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自然科学基金(50476082)
- 作品数:11 被引量:24H指数:3
- 相关作者:刘柏谦王立刚洪慧赵禹民郭勇更多>>
- 相关机构:北京科技大学更多>>
- 发文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动力工程及工程热物理化学工程更多>>
- 三种扬料板技术特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2
- 2014年
- 研究了两节直板扬料板、三节直板扬料板和圆弧形扬料板的技术特性。研究结果显示,当以扬料板方位角为自变量时,扬料板持料量与滚筒转速没有关系。以物料抛洒均匀为目标时,扬料板安装角为90°时物料抛洒范围最宽且最均匀。扬料板的弯角明显影响持料量,直板扬料板持料量在弯角变化时出现连续变化,而圆弧扬料板出现了持料量突然减小现象。灰渣摩擦系数对扬料板持料量有明显影响,灰渣摩擦系数减小时持料量减小。
- 王小龙吕春旺刘怀伟谭培来刘柏谦
- 关键词:滚筒扬料板
- 燃煤流化床大颗粒形貌特征和空间分布特性研究
- 研究了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原煤和冷渣的颗粒形貌特性和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冷渣颗粒与原煤颗粒相比呈现了更明显的片状特征,原煤和冷渣都显示了颗粒球形度随着颗粒度变大而下降的趋势.冷态循环流化床试验台上进行的颗粒分层取样表明...
- 刘柏谦张小辉王立刚
- 文献传递
- 流化床床料的静态颗粒形貌特征:Ⅰ.一级参数测量
- 研究了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中小颗粒的颗粒形貌及相关的一些基本参量.采用显微镜、数码摄像等手段,测量了150颗筛分尺寸小于~3.2mm的颗粒.结果表明:1.测量的颗粒是双峰分布;2.投影面积分布和投影周长分布在较小颗粒尺寸范...
- 刘柏谦张小辉王立刚
- 关键词:颗粒形貌循环流化床锅炉
- 文献传递
- 循环流化床锅炉燃烧片状无烟煤的飞灰含碳量研究被引量:1
- 2006年
- 研究了片状无烟煤的颗粒特性,观察和实测了燃烧该无烟煤的循环流化床锅炉的运行表现,即由于颗粒的片状形貌导致的运行压力和风速的周期性变化以及由此造成的飞灰含碳量的周期性变化。针对片状颗粒特点,利用煤粉锅炉的卫燃带技术调整锅炉热力责任,建立了飞灰含碳量与炉膛出口之间的关系,有效地降低了片状颗粒的飞灰含碳量。
- 刘柏谦洪慧王立刚
- 关键词:循环流化床锅炉无烟煤颗粒形貌燃烧
- 流化床床料的静态颗粒形貌特征被引量:2
- 2009年
- 研究了循环流化床锅炉中的中小颗粒的颗粒形貌及相关的一些基本参量.采用显微镜、数码摄像等手段,测量了150颗筛分尺寸小于3.2mm的颗粒.结果表明,(1)测量的颗粒是双峰分布;(2)投影面积分布和投影周长分布在较小颗粒尺寸范围内都存在两次阶跃,阶跃过后变化平坦;(3)颗粒长短度变化不大,而扁平度变化明显,1/4的颗粒具有明显的片状特征(38颗),1/2颗粒具有较强的片状特征的(83颗).接近1/2的颗粒具有较好的球形度(67颗);(4)Krumbein球形度与投影面积具有类似的变化,出现2次阶跃,稳定在0.4~0.6之间.多数颗粒具有稳定的Zingg指数,说明颗粒整体形态具有一定的相似性.
- 张小辉刘柏谦王立刚
- 关键词:颗粒形貌循环流化床锅炉
- 燃煤流化床大颗粒形貌特征和空间分布特性被引量:3
- 2009年
- 研究了燃煤循环流化床锅炉原煤和冷渣的颗粒形貌特性和空间分布特性.结果表明:(1)冷渣颗粒与原煤颗粒相比呈更明显的片状特征,两者都显示了颗粒球形度随着颗粒度变大而下降的趋势;Wadell球形度以0.7~0.8为主的原煤在流化床燃烧后,其值明显下降且更加分散;原煤的SF系数主要在0.4~0.8之间,基本呈带状分布,经过流化床燃烧后则主要分布在下三角形区域;统计分析显示,锅炉冷渣当量尺寸小于1mm时SF系数随颗粒尺寸而增加;当两颗粒尺寸在1~3.5mm之间SF系数下降;颗粒尺寸大于3.5mm后SF系数几乎不再变化.(2)冷态循环流化床实验台上进行的颗粒分层取样表明,鼓泡流化床或循环流化床密相区的中上部,颗粒分布以中小颗粒为主;而在床层下部,则以大中颗粒为主;超过40%的颗粒聚集在布风板上70mm区域,大颗粒的质量分布与中小颗粒的质量分布皆然相反,这种处于床层下部的大颗粒同时也处于流化床运行的低温反应区,根据燃烧学和流化床锅炉运行经验判断,大颗粒应处于动力燃烧控制区,这可能是流化床锅炉冷渣存在黑芯(残碳)的根本原因.
- 张小辉刘柏谦王立刚
- 关键词:燃煤流化床形貌特征
- 大颗粒煤流化床燃烧的微观过程被引量:2
- 2008年
- 采用电镜扫描和图像处理技术、物理吸附等手段研究了大颗粒煤在流化床燃烧过程中的微观结构变化.结果发现:所研究的烟煤在流化床燃烧过程中,小于400像素的微观孔隙随燃烧过程大量增加,而大于400像素的孔隙数量则没有变化;同时伴随着煤颗粒的比表面积随燃烧时间的增加而明显增加.
- 刘柏谦田宝宝李启博
- 关键词:煤流化床燃烧孔隙微观结构
- 燃煤流化床床料的密度、错位密度和颗粒形貌研究被引量:1
- 2009年
- 在两种燃煤颗粒和一种循环流化床锅炉冷渣颗粒形貌测量的基础上,提出了颗粒错位密度的概念,建立了颗粒外接六面体体积充满度与错位密度之间的关系。测量结果显示,采用错位密度处理颗粒形貌数据时,原本分散的测量数据表现出明显的线性化效果。对于实验中的两种煤,将颗粒密度当作常数处理对错位密度几乎没有影响。而对于循环流化床锅炉的冷渣,将颗粒密度当作常数,造成较大偏差。
- 刘柏谦林丽
- 关键词:流化床锅炉颗粒形貌
- 颗粒球形度与Zingg指数对流化床燃烧过程影响的研究被引量:4
- 2006年
- 流化床燃烧理论对颗粒形貌因素的考虑是引入球形度的概念,但球形度不能区别出不同的颗粒形态.本研究比较了描述颗粒形貌的球形度与Zingg指数,认为Zingg指数可以很好的区分出颗粒的片状和棒状形态.通过冷态流化实验发现非球形颗粒临界流化速度要小于相同直径下的球形颗粒,但流化质量较差.非球形颗粒比球形颗粒床面消失滞后,出现流化延迟现象.根据非球形颗粒流化床的床层特点,定义流化惰性系数来评价颗粒的流化质量,片状颗粒的流化惰性系数与Zingg指数有较好的拟合关系,可以使用惰性系数对片状颗粒的临界流化速度进行修正.
- 刘柏谦苏伟强
- 关键词:颗粒形貌片状流化床临界流化速度
- 阳泉烟煤颗粒在流化床燃烧过程中的破碎研究被引量:2
- 2006年
- 在小型流化床燃烧实验台上研究阳泉煤颗粒在流化床燃烧过程中的破碎特性.实验中考虑了灰分对燃烧破碎过程的影响,引入指数α来反映破碎比的变化趋势,破碎比随着粒径的变大而变大,且向着床温变化相反的方向变化,表明颗粒的高温碰撞对破碎是起决定性作用的.常温机械破碎和固定床热应力破碎实验表明,单纯机械破碎和单纯热应力对颗粒破碎所起的作用不大,但在高温条件下的颗粒碰撞,机械力与热应力叠加后,破碎效果大大加强.
- 熊超刘柏谦洪慧王立刚
- 关键词:煤颗粒流化床燃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