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30370222)
- 作品数:16 被引量:216H指数:9
- 相关作者:徐宏发薛文杰姜海瑞王淯胡忠军更多>>
- 相关机构:华东师范大学内江师范学院西华师范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上海市教育委员会重点学科基金四川省教育厅重点项目更多>>
- 相关领域:生物学农业科学更多>>
- 上海郊区农田泽蛙种群动态和肥满度状况初探被引量:18
- 2007年
- 2005年4~10月,采用样线法,对上海郊区农田泽蛙(Rana limnocharis)非蛰眠期的种群数量和肥满度进行了研究。逐月共捕获泽蛙371只,对不同月份和不同年龄组泽蛙的体长、体重和肥满度进行数据分析。结果表明上海郊区泽蛙的肥满度随不同月份和不同年龄呈现显著性差异。种群在繁殖前的5月份肥满度最高,8月份肥满度最小。肥满度Kwl值随泽蛙年龄的增加而增大,K值随泽蛙年龄的增大而减小。2龄泽蛙的肥满度增幅最大。上海郊区泽蛙的年度种群数量波动呈双峰型,峰值在7月和9月。Kwl值比K值更加敏感。
- 王晓黎王晶琳姜海瑞薛文杰徐宏发
- 关键词:泽蛙种群肥满度
- 哺乳期幼麝的摄食时间分配研究被引量:6
- 2008年
- 采用所有事件取样法对哺乳期林麝Moschus berezorskii幼体的摄食时间分配进行研究。结果表明,幼麝吮乳时间随周龄的增加而减少,取食固体饲料(青饲料和混合饲料)的摄食时间随周龄的增加而增加。1月龄中,吮乳时间占总摄食时间的90.8%,青饲料占9.2%。2月龄和3月龄中,幼麝取食固体饲料时间分别占总摄食时间的84.7%和94.9%,吮乳时间分别占15.3%和5.1%。哺乳期雌性幼麝取食母乳、山芋藤和桑叶的时间明显高于雄性幼麝(P<0.05),而取食精饲料、苦荬菜时间与雄性幼麝无明显差异(P>0.05);单胎幼麝吮乳、取食山芋藤时间明显高于双胎幼麝(P<0.05);而取食精饲料、苦荬菜时间明显低于双胎幼麝(P<0.05),两者取食桑叶时间差异性不显著(P>0.05)。幼麝的摄食时间分配表明,母乳是1月龄幼麝的主要食物成分;2月龄以后,幼麝大量取食固体饲料,母乳在食物组成中退居次要作用。幼麝间吮乳时间的差异反映了不同个体间营养状况的差异。
- 徐正强姜海瑞陆厚基徐宏发
- 关键词:母乳青饲料营养状况
- 道路对陆栖野生动物的生态学影响被引量:70
- 2005年
- 道路网络为大多数景观所共同具有的空间特征,在增进社会财富、方便人们生活的同时,也会产生严重的生态学后果。就道路对陆栖野生动物的生态学影响进行了综述。道路交通导致动物死亡,已成为野生脊椎动物死亡的首要原因;阻碍动物个体在同种种群间的交流以及在互补性资源间的周期性迁移;迫使森林内部种、边缘敏感种主动回避道路栖息地;导致道路区域栖息鸟类繁殖下降;有利于小型物种沿道路边缘扩散,造成生物入侵。道路区域为一种特殊的边缘,对一些边缘物种以及其它被吸引过来的动物来说是一种死亡陷阱。这些影响的综合作用会导致孤立的小种群问题。
- 胡忠军于长青徐宏发王淯
- 陕西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种群密度被引量:16
- 2007年
- 2003年和2004年冬季,采用粪堆计数法对陕西省凤县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种群密度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总密度为(0.48±0.75)头.km-2(平均密度±标准差)。以针阔混交林的林麝种群密度最高,为(0.94±0.05)头.km-2(平均密度±标准误),阔叶林和灌木林次之,分别为(0.28±0.02)和(0.13±0.02)头.km-2(平均密度±标准误),草地(包括荒地)以及山顶草地+灌木+低矮乔木镶嵌景观中林麝密度均为0。在北坡,林麝主要分布在中山地带(海拔为1 700-2 100 m),南坡则主要分布在高山地带(海拔2 100-2 450 m),这种分布的差异可能与坡向和人为干扰有关。总之,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密度极低,迫切需要加强保护,恢复种群。
- 胡忠军王淯薛文杰姜海瑞徐宏发
- 关键词:动物学林麝种群密度生境
- 陕西凤县林麝家庭养殖:历史、现状与繁殖特性被引量:14
- 2007年
- 通过访问调查,对陕西凤县林麝家庭养殖历史和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1986~2001年是凤县林麝养殖的发展缓慢期,2002~2005年是快速发展期。2005年底,该县有林麝养殖户40家,存栏数为447头。大多数家庭林麝养殖规模小,近一半(47.5%)养殖户的存栏数不超过5头,大多数养殖户(65%)的存栏数低于10头。圈养林麝具偏雄性死亡特征,主要在5月繁殖,每胎产仔1.6±0.5只,双胎率为62.2%,雌雄比为0、946:1。目前,所有养殖户养殖林麝的主要目的是销售种源,绝大多数养殖户对林麝养殖前景看好,并将扩大养殖规模。对林麝家庭养殖中出现的一些问题进行分析,并提出了相应的解决方案。
- 胡忠军王淯薛文杰姜海瑞徐宏发
- 关键词:林麝家养存栏数繁殖特性死亡率
-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研究概况和进展被引量:43
- 2006年
- 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是国家一级保护动物,已被列入CITES附录Ⅰ中,由于连续多年的恶性捕杀,加上国际高价走私,使中国的野生林麝资源遭到严重破坏。作者根据大量文献资料结合自己的研究,从林麝的分类地位、地理分布、组织解剖、种群生态和人工饲养等几个方面较为全面地总结了国内林麝研究的概况和进展,指出了林麝种群研究中存在的一些问题以及今后的研究方向。
- 王淯姜海瑞薛文杰徐玲徐宏发
- 关键词:林麝种群生态人工饲养
- 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小哺乳动物空间生态位初步研究被引量:6
- 2005年
- 1989年4~11月,采用去除取样法,对四川省唐家河自然保护区内小哺乳动物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和重叠度进行了研究.共安置11000铗日,捕获小哺乳动物14种846只.根据香农-威纳多样性指数公式以及CoweH和Futuyma公式分别计算了各小哺乳动物种群的空间生态位宽度和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在14种小哺乳动物中,社鼠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最大(1.00),大足鼠、川西长尾鼩、川鼩和灰麝鼩的最小,均为0.14种小哺乳动物空间生态位重叠指数最大为1,最小为0,其中大足鼠与川西长尾鼩及灰麝鼩、针毛鼠与川鼩的空间生态位彼此完全重叠;藏鼠兔与针毛鼠、大足鼠、洮洲绒鼠、川西长尾鼩、川鼩以及灰麝鼩的空间生态位完全分离.空间生态位完全重叠的种类,是通过选择不同的食物以及不同的微生境来避免过度竞争.回归分析显示,小哺乳动物种群的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与它们利用空间资源的平均值呈显著的正相关(r=0.828 5,P<0.05).空间生态位宽度指数的季节变化表明,社鼠种群分布没有明显的季节差异,中华姬鼠和安氏白腹鼠每年可能有一个数量高峰期,高山姬鼠一年则可能有两个数量高峰.
- 王淯胡锦矗胡锦矗谌利民张汉峰胡忠军徐玲
- 关键词:小哺乳动物空间生态位
- 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冬季生境选择被引量:30
- 2006年
- 2003、2004年11~12月对陕西凤县紫柏山自然保护区林麝的冬季栖息地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林麝冬季多栖息在郁闭度中等(25%~75%)、灌木盖度偏低(0~25%)的中高山(1700~2500m)落叶阔叶林和针阔混交林中,在这类环境中更喜欢在坡度大于40°、坡向为半阴半阳的山脊和坡面的中上部活动,活动基底多为偏石质或土质,并且距离人为干扰源远.
- 胡忠军王淯薛文杰姜海瑞徐宏发
- 关键词:林麝栖息地选择
- 紫柏山林麝分布区植物群落乔木层结构特征被引量:16
- 2007年
- 通过沿海拔梯度的系统取样,采用中点四分法对紫柏山北坡林麝分布区的植物群落乔木层结构特征进行了调查。结果表明:(1)根据聚类分析,可将植物群落划分为6种类型,低海拔地带2种,即锐齿槲栎林和锐齿槲栎+川鄂鹅耳枥+白桦林;中海拔地带4种,即铁橡树林、铁橡树+川鄂鹅耳枥林、米心树+坚桦林和坚桦林;高海拔地带1种,即坚桦林;(2)海拔从低到高,优势科逐渐从壳斗科向桦木科转变,优势属从栎属向桦木属转变;(3)随着海拔升高,乔木胸径显著增加,乔木密度则呈下降趋势;中海拔林段物种丰富度、多样性、均匀度最高,物种优势度最低,低海拔林段相反;(4)低海拔地段小径级(DBH<12cm)个体居多,随着海拔升高大径级个体比例(DBH≥24cm)逐步增大。
- 胡忠军薛文杰徐宏发
- 关键词:林麝物种多样性径级
- 近50年陕西凤县林麝分布区的变迁被引量:16
- 2007年
- 于2005年夏季和2006年春季,采用问卷调查结合野外实地验证,对陕西凤县林麝(Moschus berezovskii)的现时及历史分布进行了分析,并将所得分布信息叠加至数字化地图,绘制成林麝近50年的分布区变迁图。结果表明:历史上,凤县是秦巴山区林麝的主要分布区之一,从20世纪80年代初开始,该县林麝数量大幅下降,至今分布区已严重萎缩并破碎化,总分布面积减少至50年前的1/3;目前林麝分布区主要在相对偏远、人为干扰较少的乡与乡的交界和县的边缘地区,分布区被人类聚居地及主要公路所隔离。造成这种现状的主要原因是过度捕杀、森林减少及道路建设。
- 薛文杰姜海瑞胡忠军徐宏发
- 关键词:林麝捕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