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0751840008)
- 作品数:9 被引量:26H指数:3
- 相关作者:曾一果蔡兰君更多>>
- 相关机构:苏州大学中国传媒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江苏省教育厅哲学社会科学基金教育部人文社会科学研究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艺术文学社会学经济管理更多>>
- 从媒介仪式到大众娱乐——关于现场直播的媒介分析被引量:2
- 2010年
- 自1997年以来,电视直播在我国日益常态化,但不同时期的电视直播观念和形式却有着很大区别。总体而言,早期的电视直播强调提供事实,但在重大报道中,电视直播不仅要提供事实,更是一种媒介仪式;而近几年来,随着电视直播越来越普及化和日常化,直播的仪式功能有所下降,甚至直播成了满足大众好奇心和观看癖的娱乐节目。
- 曾一果
- 关键词:媒介仪式娱乐
- 全球想象与传统的再生产——全球化语境中大众传媒的“城市叙事”
- 20世纪90年代以来,伴随着城市化与全球化浪潮,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变化,城市生活日益受到重视。而在这一过程中,大众传媒是如何展开城市叙述、想象和建构的呢?本文即以《南方周末》、《解放日报》、《新京报》等大众传媒为研究对象...
- 曾一果
- 关键词:大众媒介
- 文献传递
- 现代性的追求——新闻报道中的“上海形象”
- 20世纪90年代以来,报纸、电影、广告和图书等大众媒介热衷于"上海想象",以文字、图像和影像等不同形式建构"上海形象",报纸、电影和广告等媒体所建构的"上海形象"深刻影响并建构了读者对上海的认知,本文即考察以新闻报纸和纪...
- 曾一果
- 文献传递
- “烦恼人生”与“漂泊的码头”——池莉与她的“武汉故事”被引量:2
- 2011年
- 武汉作家池莉以擅长描写武汉的市民生活而闻名,但如果仔细考察池莉的大量小说就会发现,池莉不仅栩栩如生地再现了武汉的"市民阶层"及其生活,而且还塑造了一些超越世俗的形态各异的"江湖人物"及其生活。"市民社会"与"江湖码头"互相参照,构成了一部丰富多彩的"武汉故事"。
- 曾一果
- 从“前现代”到“现代”——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乡村剧的“现代化叙事”被引量:1
- 2009年
- 1978年的"改革开放"给乡村带来了巨大变化,《篱笆女人和狗》、《轱辘女人和井》和《乡村爱情》等当代电视"乡村剧",通过影像故事参与了"现代化叙事",反映出我国不同历史时期乡村剧"现代化"叙事的变化及其原因。
- 曾一果
- 完善我国电视剧产业的文化机制——由“韩剧热”引发的思考被引量:2
- 2008年
- 近年韩剧风靡中国,2005年湖南卫视斥资引进的《大长今》和中央电视台播出的《加油!金顺》,更是引发了韩剧狂潮。韩剧在中国迅猛的发展势头已引起中国媒体和学术界的关注。本文从文化视角探讨"韩剧热"的成因,并指出在全球化影视文化产业格局中,建立开放而有本土特色的文化体系,是我国电视文化产业的有效出路。
- 曾一果
- 关键词:文化机制儒家文明
- 挣扎在“边缘”与重建城市家园——王小帅“城市故事”的读解被引量:1
- 2011年
- 现代城市作为一个大众文化产生和滋长的重要场所,它与电影的关系越来越紧密。作为第六代青年导演的代表,王小帅在他的大部分作品中都将人物故事放在了城市背景下,如早期的《冬春的日子》、《扁担.姑娘》,如被称为"城市三部曲"的《十七岁的单车》、《青红》以及《日照重庆》。城市边缘人群一直是王小帅电影中被关注的主体,从主体的视角出发看艺术青年的郁郁寡欢,看被城市空间淹没的残酷青春,看父亲与子女之间的矛盾冲突,从而重新建构一个适宜人类居住的城市家园。这个家园不光是那些有着光鲜外表的人们的存在空间,也是存有温情的边缘人群的居住场所与精神后花园。
- 蔡兰君
- 关键词:青春岁月重建家园
- “世俗神话”的建构与瓦解——影像传播与社会转型中的当代“市民剧”被引量:4
- 2010年
- 20世纪80年代中期之后,随着市场经济的兴起,"市民"成为了一个引人瞩目的社会阶层,电视剧作为当代最重要的大众传媒也迅速把眼光对准了"市民阶层"。本文探讨当代市民剧"世俗神话"的建构与瓦解历程,并考察当代市民剧"世俗叙事"变迁背后的深层社会背景。
- 曾一果
- 关键词:社会转型现代神话世俗欲望
- 寻找人类的“村庄”--王安忆小说中的乡村与城市被引量:5
- 2009年
- 城市与乡村的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是新时期文学的一个显著现象,要么是站在城市文明的立场批评乡村,要么是站在乡土社会的立场批评城市,鲜有作家能够超越这种二元对立的叙事结构,以一种新的眼光考察城市和乡村的结构关系。但是王安忆却是少数超越了城市与乡村二元对立叙事思维的作家,她并不把乡村与城市看作是天生对立的两个世界,既不站在乡村立场批判城市,也不以城市的眼光鄙视乡村,而是带着一种人类学和美学的眼光去观察乡村,结果她找到了乡村和城市的共同点。
- 曾一果
- 关键词:审美城市乡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