
2009年
2008年5月以夹夜法对千岛湖区部分岛屿开展小型兽类种群数量调查,对其间捕获的优势鼠种——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进行解剖观察以及相应的测量,计算其肥满度指标K值(K=100W/L3);同时对岛屿化环境下,社鼠的肥满度与性别、年龄、生境类型、岛屿面积和捕获率等生态因子的关系进行了研究。结果显示:岛屿化对社鼠两性之间的肥满度产生影响,其差异程度由大型岛屿的显著差异(P=0.015)至中小型岛屿的无显著差异(中:P=0.063;小:P=0.288);年龄组间,除个别相邻年龄组差异显著(大:♂,I与II,P=0.042;中:♀和♂皆为II与III,P=0.013和P=0.044)或极显著(大:♀,III与IV,P=0.000)外,其余均未达到显著水平(P>0.05)。社鼠肥满度年龄组间的变化主要与其自身生理特征变化有关,与岛屿化关系不明显;岛屿的隔离作用,致使不同类型岛屿上的植被优势种及丰富度存在明显差异,从而影响到社鼠的肥满度差异;各岛捕获率所示的社鼠种群的相对数量与其肥满度并无显著相关性(Pearson-test,♀,r=-0.226,P=0.437;♂,r=-0.019,P=0.949),岛屿化对其种群数量不产生影响;不同面积岛屿之间社鼠的肥满度差异极显著(P=0.000),且肥满度均值与岛屿面积呈显著正相关(Pearson test,r=0.561,P=0.037),岛屿面积不同,对社鼠的肥满度之变化产生影响。总之,千岛湖岛屿社鼠的肥满度差异的产生,除了性别、年龄等因素外,与岛屿的面积、生境及种群压力有直接或间接的关系,从侧面也反映了社鼠对岛屿环境的适应性。
孙波鲍毅新张龙龙赵庆洋胡知渊
关键词:社鼠肥满度千岛湖岛屿
基于亲权鉴定的千岛湖社鼠家群遗传结构与亲缘关系特征研究
2016年
于2009年7月至2010年11月,对浙江千岛湖两个岛屿上的社鼠(Niviventer confucianus)种群进行标志重捕,并采用8个高多态性的微卫星位点,对两个岛屿的社鼠种群进行家群分析和亲权鉴定,探讨了社鼠家群的亲缘关系特征。结果显示,8个微卫星位点能可靠地对两个岛屿社鼠种群进行亲权鉴定,A岛已确定亲缘关系的71只社鼠分为12个家群,家群中的个体数最多达到19个,B岛已确定的49只社鼠个体共分为11个家群,家群中的个体数最多达到14个。家群内部成员之间的亲缘关系表现为配对繁殖的个体对间亲缘系数最小,揭示了社鼠倾向于选择亲缘关系较远的异性作为配偶。家群中雄性后代个体之间与雌性个体之间的亲缘关系相比,两岛表现情况相反,该结果暗示两岛屿上社鼠扩散行为可能有所不同。通过计算与同一雄性(或同一雌性)交配的个体间的亲缘系数,发现两个岛屿上的社鼠在与不同异性交配时也存在选择性,即避免选择亲缘关系较近的异性作为混交的对象。
叶彬鲍毅新王艳妮章书声方平福
关键词:社鼠微卫星位点亲缘系数
共2页<12>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