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1040055)
- 作品数:1 被引量:3H指数:1
- 相关作者:夏瑾瑜洪仲思谢玉妍张全会叶晓燕更多>>
- 相关机构:中山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广东省中医药管理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 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胃不和证与胃粘膜HBsAg和HBcAg相关性研究被引量:3
- 2008年
-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胃不和证与胃粘膜乙型肝炎病毒标志物(HBsAg,HBcAg)免疫组化之间的相关性,为规范慢性乙型肝炎肝胃不和证提供依据。方法:选择符合条件患者60例。空腹采集血液标本,检测肝功能,HBV DNA定量;并进行电子胃镜检查,取胃窦、胃体、胃底粘膜各1块,活检胃粘膜HBsAg和HBcAg,免疫组化SP法检测阳性率,综合分析各检测值对肝胃不和证积分的意义。结果:60例患者胃粘膜HBsAg、HBcAg检出阳性率分别为55%和90%。胃粘膜HBsAg、HBcAg表达水平与肝胃不和证症候总分呈显著正相关(r=0.702、0.428,均P<0.01)。通过直线相关分析,ALT、TBil与中医症候积分呈正相关(r=0.293、0.324,均P<0.05);AST、A/G与之相关性不强(r=0.204、-0.039,P>0.05)。血清HBV DNA(Copies/ml)对数值与中医症候积分呈正相关(r=0.390,P<0.01)。经过比较,胃粘膜HBsAg、HBcAg免疫组化表达水平与肝胃不和症候总分相关性最强。结论: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胃不和证与其胃粘膜HBsAg、HBcAg免疫组化表达水平有关。
- 夏瑾瑜洪仲思叶晓燕谢玉妍张全会
- 关键词:肝胃不和证乙型乙肝病毒脱氧核糖核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