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J06L52)

作品数:3 被引量:9H指数:2
相关作者:贾兴芳刘成霞刘海燕沈媛媛牛琼更多>>
相关机构: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滨州医学院更多>>
发文基金:山东省教育厅科技计划项目更多>>
相关领域:医药卫生更多>>

文献类型

  • 3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3篇医药卫生

主题

  • 3篇腺瘤
  • 3篇锯齿状腺瘤
  • 2篇增生
  • 2篇增生性息肉
  • 2篇息肉
  • 2篇腺瘤性
  • 2篇腺瘤性息肉
  • 2篇内镜
  • 2篇内镜表现
  • 2篇病理
  • 2篇病理学
  • 1篇直肠
  • 1篇直肠肿瘤
  • 1篇肿瘤
  • 1篇结肠
  • 1篇结肠镜
  • 1篇结肠镜检
  • 1篇结肠镜检查
  • 1篇结直肠
  • 1篇结直肠肿瘤

机构

  • 2篇滨州医学院附...
  • 1篇滨州医学院

作者

  • 3篇刘成霞
  • 3篇贾兴芳
  • 1篇沈媛媛
  • 1篇穆琳
  • 1篇陈学芝
  • 1篇刘海燕
  • 1篇史宁
  • 1篇牛琼

传媒

  • 1篇中国肿瘤生物...
  • 1篇临床消化病杂...
  • 1篇胃肠病学和肝...

年份

  • 1篇2012
  • 1篇2010
  • 1篇2009
3 条 记 录,以下是 1-3
排序方式:
结直肠锯齿状腺瘤内镜表现和病理学特征分析被引量:6
2009年
目的探讨锯齿状腺瘤(SA)内镜下表现和病理学特征。方法回顾分析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00年1月~2008年5月检出的大肠息肉病例,了解SA的检出率、内镜形态和病理学特征。结果8 726例肠镜检查共检出大肠息肉1 062例(1 457枚),检出率为12.17%,其中SA 32例(60枚),检出率为0.37%,占息肉构成比为3.01%。SA直径>1 cm者占21.63%,明显大于增生性息肉(8.57%);SA表现为有蒂息肉所占的比例(8.33%)略高于增生性息肉(5.71%),但都低于腺瘤性息肉(40.84%)。SA癌变率介于管状腺瘤和绒毛状腺瘤之间,接近于管状绒毛状腺瘤。结论SA内镜形态、病理学特点提示SA是兼有增生性息肉形态学特征和腺瘤性息肉组织学特点的息肉,具有恶变潜能。
刘成霞贾兴芳
关键词:锯齿状腺瘤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
BRAF和EphB2在人结直肠锯齿状腺瘤中的表达及意义被引量:3
2012年
目的:探讨鼠类肉瘤滤过性病毒致癌基因同源体B1(v-raf murine sarcoma viral oncogene homolog B1,BRAF)和生促红素人肝细胞蛋白(erythropoietin-producing hepatoma cell line B2,EphB2)在人结直肠锯齿状腺瘤中的表达及其意义。方法:收集滨州医学院附属医院1996年1月至2008年5月10例正常结直肠肠黏膜、21例增生性息肉、22例锯齿状腺瘤、55例腺瘤性息肉(18例管状腺瘤、16例管状绒毛状腺瘤、21例绒毛状腺瘤)石蜡标本。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BRAF和EphB2蛋白的表达量,同时观察蛋白的表达部位。结果:增生性息肉中BRAF蛋白阳性细胞多位于隐窝中下区域,腺瘤性息肉的阳性细胞多表达位于隐窝上部区域,而锯齿状腺瘤阳性细胞多表达于隐窝全层。锯齿状腺瘤与腺瘤性息肉的BRAF蛋白表达量相近[(0.129±0.030)vs(0.130±0.026),P>0.05],但远高于增生性息肉[(0.129±0.030)vs(0.102±0.014),P<0.01];锯齿状腺瘤、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之间BRAF蛋白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0.129±0.030)vs(0.116±0.019),(0.119±0.037),(0.122±0.008),P>0.05]。增生性息肉中EphB2蛋白阳性细胞多位于隐窝中下区域细胞膜上,腺瘤性息肉EphB2蛋白阳性细胞位于隐窝上部,而锯齿状腺瘤EphB2蛋白阳性细胞表达于隐窝全层。锯齿状腺瘤与腺瘤性息肉的EphB2蛋白表达量相近[(0.138±0.024)vs(0.139±0.025),P>0.05],而远高于增生性息肉[(0.138±0.024)vs(0.169±0.018),P<0.01];锯齿状腺瘤与管状腺瘤、管状绒毛状腺瘤、绒毛状腺瘤间EphB2蛋白表达量无区别[(0.138±0.024)vs(0.143±0.027),(0.139±0.028),(0.133±0.021),P>0.05]。结论:BRAF和EphB2蛋白在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中隐窝部分区域表达,而在锯齿状腺瘤中隐窝全层表达,提示锯齿状腺瘤是一类独立的不同于腺瘤性息肉的结直肠肿瘤。
贾兴芳刘成霞刘海燕沈媛媛
关键词:锯齿状腺瘤BRAFEPHB2增生性息肉腺瘤性息肉结直肠肿瘤
32例结直肠锯齿状腺瘤的内镜表现及病理学特征分析
2010年
目的探讨结直肠锯齿状腺瘤(SA)的内镜下形态和病理学特征。方法收集并分析1996年1月至2008年5月我院检出的32例SA的内镜和病理资料。结果 32例患者共检出SA60枚,其中35枚为隆起型(无蒂23枚,亚蒂7枚,有蒂5枚),25枚为扁平型。SA常见于乙状结肠及直肠(乙状结肠29枚,直肠11枚)。组织病理学上,管状、管状绒毛状和绒毛状SA分别为41枚、9枚、10枚;不典型增生程度,轻度48枚,中度7枚,重度5枚,其中4枚局部癌变。大于或等于10mmSA较10mm以下的SA不典型增生程度重(P<0.01)。结论大于或等于10mm的SA较10mm以下的SA更易癌变,应引起临床及内镜工作者的重视。
贾兴芳刘成霞牛琼史宁穆琳陈学芝
关键词:锯齿状腺瘤结肠镜检查病理学
共1页<1>
聚类工具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