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41001324)

作品数:7 被引量:39H指数:4
相关作者:潘继征李勇柯凡李文朝陈开宁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科学院中国科学院大学中国科学院研究生院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重大专项国家高技术研究发展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环境科学与工程理学更多>>

文献类型

  • 7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6篇环境科学与工...
  • 1篇理学

主题

  • 2篇人工湿地
  • 1篇动力学
  • 1篇荧光
  • 1篇荧光光谱
  • 1篇有机锡
  • 1篇溶解性有机质
  • 1篇三苯
  • 1篇三苯基
  • 1篇三苯基锡
  • 1篇三维荧光
  • 1篇三维荧光光谱
  • 1篇生物降解
  • 1篇生物炭
  • 1篇水体
  • 1篇太湖
  • 1篇曝气
  • 1篇秋季
  • 1篇去除率
  • 1篇群落
  • 1篇群落结构

机构

  • 6篇中国科学院
  • 3篇中国科学院研...
  • 3篇中国科学院大...
  • 2篇苏州科技学院
  • 1篇暨南大学
  • 1篇环境保护部华...
  • 1篇苏州科技大学
  • 1篇中国水利水电...
  • 1篇中华人民共和...

作者

  • 6篇潘继征
  • 2篇李文朝
  • 2篇柯凡
  • 2篇李勇
  • 1篇田云
  • 1篇冯慕华
  • 1篇叶锦韶
  • 1篇吴晓东
  • 1篇龙焰
  • 1篇吴召仕
  • 1篇尹华
  • 1篇谢丹平
  • 1篇秦华明
  • 1篇张后虎
  • 1篇彭辉
  • 1篇徐宪根
  • 1篇陈开宁
  • 1篇邱德斌
  • 1篇何宝燕
  • 1篇李海英

传媒

  • 2篇生态与农村环...
  • 1篇湖泊科学
  • 1篇环境科学
  • 1篇广东农业科学
  • 1篇环境化学
  • 1篇光谱学与光谱...

年份

  • 1篇2023
  • 1篇2020
  • 1篇2016
  • 2篇2013
  • 2篇2010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7
排序方式:
人工增氧型复合湿地污染物净化效果被引量:8
2010年
针对传统人工湿地负荷低、硝化能力弱和易堵塞的缺点,结合曝气生物滤池与人工湿地强化理论的研究成果,自主开发了人工增氧型复合湿地工艺,即生物接触氧化预处理+微曝气垂直流湿地+水平潜流湿地。通过对滇池北岸城郊混合制污水处理的模型试验,分析该工艺流程各净化单元的污染物去除效果。结果显示,人工增氧型复合湿地对不同水力负荷和污染负荷都体现了较强的缓冲调节能力和较高的净化效果。对污染物的总去除率分别为SS 94.5%、CODCr71.3%、氨氮72.3%,在进水总氮10.0 mg.L-1条件下实现了41.9%的总氮去除率,出水总氮均值为5.8 mg.L-1。
潘继征李文朝李海英柯凡
关键词:人工湿地
太湖西山岛河网秋季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分析
2023年
为了解太湖西山岛河网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特征及其影响因子,于2020年10—11月对西山岛河网34个采样点的浮游生物和环境因子进行调查分析,共鉴定出浮游植物56属68种,种类以绿藻(39.71%)为主,其次为硅藻(30.88%)和蓝藻(13.24%);浮游动物18属30种,种类以轮虫(76.67%)为主。浮游植物平均密度为1.32×10^(6)L^(-1),蓝藻占据绝对优势,浮游植物密度呈现城镇区河道>农业区河道>水产养殖区河道的规律;浮游动物平均密度为113.93 L^(-1),浮游动物密度呈现水产养殖区河道>城镇区河道>农业区河道的规律。冗余分析结果表明,氧化还原电位、化学需氧量、总氮和氨氮浓度是影响浮游植物群落结构的主要因子;水温、pH值、叶绿素a浓度、浮游植物密度和氨氮浓度是引起浮游动物群落变化的主要因子。
李清濯华跃洲杜成栋何尚卫吴召仕潘继征
关键词:浮游生物群落结构环境因子
旁路多级人工湿地对巢湖流域南淝河水的净化效果被引量:11
2016年
为了削减南淝河输入巢湖的污染物,建成南淝河旁路多级人工湿地水质净化示范工程,包括预处理系统、垂直潜流湿地系统和水平潜流湿地系统3个工艺单元.2014年3月至2015年2月对人工湿地各净化单元出水进行周年监测,分析各净化单元对污染物的去除效果,并探讨季节变化对去除效果的影响.结果显示,旁路多级人工湿地体现较高的去除效果.对高锰酸盐指数(COD_(Mn))、总氮(TN)、铵态氮(NH_4^+-N)和总磷(TP)的总去除率分别为70.9%、43.7%、43.5%和76.6%.COD_(Mn)和TP的平均出水浓度均优于《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 3838-2002)中的Ⅳ类水标准,而NH_4^+-N的平均出水浓度优于《城镇污水处理厂污染物排放标准》(GB 18918-2002)一级A类标准.各净化单元对污染物的去除差异显著,COD_(Mn)的去除主要发生在预处理单元,其对COD_(Mn)削减的净化率为65.1%;TN、NH_4^+-N和TP的去除主要发生在垂直潜流湿地单元,其对TN、NH_4^+-N和TP削减的净化率分别为23.2%、27.1%和51.1%.不同季节,旁路多级人工湿地对污染物去除具有一定差异,对COD_(Mn)和TP的去除率均表现为夏季>秋季>春季>冬季,对TN的去除率表现为秋季>春季>夏季>冬季,对NH_4^+-N的去除率表现为秋季>夏季>春季>冬季.最后,建议通过增加碳源和增大水力停留时间来进一步优化该工艺,以有效提高脱氮效果.
马书占潘继征吴晓东王青尚丽霞何延召李勇
关键词:巢湖去除率
一株新分离的克雷伯氏菌对三苯基锡的降解性能及离子释放规律被引量:1
2013年
研究了克雷伯氏菌在无机盐培养基和去离子水中对三苯基锡(TPhT)的降解性能,考察了不同时间TPhT降解率与各离子释放量的变化关系,为论证有机锡的微生物降解机理提供实验依据.5.0 g.L-1菌体处理120 h后,3.0 mg.L-1TPhT在无机盐培养基和去离子水体系中的降解率分别高达77.3%和60.9%.在TPhT降解过程中,TPhT会促进菌体离子的释放,加剧菌体的内陷并增加凋亡细胞的数量.TPhT的降解率与NH4+、Na+、PO34-、SO24-、NO2-的释放在0.01水平下显著正相关,Na+、NH4+、Ca2+的释放规律符合准二级动力学模式.XPS分析证明菌体降解TPhT 120 h前后细胞表面元素和基团没有发生改变,但TPhT则发生了转化.
田云叶锦韶尹华谢丹平彭辉秦华明龙焰何宝燕
关键词:克雷伯氏菌三苯基锡生物降解有机锡
微曝气垂直流湿地污染物去除动力学模型分析被引量:5
2010年
通过对自主研发的微曝气垂直流湿地系统长期运行观测数据的统计分析,在参考填充塔模型基础上,利用质量衡算方程建立了微曝气垂直流湿地污染物去除动力学模型,并利用该模型对湿地在气水比分别为0.5:1、1:1、2:1和3:1时的污染物去除效果和去除动力学常数k值进行了计算和分析.结果表明,在处理水质稳定、水量恒定的情况下,微曝气垂直流湿地对各种污染物的去除过程动力学常数k值均随工艺参数气水比的增大而增大,即对污染物的去除能力随气水比的增大而增强;各水质指标的反应动力学常数变化曲线形状有所不同,动力学常数与气水比的关系主要有线性关系和对数关系.综合各个水质指标的曲线形式与变化规律可以得到微曝气垂直流湿地的最佳气水比设计值为2:1,对应BOD5和NH4+-N的k值分别为3.8d-1和4.1d-1.
潘继征柯凡李文朝
关键词:人工曝气垂直流湿地动力学
不同裂解温度下生物炭释放溶解性有机质的光谱特征分析被引量:12
2020年
生物炭释放的溶解性有机质(DOM)具有复杂的生物地球化学特征,影响着污染物的迁移与转化和全球碳循环等诸多环境过程。相比对生物炭理化性质、结构特征的研究,生物炭DOM的研究仍相对匮乏,其中裂解温度驱动下生物炭释放DOM的光谱特征鲜有报道。以两种常见且具有较好应用前景的生物炭—竹炭(楠竹生物炭)和木炭(柏木生物炭)为研究对象,通过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结合平行因子法(3DEEMs-PARAFAC),研究不同裂解温度下(100~700℃)两种生物炭释放DOM的光谱特征。结果表明,裂解温度决定两种生物炭释放DOM的潜能及其光谱特征。裂解温度越高, DOM释放量越小,且400℃是所研究两种生物炭DOM释放的临界裂解温度,当裂解温度低于400℃,生物炭DOM释放明显,当裂解温度高于400℃,生物炭释放量很低且趋于稳定。柏木生物炭的DOM释放量明显高于楠竹生物炭。低温裂解过程中(<300℃)两种生物炭DOM存在大量紫外-可见发色团,并随着裂解温度上升逐步分解。通过3DEEMs-PARAFAC从生物炭荧光溶解性有机物(FDOM)中分离出2个类腐殖质荧光物质(C1和C2)及1个类蛋白荧光物质(C3), 3个荧光组分对裂解温度的响应不同,类腐殖质荧光强度在300℃出现峰值,而后随裂解温度上升而下降,类蛋白物质始终随着裂解温度的上升而下降。低温裂解(<200℃)以类蛋白荧光为主,随着温度上升,类腐殖质组分占主导。此外,基于光谱特征分析,裂解温度还影响两种生物炭DOM诸多生物地球化学特征,随着裂解温度上升,两种生物炭DOM的相对分子质量,芳香性、疏水性和腐殖化程度均先增大再减小,但对应的峰值温度各不一致。因生物质原料差异,楠竹生物炭DOM的相对分子质量,芳香性、疏水性和腐殖化程度均明显大于柏木生物炭。该研究结论将进一步为生物炭DOM的环境行为研究,生物炭应用过程中环境管理�
赵敏陈丙法冯慕华陈开宁潘继征
关键词:生物炭裂解温度溶解性有机质紫外-可见光谱三维荧光光谱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对水体中磷的去除效果被引量:2
2013年
城市生活垃圾焚烧炉渣对水体中的磷有较好的去除效果,当初始磷浓度低于200 mg/L时,炉渣对磷的去除率接近100%;当初始磷浓度为800 mg/L时,炉渣对磷的去除率接近60%。炉渣对磷的吸附符合Langmuir和Freundlich等温吸附模型,相关系数均达显著水平。Langmuir吸附等温线模拟炉渣的吸附磷性能优于Freundlich模型,根据Langmuir方程计算出炉渣对磷的理论饱和吸附量为26 162 mg/kg。炉渣对磷的吸附受pH值的变化影响不大,磷的解析率低,且其重金属浸出浓度低,环境安全性能优良。综上所述,生活垃圾焚烧炉渣是一种较为理想的除磷吸附剂。
邱德斌李勇潘继征张后虎徐宪根
关键词:磷吸附重金属浸出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