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国家科技支撑计划(2006BAD01A7-4-10)

作品数:1 被引量:2H指数:1
相关作者:逯明辉王建军彭婧巩振辉李大伟更多>>
相关机构:西北农林科技大学更多>>
发文基金:陕西省“13115”科技创新工程重大科技专项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科技支撑计划更多>>
相关领域:农业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1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1篇农业科学

主题

  • 1篇雄性不育
  • 1篇雄性不育材料
  • 1篇质核互作
  • 1篇孢子
  • 1篇小孢子
  • 1篇辣椒
  • 1篇不育
  • 1篇不育材料

机构

  • 1篇西北农林科技...

作者

  • 1篇黄炜
  • 1篇陈儒钢
  • 1篇李大伟
  • 1篇巩振辉
  • 1篇彭婧
  • 1篇王建军
  • 1篇逯明辉

传媒

  • 1篇中国农业大学...

年份

  • 1篇2009
1 条 记 录,以下是 1-1
排序方式:
辣椒新型质核互作雄性不育材料H9A不育机理研究被引量:2
2009年
为研究辣椒雄性不育的机理,在花期,采用常规的石蜡切片法,对新型辣椒雄性不育材料H9A及其保持系H9B小孢子不同发育时期进行细胞形态学观察;采用DDRT-PCR技术对H9A与H9B小孢子发育过程进行mRNA差异显示,筛选差异表达的基因。切片观察发现:供试雄性不育材料的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单核前期,此时花蕾纵径0.526~0.572 cm,横径0.318~0.372 cm,花冠和花萼之比约为1∶4;通过DDRT-PCR,共获得27条差异表达的cDNA片段,其中在H9A中获得12条,在H9B中获得15条。结果说明新型辣椒雄性不育材料H9A的小孢子败育发生在单核前期,败育原因可能是绒毡层细胞程序性死亡异常并极度液泡化膨胀,四分体受挤压后破裂降解,不能形成正常的单核花粉粒。败育时期与花蕾外部形态相关。在败育期表达的27条差异cDNA片段为研究辣椒雄性不育机理的候选基因奠定了基础。
王建军彭婧巩振辉黄炜李大伟逯明辉陈儒钢
关键词:辣椒小孢子雄性不育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