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259)
- 作品数:20 被引量:536H指数:14
- 相关作者:樊后保李燕燕黄玉梓刘文飞林德喜更多>>
- 相关机构:南昌工程学院福建农林大学安徽工程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福建省自然科学基金教育部留学回国人员科研启动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生物学环境科学与工程轻工技术与工程更多>>
- 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生态系统的氮素循环特征被引量:10
- 2008年
- 在25年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1年生火力楠、闽粤栲、苦槠、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幼苗,经过16年的培育后形成了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通过定位监测和取样分析,研究了马尾松林下栽植阔叶树对生态系统氮循环的影响,并以马尾松纯林作为对照。结果表明:在马尾松纯林和混交林中,林木各组分氮含量表现为叶〉枝〉根〉皮〉干;混交林各土层的氮含量普遍高于纯林,尤其是表层土壤(0~20 cm);混交林生态系统氮的平均总储量为11 431.00 kg/(hm2.a),年平均存留量为51.24 kg/(hm2.a),年平均归还量为56.79 kg/(hm2.a),分别是纯林的1.15、1.93和2.65倍;混交林林木对氮元素的利用系数为0.143~0.238,循环系数为0.451~0.585,周转时间为7.17~15.52年,而纯林中的数值分别为0.133、0.447和16.83年。因此,将现有的纯林改造成混交林可以提高林木对氮的利用率和周转速率。
- 刘文飞樊后保
- 关键词:马尾松混交林氮含量氮循环
- 模拟酸雨对杉木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被引量:25
- 2005年
- 将杉木种子和当年生幼苗置于不同pH值的模拟酸雨条件下观测和分析其生理和生长变化。结果表明,pH2.0和pH3.5的模拟酸雨严重抑制了种子的萌发和幼苗的成活,其它处理则没有明显的影响。在pH2.0的模拟酸雨条件下,杉木幼苗叶片表现明显的受害症状,叶绿素含量下降,细胞透性增加,叶汁液酸化,从而使幼苗生长严重受阻。pH3.5的处理对幼苗叶片的伤害也比较明显,导致叶汁液pH值下降,生长量呈现下降趋势。pH5.0的处理对幼苗生长产生一定的促进作用,而pH6.0的模拟酸雨对种子萌发和幼苗生长的影响不明显。
- 樊后保黄玉梓李燕燕林德喜
- 关键词:杉木模拟酸雨种子萌发
- 模拟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被引量:50
- 2007年
-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了氮沉降增加对杉木Cunninghamia lanceolata人工林土壤有效养分的影响。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分别为N0(0 kg.hm-2.a-1),N1(60 kg.hm-2.a-1),N2(120 kg.hm-2.a-1),N3(240 kg.hm-2.a-1),每处理重复3次。以CO(NH2)2作为氮源,每月以溶液方式对林地进行喷施。通过2 a的处理后发现,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增加,各处理土壤pH值、土壤速效磷、土壤速效钾、土壤交换性钙和土壤交换性镁质量分数均呈下降趋势,而铵态氮和硝态氮质量分数则不断上升。各处理中,不同层次土壤铵态氮、硝态氮、速效磷、速效钾、交换性钙和交换性镁质量分数随土层深度增加而下降,而土壤pH值随土层深度增加而增加。
- 袁颖红樊后保王强裘秀群陈秋凤李燕燕黄玉梓廖迎春
- 关键词:土壤学模拟氮沉降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效养分铵态氮硝态氮
- 地理信息系统与模型集成技术在林地林木产量和光能利用率估测中的应用被引量:2
- 2005年
- 利用福建省气象要素观测及山地土壤调查资料,探讨地理信息系统和数学模型集成技术在区域林地栅格空间林木产量和光能利用率估测中的应用.结果表明,区域年均温、降水量和太阳总辐射能与经度、纬度及海拔的2次趋势面分析模型相关性均达极显著水平,复相关系数为0.692~0.981.采用地理信息系统与2次趋势面分析及1、2和4次反距离权重插值模型集成技术可分别较准确推算区域太阳总辐射能、年均温和降水量的空间数据,验证气象站点相应气象要素观测值与模型推算值之间的差异均未达显著水平,t值仅分别为1.29、0.12和0.06.借助地理信息系统与相关模型集成技术可实现区域林地栅格空间林木产量和光能利用率的估测,研究区林地林木产量和光能利用率分别为2.32~18.61m3·hm-2·yr-1和0.11%~0.91%.
- 邢世和林德喜沈金泉曹榕彬
- 关键词:地理信息系统林地林木产量光能利用率
- 应用层次分析法评价闽西北山地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的综合效益被引量:12
- 2009年
- 在25 a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1 a生的火力楠、闽粤栲、苦槠、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幼苗,经过16 a的培育后形成了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分别以马-火(Pm-Mm)、马-闽(Pm-Cf)、马-苦(Pm-Cs)、马-格(Pm-Ck)、马-青(Pm-Cm)、马-拉(Pm-Cl)表示。对上述6种混交林的蓄积量、生物量、凋落物、物种多样性、土壤肥力等10个指标进行分析和综合,以揭示混交林的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和地力维持。在此基础上,应用层次分析法(AHP)确定各指标的权重,构建多目标决策模型,对混交林综合效益进行了评价。根据综合评价值的大小,各混交林的优劣顺序为:马-闽→马-苦→马-拉→马-青→马-格→马-火,从而为马尾松混交模式的选择提供科学依据。
- 樊后保刘文飞李燕燕廖迎春苏兵强
- 关键词:层次分析法多目标决策模型
- 氮沉降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和全氮的影响被引量:51
- 2007年
-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氮沉降增加对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及C/N比的影响。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分别为N0(0 kg.hm-2.a-1)、N1(60 kg.hm-2.a-1)、N2(120 kg.hm-2.a-1)、N3(240 kg.hm-2.a-1),每处理重复3次。以尿素[CO(NH2)2]作为氮源,每月以溶液方式对林地进行喷施。通过2 a的处理后发现,随着氮沉降水平的增加,土壤有机碳呈下降趋势,而全氮含量则不断上升,致使土壤C/N比降低。
- 樊后保袁颖红王强李燕燕黄荣珍
- 关键词:氮沉降杉木人工林土壤有机碳全氮
- 杉木人工林凋落物量对氮沉降增加的初期响应被引量:38
- 2007年
-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了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对氮沉降增加的初期响应。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分别为N0(0kgN.hm-2.a-1,对照)、N1(60kgN.hm-2.a-1)、N2(120kgN.hm-2.a-1)、N3(240kgN.hm-2.a-1),3次重复。通过2年监测发现,对照样地的年凋落量为2427.51kg.hm-2,而经N1、N2、N3处理后,其年凋落物量分别为2238.10、2286.66和2599.50kg.hm-2。表明高氮(N3)处理显著增加了杉木林凋落物量(P<0.05),而中低氮处理(N1、N2)没有显著影响。各处理的总凋落物量表现出明显的季节动态,在2、5和7月出现3个比较明显的峰值。在凋落物的组成中,落叶占总凋落量的70.49%~73.67%,其次分别为落枝(19.38%~20.39%)、碎屑物(4.98%~7.70%)、落果(1.11%~2.16%)和树皮(0.29%~0.33%)。LSD多重比较显示,N3处理对落叶和落果产生显著影响,对其它组分的影响不明显。
- 樊后保刘文飞裘秀群徐雷王强陈秋凤
- 关键词:氮沉降杉木人工林凋落物
- 杉木人工林凋落物分解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被引量:53
- 2008年
- 通过野外模拟试验,研究了杉木人工林凋落叶分解对氮沉降增加的响应。试验设计为4种处理:N0(0 kg/(hm2.a),对照)、N1(60 kg/(hm2.a))、N2(120 kg/(hm2.a))、N3(240 kg/(hm2.a)),每种处理重复3次。经660 d分解后,N0、N1、N2、N3处理凋落物残留率分别为24.58%、21.99%、15.46%和25.17%,分解系数分别为0.776 4、0.807 6、1.018 8和0.760 8,95%的凋落物分解所需时间分别为3.99、3.95、3.06和4.11年,表明N1、N2促进了凋落物的分解,而N3则表现出一定的抑制作用。模拟氮沉降在一定程度增加了凋落叶中的氮含量,从而降低了碳氮比。除N3处理外,凋落物分解系数与凋落物中的氮含量呈显著的正线性关系,而与碳氮比呈负相关。
- 樊后保刘文飞杨跃霖张子文曹汉洋徐雷
- 关键词:杉木人工林氮沉降凋落物分解碳氮比
- 马尾松纯林改造成针阔混交林后土壤化学性质的变化被引量:63
- 2006年
- 在25a生的马尾松林下分别套种火力楠、闽粤栲、苦槠、格氏栲、青栲和拉氏栲等阔叶树种的1a生幼苗,16年后形成郁闭的针阔混交异龄林。土壤化学分析结果显示,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除青栲外)明显增加了林下表层土壤(0~20cm)的有机质含量。各林分下土壤全K、全Mg、全Ca、全N和全P的平均含量分别为11.41,6.64,4.33,1.45.0.46g/kg,表明土壤K、Mg、Ca的含量比较丰富,而N和P则相对缺乏,营造混交林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土壤N、P含量。所有混交林深层土壤(20~60cm)的有效N、P含量均大于马尾松纯林,而有效K的含量则相反。混交林下0~20cm,20~40cm和40~60cm土壤的平均pH值分别为4.40,4.61和4.68,而马尾松纯林下各土层的pH值则依次为4.39,4.41及4.42,说明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在一定程度上降低了20cm以下土层的活性酸度。套种阔叶树(除苦槠外)后由于降低了土壤交换性酸度,增加了土壤盐基离子浓度,从而明显提高了土壤盐基饱和度。
- 樊后保李燕燕黄玉梓林德喜袁颖红黄荣珍
- 关键词:马尾松阔叶树混交林土壤化学性质
- 马尾松林下栽植闽粤栲对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影响被引量:22
- 2008年
- 通过定位监测和取样分析,研究了马尾松林下栽植闽粤栲对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影响.结果表明:林木各组分养分含量排列顺序表现为叶>枝>皮>根>干.总体而言,在马尾松林下套种阔叶树后,除N、Ca元素外,各组分其它养分含量普遍高于纯林.土壤养分元素含量排列顺序为K>Mg>Ca>N>P,混交林土壤中N、P元素含量要高于纯林.马尾松混交林中,林木5种元素总量为3801.45kghm-2,比纯林高71.57%;养分元素的年净积累量为267.74kghm-2a-1,是纯林养分净积累量的2.30倍;养分总归还量为426.27kghm-2,是纯林的1.69倍.混交林养分利用系数为:N(0.14),P(0.10),K(0.49),Ca(0.16),Mg(0.20);周转时间(a)为:N(15.52),P(94.70),K(2.66),Ca(9.87),Mg(7.53).纯林养分利用系数为:N(0.13),P(0.06),K(0.31),Ca(0.16),Mg(0.20);周转时间(a)为:N(16.83),P(105.27),K(3.95),Ca(8.69),Mg(6.91).林下栽植阔叶树使林木的N、P、K元素的周转期缩短,养分利用系数增加.因此,将现有的马尾松纯林改造成混交林是解决目前马尾松纯林地力衰退的一个非常好的途径.
- 樊后保刘文飞苏兵强
- 关键词:马尾松闽粤栲养分归还养分循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