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年科技基金(BSYKJ2012-18)
- 作品数:5 被引量:21H指数:2
- 相关作者:王宇韩芳更多>>
- 相关机构:包头师范学院更多>>
- 发文基金:青年科技基金更多>>
- 相关领域:文化科学更多>>
- 近年来高校学报编辑职业倦怠研究述评被引量:9
- 2013年
- 编辑产生职业倦怠有其自身的原因,更有外部环境的原因。正确地发现倦怠并及时地消除倦怠有利于编辑自身和高校学报的发展。高校应充分重视学报编辑,努力营造和谐优越的工作环境和制定扶持政策,同时,作为高校编辑应学会努力改变自己,学会自我调适,以一颗博大的胸怀来包容一切,学会快乐工作,充满正能量,这样才能真正实现自我价值和创造社会价值。
- 韩芳
- 关键词:高校职业倦怠
- 编辑与传播理论研究述评
- 2014年
- 随着时代的发展和传媒领域的发展,编辑在传播过程中的角色也在发生着转变。编辑角色的转变主要体现在编辑的主体性、编辑的媒介素养、编辑的信息化能力等几个方面。通过分析编辑与传播之间的嬗变,可以更好的提高编辑素质,推动传媒业的发展。
- 韩芳
- 关键词:媒介
- 学术审稿的第三只眼——对学界有关检测系统局限性研究的反思
- 2013年
- 目前,对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研究过于注重局限性的挖掘,这些研究不仅没有提出实际可操作的解决方案,而且启发了学术造假者采取有针对性的反检测手段.较传统的三审制,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具有检测速度快、收录资源广泛、避免编辑与作者间的矛盾、有效遏制一稿多投的学术不端行为等优势,成为继人工慧眼后,又一只识别稿件学术诚信的火眼金睛.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良性发展环境的构建,需要的不仅仅是研制者技术上的改进,更需要使用者、网络运营商、学术出版者的共同支持.
- 王宇
- 关键词:学术不端眼睛
- 高校期刊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研究中易被忽略的人群——刍议编辑对系统坚定实践者角色的背离
- 2014年
- 近几年,利用检测技术防范作者学术不端行为,一直是专家学者热议的论题。然而高校学术不端行为不仅表现在作者身上,也表现在技术的使用者——编辑身上。由于外部环境和编辑自身的原因,随意泄露检测账号及密码、擅自检测本刊以外来稿、轻率告之文章重复内容、积极提供修改帮助、主动交易收费检测等编辑违规行为随之出现。我们庆幸可以用技术说话来达到公正的同时,却忽略了操作检测系统的始终是人。因此我们在一味强调技术改进的同时,应先审视、规范编辑队伍自身内部。通过加大对法律的宣传与监督;完善编辑部工作制度,巧设应对措施;提升编辑的道德自律,变角色背离为角色规范,构建起一支坚定的维护高校期刊学术不端检测系统的实践者队伍。
- 王宇
- 关键词:学术不端
- 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研究综述被引量:14
- 2013年
- 作为学术审稿的"第三只眼",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自2008年研制试用到2010年系统升级,已引起了学术界的高度关注,从2008-2012年底已发表的文献来看,在具体启用、操作、接受学术不端文献检测系统的过程中,人们从初始的盲目使用到随后的理性认知,逐步采取了审慎、科学、客观的态度,从而形成了对检测系统多层面、深层次地理解与把握。具体表现为:有效性的认同、局限性的挖掘、参考性的认知、标准性的界定、保密性的呼吁。
- 王宇
- 关键词:学术不端有效性保密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