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070221)

作品数:5 被引量:17H指数:2
相关作者:冷希岗张海玲宋丽萍李大伟朱敦皖更多>>
相关机构:中国医学科学院北京协和医学院天津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天津市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部专项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5篇期刊文章
  • 1篇会议论文

领域

  • 6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细胞
  • 3篇壳聚糖
  • 3篇基因
  • 2篇毒性
  • 2篇转染
  • 2篇细胞毒
  • 2篇细胞毒性
  • 2篇基因纳米粒子
  • 1篇毒性研究
  • 1篇血管
  • 1篇血管成形
  • 1篇血管成形术
  • 1篇血管再狭窄
  • 1篇再狭窄
  • 1篇质粒
  • 1篇生物安全性
  • 1篇生物相容
  • 1篇生物相容性
  • 1篇体外
  • 1篇组织因子途径

机构

  • 5篇中国医学科学...
  • 3篇天津大学
  • 1篇中国医学科学...

作者

  • 5篇冷希岗
  • 4篇张海玲
  • 3篇李大伟
  • 3篇朱敦皖
  • 3篇宋丽萍
  • 1篇马洁
  • 1篇杨健
  • 1篇姚康德
  • 1篇郭志义
  • 1篇岳井银
  • 1篇王芹

传媒

  • 3篇生物医学工程...
  • 1篇国外医学(生...
  • 1篇天津医药
  • 1篇天津市生物医...

年份

  • 1篇2008
  • 3篇2007
  • 1篇2005
  • 1篇2002
5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壳聚糖纳米粒子介导TFPI基因转染的实验研究
2007年
目的:评价壳聚糖纳米粒子携带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issuefactorpathwayinhibitor,TFPI)基因转染的效率及其细胞毒性。方法:制备壳聚糖纳米粒子-TFPI基因复合物,检测其粒度,zeta电位,包埋效率。以Lipofectamine2000为对照,观察血管平滑肌细胞系A10对壳聚糖TFPI基因纳米复合物的摄入速度和数量;利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体外转染效果;应用噻唑蓝(MTT)评价壳聚糖纳米粒子的体外细胞毒性。结果:壳聚糖TFPI基因纳米复合物的平均粒径约为141nm,zeta电位为6.8mV;其DNA包埋效率和DNA含量分别为(98.8±3.4)%和(38.1±2.3)%。A10细胞的摄入和转染实验显示其效率与商品化的细胞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相近,但是其毒性远低于Lipofectamine2000。结论:壳聚糖纳米粒子可高效携带TFPI基因转染平滑肌细胞,而且对细胞基本无毒性。
张海玲朱敦皖李大伟冷希岗
关键词:壳多糖富勒烯转染
壳聚糖载基因纳米粒子的研究被引量:7
2005年
以壳聚糖为基质研究载基因纳米粒子的制备及其对血管平滑肌细胞的转染效率.制备载绿色荧光蛋白(Enhanced 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 EGFP)和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Tissue factor pathway inhibitor, TFPI)质粒DNA的壳聚糖纳米粒子,透射电镜观察两种纳米粒子皆呈球形,光子相关色谱仪(PCS)测定显示纳米粒子的平均粒径为149 nm,粒径分布在80~250 nm 之间;载基因纳米粒子的DNA包埋效率和DNA含量分别为96%±1.38%和37%±3.0%.载基因壳聚糖纳米粒子可以有效地保护DNA,防止核酸酶对其的降解作用.血管平滑肌细胞转染实验表明,纳米粒子对细胞基本无毒性,其转染效率与阳离子脂质体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TM相近.
李大伟张海玲马洁宋丽萍郭志义冷希岗
关键词:壳聚糖基因组织因子途径抑制因子细胞转染
非病毒型基因载体的生物安全性被引量:1
2008年
近年来,基因载体的生物安全性越来越受到人们的关注,本文介绍了近年来非病毒型基因载体生物安全性的研究进展,综述了非病毒型基因载体的毒性、纳米效应、血液相容性以及免疫反应等方面的研究成果。
杨健朱敦皖冷希岗张海玲宋丽萍姚康德
关键词:生物安全性生物相容性基因传递非病毒载体
壳聚糖修饰对细胞摄入和细胞毒性的影响
目的将相对分子量50000的壳聚糖分别进行精氨酸和十六烷基修饰,生成壳聚糖衍生物,制备壳聚糖及其衍生物的载基因超微粒子,研究其对细胞摄入和细胞毒性的影响及作用机制。方法用P-dATP 标记质粒 DNA,分别与十六烷基化壳...
张海玲朱敦皖柏金根冷希岗
文献传递
壳聚糖基因纳米粒子的细胞摄入和体外毒性研究被引量:8
2007年
用分子量为50kDa和400kDa的壳聚糖分别和[α-32P]dATP标记的质粒DNA,在不同的N/P比下,通过复凝聚方法形成基因纳米粒子。对形成的壳聚糖基因纳米粒子(Chitosan gene nanoparticle,CGN)进行表征,评价CGN体外细胞毒性,研究两种壳聚糖形成的基因纳米粒子被A10和K562细胞摄入的量和速度。结果表明:(1)随着壳聚糖分子量和N/P比的增大,形成的基因纳米粒子更易于进入细胞,同时显示纳米粒子的zeta电位与细胞摄入量之间存在关联性;(2)壳聚糖基因纳米粒子的毒性远远小于商品化的细胞转染试剂Lipofectamine2000。
张海玲王芹宋丽萍岳井银冷希岗
关键词:质粒壳聚糖基因纳米粒子细胞毒性
基因纳米粒子在血管再狭窄的基因治疗中的应用被引量:2
2002年
血管再狭窄是介入性血管成形术 (percutaneous transluminal coronary angioplasty,PTCA)后发生的血管再次狭窄。其发生率常高达 35~ 4 0 %。由于其发生一般是局部的 ,所以局部治疗可能是比较好的方法。近年来 ,研究了一些局部给药的方法 ,纳米粒子具有超小的体积 (10~ 10 0 0 nm) ,容易穿过血管壁而不造成损伤 ,还具有靶向、缓释等特性 ,是一个理想的局部给药的载体。纳米粒子作为基因载体也取得比较好的效果 ,因此 。
李大伟冷希岗
关键词:再狭窄局部给药基因治疗血管成形术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