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2010AA101603)

作品数:1 被引量:7H指数:1
相关作者:方扬李宇浩靳艳玲黄玉红赵云更多>>
相关机构:四川大学中国科学院成都生物研究所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现代农业产业技术体系建设项目国家科技支撑计划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动力工程及工...

主题

  • 1篇乙醇
  • 1篇燃料乙醇
  • 1篇鲜甘薯
  • 1篇纤维素
  • 1篇纤维素酶
  • 1篇降粘
  • 1篇降粘工艺
  • 1篇发酵
  • 1篇发酵生产
  • 1篇甘薯

机构

  • 1篇四川大学
  • 1篇中国科学院研...
  • 1篇中国科学院成...

作者

  • 1篇张国华
  • 1篇赵海
  • 1篇赵云
  • 1篇黄玉红
  • 1篇靳艳玲
  • 1篇李宇浩
  • 1篇方扬

传媒

  • 1篇应用与环境生...

年份

  • 1篇2012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鲜甘薯发酵生产燃料乙醇中的降粘工艺被引量:7
2012年
鲜甘薯高浓度发酵生产燃料乙醇的瓶颈之一是醪液粘度高,容易堵塞管路,严重影响工业化生产和增加能源消耗,同时也会降低乙醇发酵效率.为解决此问题,进行了添加降粘酶系及其作用条件优化研究,结果如下:1)确定最适降粘酶系为四川禾本生物工程有限公司的纤维素酶,粘度由1.7×104mPa.s降到8.8×102mPa.s,并且降低了生产成本;2)确定降粘酶作用前高温处理条件:110℃,20 min;3)最适降粘酶对不同品种鲜甘薯高浓度发酵的降粘效果表明降粘酶对大部分品种鲜甘薯降粘效果较好,粘度均约为1.0×103mPa.s以下,最低粘度只有2.7×102mPa.s,粘度下降率均在95%以上;4)在确定最适降粘酶系和其作用前高温条件后,将其应用于工业化生产,加入降粘酶2 h后发酵醪液的粘度由1.8×105mPa.s下降到2.7×103mPa.s,发酵后终粘度仅为7.9×102mPa.s,发酵时间仅为23 h,乙醇浓度达到10.56%(V/V),进一步验证了该降粘酶系应用于工业化鲜甘薯燃料乙醇生产的实际意义.
黄玉红靳艳玲赵云李宇浩方扬张国华赵海
关键词:鲜甘薯降粘纤维素酶燃料乙醇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