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专家智库 > >

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NCET06-0022)

作品数:7 被引量:347H指数:6
相关作者:李国平孙铁山卢明华李佳洺陈秀欣更多>>
相关机构:北京大学首都师范大学中国矿业大学(北京)更多>>
发文基金:教育部“新世纪优秀人才支持计划”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社会科学基金更多>>
相关领域:经济管理社会学历史地理建筑科学更多>>

文献类型

  • 6篇中文期刊文章

领域

  • 5篇经济管理
  • 2篇社会学
  • 2篇历史地理
  • 1篇建筑科学

主题

  • 4篇都市
  • 4篇都市圈
  • 3篇京津
  • 3篇京津冀
  • 3篇京津冀都市圈
  • 2篇影响因素
  • 2篇区域空间结构
  • 2篇密度函数
  • 2篇空间结构
  • 2篇函数
  • 1篇职能分工
  • 1篇人口
  • 1篇人口增长
  • 1篇三大都市圈
  • 1篇实证
  • 1篇实证研究
  • 1篇世界城市
  • 1篇工业化
  • 1篇分工
  • 1篇北京建设世界...

机构

  • 6篇北京大学
  • 2篇首都师范大学
  • 1篇国土资源部
  • 1篇中国矿业大学...

作者

  • 6篇李国平
  • 4篇孙铁山
  • 2篇卢明华
  • 1篇李佳洺
  • 1篇刘霄泉
  • 1篇陈秀欣

传媒

  • 2篇地理科学
  • 1篇地理学报
  • 1篇地理研究
  • 1篇地域研究与开...
  • 1篇北京联合大学...

年份

  • 2篇2010
  • 3篇2009
  • 1篇2008
7 条 记 录,以下是 1-6
排序方式:
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增长特征及其解释被引量:43
2009年
根据1990年和2000年相关资料,对京津冀都市圈人口数量增长和密度增长的特征加以分析,利用人口初始规模、区位条件、经济因素3类变量建立计量回归模型,对都市圈133个区县人口增长及其差异进行解释。计量回归结果发现自然条件和经济因素的共同作用是造成都市圈内人口增长差异的重要原因。一个地区如果平均高程较低,人均GDP增长较快,第三产业发展较好、增长较快,接近中心城市、市场潜力较大,则人口相应增长较快。模型同样推导出,区位条件和经济因素都为影响人口增长的重要因素,但后者的影响作用更大。
李国平陈秀欣
关键词:人口增长影响因素京津冀都市圈
我国工业化与城镇化的协调关系分析与评估被引量:131
2008年
我国的城镇化进程是与工业化紧密联系、互相适应、互相促进的过程。改革开放以来,伴随着我国工业化的快速发展,城镇化水平也逐年提高,城镇化进程与工业化进程基本协调。就不同时期而言,先后经历了城镇化滞后于工业化、城镇化与工业化基本协调、城镇化快于工业化3个阶段。近年来整体上出现了城镇化速度快于工业化进程的倾向,但存在较大的地区差异。我国大部分地区的城镇化速度与工业发展水平是基本协调的;东北三省有类似过度城镇化的倾向;中西部一些省份的城镇化水平和农业人口向非农转化的速度均过低,显示出低度城镇化的倾向;一些地区城镇化水平不高,但较工业化发展速度仍显得过快;而另一些地区城镇化水平不低,但较工业化发展速度却显得稍慢。
李国平
关键词:工业化城镇化
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及其影响因素——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实证研究被引量:96
2009年
人口集聚与扩散是诠释区域形态和空间结构的重要方面,对其研究有助于理解区域空间结构特征及演变趋势。本研究使用区域密度函数考察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的特征、趋势及模式,并在其基础上建立计量模型,分析人口集聚与扩散的影响因素。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的估计结果显示,京津冀都市圈空间发展正逐步由20世纪80年代的少数核心城市主导的向心集聚阶段,向90年代的多中心集聚与核心城市腹地扩散并存的阶段转变。而且,不同层次的中心城市表现出不同的人口集聚与扩散模式,即去中心化扩散、中心增长型扩散和向心集聚。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综合考虑多个中心城市对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的影响,可以更准确地反映京津冀都市圈人口集聚与扩散的特征及变化趋势。同时,本研究建立动态VPM(Varying Parameter Model)模型,考察区域中心城市的社会经济属性对人口集聚与扩散的影响。其结果显示,区域中心城市人口集聚与扩散主要受城市规模、经济发展及结构调整以及对外交通条件等因素的影响。
孙铁山李国平卢明华
关键词:区域空间结构京津冀都市圈
基于区域密度函数的区域空间结构与增长模式研究——以京津冀都市圈为例被引量:23
2009年
区域密度函数是分析区域空间结构及其变动趋势的有效工具,但其在实证研究中的应用尚比较少见。现有研究大多使用单中心密度函数,研究局限于单中心城市区域。探讨了适用于多中心城市区域的区域密度函数的形式,并进一步将其应用于对京津冀都市圈空间结构特征及区域增长模式的分析。使用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分析区域人口密度分布发现,京津冀都市圈具有多中心空间结构特征。分别应用单中心和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分析京津冀都市圈空间结构与增长模式,单中心密度函数的分析显示京津冀都市圈的主要中心城市尚处于向心集聚的发展阶段,而多中心密度函数的分析则显示京津冀都市圈呈现集聚与扩散并存的空间发展趋势,并且不同层次的中心城市表现出三种不同的增长模式,分别为去中心化扩散、中心增长型扩散和向心集聚。由于多中心区域密度函数综合考虑多个中心对区域人口密度分布的影响,因此能更准确地反映京津冀都市圈人口密度分布的变化趋势。
孙铁山李国平卢明华
关键词:区域空间结构京津冀都市圈
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市域空间发展模式研究被引量:6
2010年
针对世界城市的空间发展模式以及网络化大都市的空间发展模式,从世界城市的空间结构特征和发展趋势出发,北京在建设世界城市过程中应打造多中心、网络化的市域空间结构,构建网络化大都市应成为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市域空间发展模式。为优化北京市域空间结构,推进北京建设世界城市的步伐,应在市域层面上构建网络化大都市,重点开展包括促进城市空间的多中心发展,加快四大城市功能区的建设,深化多中心间的专业化分工和职能互补,加速中心城区城市职能转移,建立紧密的空间联系在内的四大重点工作。
李国平刘霄泉孙铁山
关键词:世界城市
中国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职能分工及互补性的比较研究被引量:51
2010年
围绕核心城市组织的合理的区域分工体系是都市圈功能整合、和谐运作,发挥其空间组织优势的关键,而良好的区域分工往往以城市间职能的互补性为基础。采用对应分析方法,应用SPSS生成点聚图并计算反映职能互补性的统计量——总惯性,对1997年和2007年京津冀、长三角、珠三角三大都市圈核心城市的职能分工体系特征、格局以及职能互补性进行比较研究。结果显示,10a间各都市圈以服务业职能为主的一般化职能开始分化,高端服务业职能逐步由一般化职能转变为专业化职能,并且向都市圈的中心城市集中。工业制造业职能在京津冀和长三角都市圈由一般化职能转变为专业化职能,在珠三角都市圈刚好相反。同时,工业制造业职能的分工格局在三大都市圈表现出不同的变化趋势。分工体系特征反映出三大都市圈不同的分工格局,京津冀、珠三角表现出双中心结构的分工格局,而长三角则是单中心结构的分工格局。对核心城市职能互补性的分析显示,京津冀潜在的职能互补性在三大都市圈中是最高的,但是由于产业梯度过大、区域协调机制不够完善等原因,互补性优势并未得到很好的发挥。
李佳洺孙铁山李国平
关键词:都市圈职能分工
共1页<1>
聚类工具0